第46篇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無為”的3個特征,領悟的人,和道不遠了 莊子:這3種境界,是道家的精華,做到一種,都是修道高手 道家說的“無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而是順其自然做事,遵循自然規(guī)律行事,不用人為特意畫蛇添足,應時而動,順勢而止,就是無為。 “無為”的3個特征,如下,領悟的人,和道不遠了。 1、來不拒絕,去不挽留,可以無憂。
人在年少時,尚且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主動權;人到中年時,才發(fā)現(xiàn)諸多事情,身不由己,人不可控的事情太多。 比如,生和死,無法預知,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生命中應該來到的東西,你無法拒絕;生命中要離去的東西,你無法挽留。人如果執(zhí)念一心,就會感到煩惱和痛苦。 對于人而言,有兩樣東西,是最難以自控的,一樣是感情,一樣是錢財。 人們總是把這兩樣東西,看得非常重要,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想牢牢地抓住,害怕失去。 天下萬物的規(guī)律,總是來來去去,得到和失去,互相平衡。 如果我們能順應規(guī)律,來的東西,既然無法拒絕,那就不要抗拒它;好的東西就享受它,不好的東西,就忍耐它;去的東西,你抓不住,既然如此,你就學會放手。 失去的東西,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重新回到你身邊。這就是規(guī)律,當然,前提是你要悟道,心性自然,而不是被物質、表象迷惑。被迷惑的人,就會放不下得失,喜怒哀樂充滿心間,無法釋懷。 2、榮譽而不高,損毀而不低,保持自然。
大丈夫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隨遇而安,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常人的心態(tài)是:居上位而驕,在下位而憂。得到提拔,爭得好名次,內心就會驕傲;被降職,被排在后面,內心就會憂慮。
榮譽和損毀,都是身外之物,是身外之物,就會有變化,不可控。時來運轉,有得到,有失去。如果把這些榮譽、損毀,看得太重,人的心就會活得累。 國外有位詩人艾佛列德·德索薩,這幾句經典詩句,就是拋棄了外物和自我,全然投入到生活當中去: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會欣賞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人會聆聽一樣;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錢一樣;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p> 能活到這個境界的人,內心還有什么憂慮呢? 3、恭敬而不喜,侮辱而不怒,忘掉自我。
人,大多數的心神和精力,都消耗在情緒中,別人說自己不好,心情馬上不好了;遇到順利的事情,又太高興。其實大喜,大悲,都會傷身。情緒的大幅度波動,都在消耗一個人的能量,損害一個人的身心。 心平氣和的人,才能走得最遠;默默無聞的人,往往能堅持到最后。那些喧囂的東西,總是無法持久。 人在年輕的時候,會沖動,會蠻干;過了30歲以后,如果還沒悟到一些本然的東西,那么人生的經歷,就是白歷練了。 沉穩(wěn)的人,不是沒有活力了,而是懂得把握時機,把活力用在刀刃上,該拼的時候拼搏,不該拼的時候,韜光養(yǎng)晦。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心里清楚,不會因為別人褒獎自己而洋洋自喜,不會因為別人貶低自己而生氣發(fā)怒,不會被自我的情緒控制,而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有道行的人。 以上這3種境界,是道家的精華,做到一種,都是修道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