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夏之舞 立夏篇 芳菲歇去何須恨 夏木陰陰正可人 (立夏 5月5日—7日) 立夏是24節(jié)氣中的第七個節(jié)氣?!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記載:谷雨后十五天,斗柄指向東南常羊之維的辰巳之間,這時表示春季時令結(jié)束。所以說春分以后四十六天為“立夏”,大風(fēng)止息,音律配夾鐘。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度?!叭f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預(yù)示,春天將依依不舍離去,夏日正步履款款而來?!肮?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北宋著名詩詞家秦觀的這首富有哲理的詩,道出了世間常人總是對“萬紫千紅總是春”充滿眷戀和惜春傷春之情。但縱然是“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各逞姿色,爭芳斗艷,也難留住春天的腳步。春天的歸去,是“節(jié)物相催”,新陳代謝,順天應(yīng)時的自然規(guī)律。“芳菲歇去何須恨,”有何惋惜和留戀呢?那“綠樹陰濃”的“夏木”不也同樣青青“可人”,賞心悅目嗎?詩人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豁達情懷躍然紙上! 唐代詩人錢起的《早夏》“花萼敗春多寂寞,葉陰迎夏已清和。”和北宋歐陽修的《初夏劉氏竹林小飲》“春榮忽已衰,夏葉換初秀。”以及南宋陸游的《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痹诟星槭惆l(fā)上,辯證唯物,超群脫俗,與秦觀的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立夏,是各種農(nóng)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澳蠂剖畋眹?,綠秀江淮萬木蔭?!边@時,江淮之間“麥穗初齊稚子嬌”,綠油油的小麥“揚花灌漿日夜長,油菜花香彩蝶飛”,再看江南沃野,正是一派早稻插秧的青綠季節(jié)。 作者:張純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