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旋律
如同花草的芬芳 和著輕柔的春風與動聽的鳥鳴 撲面而來  《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經(jīng)典名詩,也是中國古典樂曲。在1875年以前就已流傳在民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中國古典音樂寶庫之中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借原詩的意境進行演繹,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雪山春曉》是范上娥、格桑達吉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一首古箏獨奏曲。此曲描繪了西藏高原美麗的春天景色,表達了西藏人民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曲旋律優(yōu)美,風格獨特,內(nèi)容豐富,感染力強,深受人們喜愛。  《花兒與少年》是流傳于西北地區(qū)的多民族民歌。它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很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音樂高亢、悠長、爽朗,語言樸實、鮮明,比興借喻優(yōu)美,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
 《春到湘江》是寧保生先生1976年創(chuàng)作的竹笛名曲,后被改編成古箏曲。樂曲展現(xiàn)了湘江波光粼粼,煙霧迷蒙的美麗景色。自問世以來,以其鮮明的湖南花鼓音樂特色,時而激情如火,時而流暢清雅的旋律,引起了全國廣大笛子演奏者的熱烈反響,深受大家喜愛。
 《新疆之春》是馬耀中、 李中漢于1956年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獨奏曲,后被改編為 重奏、齊奏、 管弦樂和民樂合奏等多種器樂曲形式。此曲具有濃郁的維吾爾族 民間音樂風格和奔放熱情的性格特征。樂曲奔放流暢,瀟灑自如,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歡欣、酣暢的生活情趣。 《春舞》是我國鋼琴家孫以強創(chuàng)作的一首鋼琴曲。這首樂曲輕柔、優(yōu)美,像鳥兒婉轉(zhuǎn)歌唱,又如山泉緩緩流淌,展現(xiàn)出人們在春天里玩耍嬉戲的歡快場景。
 《百鳥朝鳳》是我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熱鬧歡快的曲調(diào),刻畫出百鳥和鳴之聲,歌頌了大自然的美景。樂曲中的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呈現(xiàn)出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也反映出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結語:天氣漸漸暖和起來,空氣中散發(fā)著春的氣息。趁著周末,約上三五好友一起,爬山也好,踏青也罷,去郊區(qū)去田野間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享受這大自然帶來的快樂,不要辜負這大好的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