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黃磊的微博上看到他發(fā)布的一則生活趣事,是關(guān)于他女兒的洗澡事件。內(nèi)容大致是“昨天晚上我給妹妹洗澡,洗頭發(fā)的時候,她說這泡沫好香,我都想吃它了”。爸爸給女兒洗澡應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卻有好幾百人點贊的評論,評論還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爸爸給女兒洗澡,本來就是應該的”,另一派認為“小姑娘已經(jīng)大了,爸爸還給洗澡,那就是齷齪”,兩派是爭論的火熱朝天。 我想看到這些評論的吃瓜群眾肯定在想為什么就爸爸給女兒洗個澡而已,為什么有的人會有這么大的反應。其實這是有緣由的,那就是“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我想好多家長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但是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為什么這么說?它有科學依據(jù)嗎? 一、 為什么“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 1、 兒子長大為什么要避開母親? 當孩子小的時候,男孩也好,女孩也罷,對于父母親而言,對他們的吃穿住行都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幾乎都是能通用的。但是當孩子逐漸長大,男孩和女孩的培養(yǎng)就得產(chǎn)生分化,這是因為男孩和女孩在性格和情感上是完全不同的。家里母親的性格一般比較柔軟,如果長期男孩事事只依賴母親,那么就會不斷的模仿母親,或是受到母親性格的影響,難以培養(yǎng)那孩子的陽剛之氣。其次。母親的情感一般比較豐富細膩,容易操心,難以培養(yǎng)男孩子的寬容大度,而更傾向于事事小氣計較,對母親依戀性強。 2、 女兒長大為什么不需要避開父親? 首先我們要強調(diào)女兒長大不需要避開父親,并不是說女兒個人的私生活父親也全程參與,而是指在女兒逐漸長大后,不需要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可以減少與父親的相處溝通。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都說父親永遠是女兒堅實的臂膀,不管女兒受到什么委屈,父親不但會給女兒及時的安慰,同時也會教會女兒如何變得勇敢,這培養(yǎng)了女兒勇敢堅強的性格。其次,父親是女兒從小接觸的最親密的異性,父親相對于母親更能讓女兒認識了解異性,有利于性教育和將來與異性之間的良好親密關(guān)系建立。 二、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 (一) 兒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 1、 不要過多地介入孩子的私生活。 比如吃飯要學會自己吃,而不再是母親嚼碎了用嘴喂。有的男孩都七八歲了還非要媽媽幫忙洗澡,例如此類簡單的小事情,孩子只要多做,自己就能做好,不需要母親時時都參與,這能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 培養(yǎng)孩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媽媽愛護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男孩長大了,就再不能那么嬌氣。作為母親,在孩子哭鬧或是傷心時,不能一味慣著孩子,而是要給孩子講解決事情的方法,告訴孩子“男孩不能隨便哭,不然容易讓小朋友笑話”,鼓勵孩子自主變得堅強。 3、 適當?shù)挠H子游戲。 母親可以帶領(lǐng)和兒子多去參加一些戶外親子活動,比如在體育場踢足球或是打籃球、放風箏一些類似活動,都是母親與兒子之間一些好的親子活動,不僅能提升孩子氣質(zhì),還能增強孩子體格。 (二)女兒與父親之間的相處 1、把握分寸。 女兒要富養(yǎng),男兒要窮養(yǎng),父親在對女兒的養(yǎng)育與教育上都要把握好分寸。在對女兒的生活上可以提供最好的,但是不能嬌慣。在對女兒的教育上,要注重培養(yǎng)女孩該有的教養(yǎng),對異性要保持距離,不能隨便亂摸亂親。 2、 相互尊重。 中國一向存在著“重男輕女”的觀念,這對女孩是極其的不公。因此父親在和女兒相處時不能區(qū)別對待,要尊重女兒的私人生活、愛好等,不能把父輩的老觀念強加給孩子。 3、盡量多一些鼓勵。 小女孩生性柔弱,遇到難事就喜歡哭。作為父親要正確引導女兒,鼓勵女兒,關(guān)心女兒的性格成長和情感變化。多陪伴女兒,帶領(lǐng)女兒參加一些舞蹈興趣班或是音樂培訓班,能增強女兒的自信,也能感覺到濃濃的父愛。 我們都明白,父母是不可能永遠都能陪伴孩子的,孩子也早晚會有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想要自己的孩子在離開父母時能把自己照顧的更好,父母就要學會適時放開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教會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德、建立他們健全的人格,這樣才是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