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 《易經(jīng)》可以用來做什么?《易經(jīng)》的哲理可以開發(fā)萬物,成就功業(yè),涵蓋天下的法則,如此而已。”因此,圣人用它來貫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業(yè),裁斷天下人的疑問。所以,蓍策的作用圓通而神妙,卦象的作用方正而明智,六爻的特性變易而彰顯。圣人用它來潔凈心思,退藏于隱密之中,與百姓一起憂慮吉兇的發(fā)生。神妙可以讓他知道未來的狀況,明智可以讓他容納過去的經(jīng)驗,誰能做到這些呢?大概只有古代耳聰目明、智慧過人、勇敢無比又不愿夸耀的人吧! 古代司法制度不夠獨立,通常由部落領(lǐng)袖同時擔任當?shù)氐淖罡叻ü?,這時就要看他的智慧夠不夠,如果智慧不足以分辨善惡,缺乏正義,人民將不知所措。所以,蓍策的作用圓通而神妙,卦象的作用方正而明智,六爻的特性變異而彰顯?!拜椤敝傅氖禽椴?,圣人以之作為占卦的用具,這種草的特色是底下的根有一百多條,拿來作籌策聽說是最靈驗的。 占卦最好是清晨起來,心中沒有雜念的時候,因為它要求心神專一,所謂:“絜靜精微,易教也?!毙乃家浅8蓛?,平靜專一,這是《易經(jīng)》教化的結(jié)果。神妙可以讓他知道未來的狀況,明智可以讓他容納過去的經(jīng)驗。明智的人從歷史之中汲取教訓,但是未來怎么辦呢?因為事情不會重復,所以未來就要靠這個神妙的占筮方法。誰能做到這些呢?大概只有古代耳聰目明、智慧過人、勇敢無比、又不愿夸耀的人吧! “神武而不殺者夫”一句中的“殺”字本義為殺伐,在此代表夸耀,“不殺”是說不利用這種專長來對付別人或夸耀自己?!岸斈棵鳌⒅腔圻^人”指的是“圣”。在古代,“圣人”二字并不是專指德行,通常還有“最聰明者”的意思。因為聰明,所以能夠了解整個狀況,看透一切事情,譬如能了解百姓的心思、準確掌握最有利的發(fā)展、帶領(lǐng)人民做最佳的營生,所以古代稱統(tǒng)治者為圣人。 讀到這里,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系辭傳》確實是很豐富的、具有概括性的哲學智慧。雖然其中有很多文句似乎只是提出結(jié)論,并沒有精確說明其中原委,這就要靠我們自己從六十四卦中體會,多加了解過去,并想象未來。
因此,明白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又了解百姓的實際狀況,這才發(fā)明神奇的蓍占,引導百姓去使用。圣人用它來齋戒心思,使占筮的功能神妙而明顯??!所以,關(guān)起門來靜處就稱為坤,打開門來活動就稱為乾。有關(guān)有開就稱為變化,往來不已就稱為通達。顯現(xiàn)出來的就稱為現(xiàn)象,具體賦形的就稱為器物。制定出來使用的就稱為法則,進進出出利用它,百姓都要使用的就稱為神妙。所以,《易經(jīng)》揭示了作為究竟真實的太極,從太極展現(xiàn)出天地兩種體式。天地兩種體式展現(xiàn)出四季的現(xiàn)象。四季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出八個單卦。八個單卦決定了吉與兇,由吉與兇再衍生出偉大的功業(yè)。 人們談到《易經(jīng)》就常提到太極,其實“太極”二字在整部《易經(jīng)》中只出現(xiàn)過這一次。我相信每個人在讀到本段最后一句:“《易》有太極……”都會覺得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對《易經(jīng)》的認識,大概就是始于這一句。常常聽到老師們這樣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一路念下去,都覺得很神秘,一般人并不容易理解?,F(xiàn)在能夠了解到原來《易經(jīng)》的背景與內(nèi)容是如此,已經(jīng)跨越了以前間接聽別人轉(zhuǎn)述的層次,直接把以往似懂非懂的東西捧在眼前研究,應(yīng)該會覺得學習實在是很大的快樂。將來我們自己在談這些時會覺得很有信心,也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從原典加以理解,并非口耳相傳,人云亦云而來的了。 講到“天”,就讓人覺得很神圣,但是又很模糊。此處將“天之道”翻譯為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老子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意思是說:自然的法則,不是像拉開弓弦一樣嗎?使多的減少,少的增加。而且損有余而補不足,把多出來的去掉,不夠的幫忙補足。譬如夏天太熱了,一定會變成秋天;冬天太冷了,又會變回春天。前面曾討論過九與六要變,因為九代表夏天,已經(jīng)熱到極點;六代表冬天,冷到極點,所以非變不可。七和八因為是在中間,所以不用變。人之道不一樣,常損不足以奉有余,不夠的還要剝奪,已經(jīng)有了還要更多,所以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由此可以理解《易經(jīng)》。 “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這段話是對“神”的再一次解釋,前面提到“神”,都會提及變化,這里提到的“出入”卻是代表日常生活,指的是百姓都要使用的最平凡之物。譬如有一句話說,最好的照相機也比不上人的眼睛,眼前所見每個人臉上的表情、衣服的色彩,都是最自然的,再好的相機,也不能百分之百如實呈現(xiàn);不僅眼睛如此,人的耳朵所聽到的東西也是最神妙的,聽一個人唱歌就知道他今天心情好壞,聽別人說話就知道他今天有什么樣的想法,這絕對不是音響設(shè)備能夠比擬的。所認人的生命不就是最奇妙的嗎?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薄兑捉?jīng)》揭示了作為究竟真實的太極,從太極展現(xiàn)出天地兩種形式。此處我們用“究竟真實”來探討太極存在之必要,要知道真正偉大的哲學構(gòu)成一個系統(tǒng),不能沒有究竟真實,否則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抓不住任何事物,到最后就成了虛無。從《易》有太極,就知道這一套哲學不是只講變化,不是只讓人知道吉兇悔吝?!疤贝碜罡叩?,“極”也代表終點,萬物沒有再比它更高遠的,講太極的目的是要推到一個最原始的、統(tǒng)一的力量根源。 接著解釋“生”的意義。“生”有兩個意義:一是出生、生產(chǎn),種子把花生出來,父母把孩子生出來;另一義是展現(xiàn),比如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逼渲械摹叭f物”是真的生出來,前面的一、二、三則是展現(xiàn)。道生一,道展現(xiàn)為一個整體;一生二,這個整體展現(xiàn)為陰陽二氣;二生三,陰陽二氣在某種程度的結(jié)合,構(gòu)成一個和氣,陰氣、陽氣與和氣總共是三,然后三生萬物?!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負就是背,負陰而抱陽,是背靠著陰,面向陽,經(jīng)過陰陽二氣的某種組合、某種比例,使它構(gòu)成花,而不是草。至于草呢?有另一種陰陽相合的狀態(tài),使它構(gòu)成草,如此一來,便構(gòu)成了所有的萬物。萬物都來自于一個根源,即“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來自于同一個根源“道”。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边@句話有一種說法是由陰陽(兩儀)兩兩相迭,成為二畫的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再往上迭為三畫的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不過在《易經(jīng)》之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太陽、少陰、少陽、太陰,也沒有提及兩爻代表何種意義,因此我較傾向于把兩儀說成天地。天是主動性的乾卦,地是被動性的坤卦,由天地兩種體式展現(xiàn)出四季的現(xiàn)象,而天、地、雷、山、火、水、澤、風也跟著四季的變化而能夠出現(xiàn)。 “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當我們了解吉兇之后便會盡量設(shè)法趨吉避兇。有人認為,天下的吉兇總量是一樣的,我們這邊趨吉,會造成別人兇。其實不見得,很多事情可以大家一起來趨吉避兇。例如說,從事水利建設(shè)、河川防治,把這些會對公眾造成影響的公共事務(wù)做好,大家都吉。許多災(zāi)難歸因于人謀不臧,百姓的損失與痛苦,真不知向誰去投訴才好。 《易經(jīng)》的展現(xiàn)和《老子》不一樣。《易經(jīng)》的內(nèi)容就是太極,有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再展現(xiàn)出兩儀,之后一再展現(xiàn),由一而二而四而八;《老子》則是道一生二生三,以“一”為“究竟真實”,這是現(xiàn)代人的理解。每一個哲學家都必須回答自己理解的究竟真實是什么,如果避開這個問題,就不可能成為第一流的哲學家,因為沒辦法建構(gòu)思想系統(tǒng)。宇宙到最后要結(jié)束,人的生命最后也會結(jié)束,若不講到究竟的層面,將使生命無所依托。宗教也是給人究竟的境界,佛教談解脫,解脫之后去哪里呢?探討的正是終極,也是究竟。 《易經(jīng)》將太極作為存在上最后的根源,意即不論如何,人生最后都是回到太極。這樣的說法當然會引來消極的心態(tài):既然殊途同歸,何必要費心安排?好死歹活不都是一樣嗎?這就是圣人的憂患所在,也就是“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因為人的世界不是只有活著而已,人需要學習、確立正確的觀念以及不斷地修煉,讓自己的生命有趣味、有意義。許多人一生拼命存錢,反而錯過了對生命的品味,等于是為了虛擬的目的,而錯過了實際的生命。這并非否定未雨綢繆之必要,只是勸人不要憂慮過多,不用只著眼于擔心物質(zhì)生活好壞。耶穌說:“身體勝于衣服,生命勝于飲食?!标P(guān)于人應(yīng)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不論是中國的《易經(jīng)》及儒道墨法各家、古今中西的哲學流派,甚至世界各地流行的各種宗教,所持的理念都是類似的。
因此,取法的對象沒有比天地更大的,變化通達的情形沒有比四季更大的,懸掛而顯明的現(xiàn)象沒有比日月更大的,讓人推崇仰望沒有大過富貴的。齊備物品供人使用,制定現(xiàn)成器物來謀求天下人的福利,沒有大過圣人的。探究精微,考察幽隱,擷取深奧,推及遙遠,以此來確定天下人的吉兇,促成天下人勤勉不息的,沒有大過蓍與龜?shù)?。因此,上天賜下神奇的東西,圣人要取法;天地之間變化無窮,圣人要仿效;天垂示天象,顯現(xiàn)吉兇之兆,圣人要模擬;黃河出現(xiàn)龍圖,洛水出現(xiàn)龜書,圣人要參照?!兑捉?jīng)》有這四種重要的取象,就是要用來彰顯奧秘的。附上卦爻辭,就是要用來告訴人們的。判定它是吉是兇,就是要用來裁斷的。 以“是故”二字開頭,是接續(xù)前段“易有太極”而來。在這段話中提到了“日月”,古人為什么重視日月呢?因為往天上看最大、最明顯的就是日月。此外,這段話中的“富貴”是中性的,代表某種肯定。一個社會必然有富貴之人,富是有錢,只要手段正當,聰明加上機運,發(fā)財并非罪惡。有錢人蓋很大的工廠,創(chuàng)造很多就業(yè)機會,對員工好,從事社會福利,回饋社會,這都是好事。貴代表地位崇高、擁有權(quán)勢的貴人,如果配合能力、德行、智慧,就會令人敬重。老百姓看到富貴者,自然會仰望、推崇他們,因為他們掌握社會的資源,好的行為必然產(chǎn)生風行草偃之效,可以改變整個社會風氣,所以說“崇高莫大乎富貴”??鬃诱f:“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蔽覀儗τ诟毁F不必批評或反諷,但一定要求德慧兼?zhèn)?,對社會才是好事?/p> “蓍”就是籌策,“龜”是指龜甲,都是古代人常用的占筮工具。古代人用龜來占卜的事很多,也未必完全準確。只是一旦形成慣例之后,便具有心理建設(shè)的作用。譬如出兵打仗,沒有任何精神上的向往或號召,即便師出有名,也不一定有提高士氣的效果。如果通過占卦肯定自己為正義之師,討伐對方是義舉,必然士氣大振。 以占卜為確定吉兇,是讓人做事有因應(yīng)的方向,占到吉就要繼續(xù)往前努力,占到兇也不要擔心,只要換個方向盡量低調(diào)謙虛,就能避開兇險了,這是讓天下人勤勉努力的方法之一。有很多人視占卜為神秘的事情,并不用心去了解,只希望能得到結(jié)果,占卜完畢之后沒有得到啟發(fā),一味心存僥幸。事實上,學《易經(jīng)》卜卦,在看到占卦的結(jié)果后,應(yīng)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內(nèi)容,明白該往哪一方面繼續(xù)努力。譬如二與五兩個中間的位置,是提醒我們只要居中行正,到任何地方都能逢兇化吉,這就是占卦的正面意義,幫助我們了解行事的方向,并勉勵我們提高德行。 關(guān)于河圖洛書,孔安國說:“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也,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有數(shù)至九,禹遂因而則之,以成九類?!狈藭r代,有龍馬背上背著圖,稱作“河圖”;到了大禹時,又有神龜負文,稱為“洛書”,后來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就是根據(jù)洛書而定。推測河圖洛書上面可能有數(shù)字、方位、形狀等數(shù)據(jù),后來很多人拿來作為建筑的參考,把數(shù)字的比例加以配合,使建筑可以站得很穩(wěn)。至今仍有人在研究,天壇的建筑或是皇宮的建筑,可能是根據(jù)河圖洛書而制訂。這些自古流傳的資料,是圣人要參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