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世紀前,也就是1719年4月25日,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首次印刷問世。這部史詩般的冒險小說是英國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這個永恒的故事記錄了一個人在海難中幸存下來,卻在接下來的28年里被困在一個孤獨的加勒比小島上,他努力生存,與當?shù)厥橙俗?、叛變者和俘虜進行爭斗,直到他遇到一個名叫星期五的當?shù)厝?,并成為朋友的故事?/p>
笛福的作品被改編成很多版本的電視劇和電影,這部小說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仍然是經(jīng)典之作。然而,很少有讀者了解《魯濱遜漂流記》故事主人翁的原型是一個真實的漂流者。
普利茅斯大學教授邦尼·拉蒂默博士的研究中提到,《魯濱遜漂流記》雖然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但是也并非完全虛構(gòu)。她說,笛福的故事來源之一是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Alexander Selkirk)的親身經(jīng)歷。我們今天看這部小說時,無不被故事主人翁的勤勞、勇敢、智慧和虔誠所折服,但是作為故事原型的歷山大·塞爾柯克卻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海盜。
塞爾柯克是南美洲一只海盜船上的船員,1704年9月的一天,他策劃了一起為爭奪海盜船掌控權(quán)的叛亂,叛亂失敗后被放逐到一座島上,海盜船離去時,只留給他一支步槍,一把斧頭,一個煮菜的鍋和一把刀,還有一些床上用品和一本圣經(jīng)。
島上的最初歲月如同書中描寫的那樣,是一段可怕的經(jīng)歷,島上幾乎沒有什么生存的資源,魯濱遜不得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來應對島上的環(huán)境,從此開始了他戰(zhàn)天斗地的荒島生活。然而,他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生存,用島上的木頭建造了兩間小屋,親自到水邊捕魚撈蝦,他還狩獵山羊,成功地用蘿卜和卷心菜做燉菜,用島上野生的黑胡椒調(diào)味。
他在島上的時間也給了他很多思考的機會,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和暴躁的脾氣,開始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快樂點滴。他感恩每一天的生命,他的感恩之情一天天增長。 最后,在1709年2月2日,塞爾柯克看到了一艘名為“公爵號”的英國船只,船員們上岸救了他。這艘船的船長伍德斯·羅杰斯后來描述了發(fā)現(xiàn)塞爾柯克時的樣子:他的臉幾乎被亂蓬蓬的胡子遮住了,他穿著獸皮衣服,一個人在島上待了四年半,幾乎忘了怎么說話。
塞爾柯克被搭救后得知,他被丟在荒島上不久,那艘離開他的海盜船就在秘魯海岸沉沒了,大部分船員要么在海上失蹤,要么被關(guān)進了西班牙的監(jiān)獄。 回到英國后的塞爾柯克成了一個名人,他的故事最終啟發(fā)了丹尼爾·笛福創(chuàng)作《魯濱遜漂流記》。然而他卻無法在英國安定地生活下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的生活已不復存在,在他多年年的缺席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很陌生。十年后他決定回到船上生活,和人類在一起的生活和出名后獲得的大筆財富對他來說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