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泰安有三好,泰山、煎餅、石敢當。 煎餅發(fā)源于山東泰安。 據(jù)史料記載,在明朝萬歷年間, 山東人都已經開始用鏊子來制作煎餅了。 作為泰安人經常吃一種食物, “吃煎餅一張張,孬糧好糧都出香。 又卷豆腐又抿醬, 個個吃得白又胖”的民謠形象地說明了 煎餅在泰安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那么問題來了—— 人人都說泰安煎餅好 究竟哪里的煎餅攤最能征服你心呢? 泰安大眾網 向泰安好吃佬發(fā)起征集 “一份最難公開的煎餅地圖” 愛它的薄? 愛它的脆? 還是愛它獨特的味? 帶上你的推薦理由 在文末留言告訴小編吧 借你之手 打動其他泰安er 無論再偏僻 我們都能尋味而去 在全國其他城市不難看到, 幾乎早餐攤買的雜糧煎餅 都被冠以“正宗山東泰安煎餅”的名號。 作為煎餅的發(fā)源地, 泰安煎餅歷代為宮廷供品。 以優(yōu)質的玉米,小米, 核桃仁,芝麻等為原料, 經過粉碎泡糝、磨細成糊、 攤于鏊子上邊刮邊烙,烙熟即成。 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成的煎餅, 質地薄如紙,香甜可口, 不需要任何色素及添加劑, 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成,為了保存煎餅, 要撒上點水,保持水分, 以防一碰就碎的壞處。 煎餅香,味美,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 正宗的泰安煎餅很大, 攤鏊子直徑超過半米, 做好的煎餅要一張張摞好, 等它變軟變涼, 折疊成長方形三角形,便于存放。 煎餅熱的時候水分都被烘干了, 吃起來是脆的。等放涼之后, 受潮回軟,超級有韌性, 對人的咬合力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 嚼煎餅的過程就是咬肌超強鍛煉的過程, 很多泰安人國字臉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2333 泰安煎餅最傳統(tǒng)的吃法就是煎餅蘸醬卷大蔥。 當然,煎餅之大,無所不卷,雞鴨魚肉, 海鮮家禽,咸菜蔬菜, 與很多外地人把煎餅當早餐或者小吃不同, 老泰安人對于煎餅的喜愛 是把煎餅當做米飯、饅頭等主食來吃的。 吃法一:把甜面醬加少許白糖、 香油、精鹽、味精及少許涼開水調勻, 密封好,上籠蒸30分鐘取出, 與洗凈的生菜(或油麥菜、 心里美蘿卜條、大蔥等)拌勻, 用煎餅卷食。 吃法二:把咸干魚或小湖蝦油炸后, 配上蔥、醬,用煎餅卷食。 吃法三:將各種炒菜直接用煎餅卷食。 吃法四:把韭菜肉絲用煎餅 包成三角形或長方形包, 放鍋中小火煎成煎餅卷。 清代蒲松齡這樣描述煎餅: “圓于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 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 泰安人乃至山東人愛吃煎餅, 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傳承, 闖關東時期,由于煎餅易制作和耐儲貯, 很適合動蕩和忙碌的生活,適合長途遷徙攜帶, 成為人們闖關東時的主要干糧。 煎餅更被帶到了東北等地,四海聞名。 如今,泰安煎餅現(xiàn)有4大系列、50多個品種, 選用優(yōu)質小米、玉米、大豆、花生、 板栗、核桃等制成, 用傳統(tǒng)工藝精細加工。 來到大泰安,先登五岳獨尊的泰山, 再品一下地道的泰安煎餅, 已成為了很多人的愿望。 愛煎餅亦愛分享的人 運氣都不會太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