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6.15萬人(2017年)[1];其中市轄區(qū)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人。[2]鹽城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北隔灌河和連云港市相望。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chǎn)富饒,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鹽城是江蘇沿海地區(qū)新興的工商業(yè)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區(qū)域性中心城市。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xiāng),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3]鹽城大多數(shù)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民俗文化屬于傳統(tǒng)的江南文化范疇。鹽城也是淮劇主要的發(fā)源地。 2018年12月6日,鹽城市入選“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排第30名。 光能資源 鹽城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16.2~121.0千卡/c㎡,一年當中以七、八、九月為最多,一、二、十二月為最少。全年光照時間平均在2280小時左右,其中春季占25%,夏季占29%,秋季占24%,冬季占22%。[13] 熱能資源 鹽城年平均氣溫為13.7~14.5℃,鹽城極端最高氣溫為39℃(2017年7月23日)。[13] 降水資源 鹽城年降水總量為785.2~1309.5毫米,鹽城年總雨日數(shù)為96~113天。[13]鹽城市轄境年平均降水量為1014.7毫米,折合154.1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量39.6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260.7毫米,徑流系數(shù)為0.26。全市每人平均占有地表徑流量為49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2670立方米的18.7%。按土地調(diào)查的耕地面積計算,每畝平均占有量為313立方米,是全國畝均占有量1752立方米的17.9%,屬水資源貧乏區(qū)。境內(nèi)均為平原地區(qū),天然河網(wǎng)對水的調(diào)蓄能力有限,汛期降水形成的徑流很快排泄入海,本地徑流利用率很低。非汛期水源緊缺,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灌溉高峰缺水嚴重,特別是斗龍港以南和廢黃河以北的地區(qū)。 土地資源 鹽城市國土面積16931.3平方千米,其中農(nóng)用地109.61萬公頃、建設(shè)用地27.74萬公頃、未利用地31.96萬公頃,分別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4.74%、16.38%、18.88%。全市海岸線長582千米,占全省海岸線總長度的56%;鹽城擁有豐富的灘涂海洋資源,灘涂總面積45.53萬公頃,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千米,潮間帶1610平方千米,分別占全省的70%、64.6%、60.8%。隸屬于東臺、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涂,可供開發(fā)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千米。 風能資源 鹽城海濱的風電場 鹽城年平均風速2.8~3.4米/秒,春季最大,秋季最小。若以日平均風速≥4米/秒作為風能利用的起始值,則鹽城日平均風速≥4米/秒的年平均日數(shù)為63.3~156.8天。[13] 海洋資源 30張 鹽城自然風景 鹽城沿海灘涂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占全省的75%、64.6%、60.8%。隸屬于東臺、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區(qū))的沿海灘涂,可供開發(fā)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后備資源。[15] 動物資源 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鹽城為聯(lián)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位于鹽城市大豐區(qū)的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擁有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qū)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14] 生物資源 鹽城市境內(nèi)植物種類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63科、122屬、201種,作物品種有300多個;蔬菜品種有22科、82種;藥用植物112科、325屬、420種。[13]魚類有150種,分別隸屬17目、73科、119屬,主要經(jīng)濟魚類中,下層有小黃魚、大黃魚、黃姑、黃鯽、梅童魚、刀鱭、帶魚、青鱗魚、鰻魚等,中上層有銀鯧、灰鯧、鰳魚、鲅魚和鮐魚等,其中構(gòu)成大取和小取漁業(yè)的主要捕撈對象有30余種。轄境沿海海域的鰻苗資源極為豐富,年產(chǎn)白仔鰻?噸左右,占全國生產(chǎn)總量的45%以上。頭足類8種,分別隸屬于5科7屬,底棲動物有18種。蝦類有周氏新對蝦、哈氏仿對蝦、葛氏長臂蝦、青尾白蝦等。潮間帶軟體動物總生物量約10萬噸,其中文蛤約6萬噸,青蛤0.7萬噸,四角蛤蜊0.8萬噸,泥螺0.4萬噸,其他貝類還有竹蟶、縊蟶、西施舌、牡蠣等。蟹類有梭子蟹、大眼蟹、天津厚蟹、沈氏厚蟹、螃蠐等。 礦藏資源 鹽城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中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fā)前景。 電力、天然氣是鹽城的兩大主要能源。鹽城現(xiàn)有鹽城、濱海、射陽港、陳家港等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140萬千瓦;另有王港大型電廠已列入國家規(guī)劃,至2010年,總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2013年,鹽城城鄉(xiāng)通電率達100%。 鹽城天然氣田為東部沿海地區(qū)陸上最大的油氣田,其圈密儲量為21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質(zhì)名列全國天然氣前列,平均熱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為96.7%,不含硫。鹽城天然氣田的建設(shè)開發(fā)已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14] 鹽城市屬貧礦地區(qū),主要礦種有黏土礦、地熱、礦泉水及部分石油天然氣,其中高硅黏土儲量281.5萬噸。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千米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二位。郊區(qū)郭猛鄉(xiāng)是高硅土的主要分布地區(qū)。礦區(qū)范圍南北長17千米,東西寬4千米,總儲量約為2500萬立方米,礦產(chǎn)距地表僅25—70厘米。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和少量綠泥石、水云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