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我無限的國度,言語是我有翅的道具。 ——席勒(德)《隨筆》 (人類從太空中來,又將征服太空。) 一,語言即說話,傳遞信息的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 文字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得到一種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數(shù)學符號、化學公式、程序代碼等等是建立在語言和文字基礎上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此外,表情等身體動作是非語言的交際工具。 (語言進化史。) 二,語言對人類文明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文字發(fā)明之前,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一般來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漢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英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 四,全世界語言勢力分布。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漢語使用人數(shù)約16億人,使用人數(shù)約占世界人口的20%),英語是世界上使用區(qū)域最廣泛的語言。 使用人數(shù):漢語(16億,20%)﹥西班牙語(4.22億,4.88%)﹥英語(3.31億,4.68%)﹥阿拉伯語(2.11億,3.12%)﹥印地語(1.86億,2.74%。) (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和地區(qū)。) 五,沃爾夫假說,又稱為語言相對論。 是關(guān)于語言、文化和思維三者關(guān)系的重要理論,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語言所具有的結(jié)構(gòu)、意義和使用等方面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的思維方式。 (希特勒對鏡子演講表情癡狂) (語言是有力量的) 其一,語言影響人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其二,語言影響人的世界觀;其三,語言影響人的思維。 舉個例子,漢語中有“大伯”、“小姨”、“姑媽”、“嬸嬸”、“大舅”等親戚概念,但英語中卻只有uncle(姑父;舅;叔;姨父)和aunt( 阿姨;姨母,姑媽;舅媽;嬸娘)兩個詞與之對應。 這兩種語言的差異本質(zhì)上是社會文化的差異;東亞社會有極其精細的社會分級系統(tǒng),對血親,姻親,旁系,長幼都區(qū)分得非常清楚,因此語言中有區(qū)分很清楚的親戚概念。 歐美社會的社會分級系統(tǒng)沒有東亞如此細致,對血親和和姻親的區(qū)分也沒有那么講究,因此英語詞匯中對于親戚的區(qū)分就不是特別明顯。 若沒有學過英語,你很難意識到其中的文化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