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史學(xué)家,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進(jìn)士。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讀學(xué)士。所著《資冶通鑒》影響深遠(yuǎn)。另詩文有《司馬文公集》。 1、仁者不以盛衰改節(jié),義者不以存亡易心。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志》。仁德的人,不會因?yàn)槭⑺トジ淖冏约旱臍夤?jié)。也不會因?yàn)樯来嫱觯淖冏约旱男闹尽?/p> 2、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長久者。 出自《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二十年》。自古以來,就沒有帝王貪奢淫逸,還能夠持久立國的。 ![]() 3、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使用上等的方法,會取得中等的效果;使用中等的方法,會取得下等的效果。 4、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蓋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周朝取得了天下,增加修改了仁義的教條;秦國得到了天下,尊崇暴力;這就是治理國家長短得失的不同。因此取得天下可以是通過戰(zhàn)爭,守住國家不能不順應(yīng)民心。 ![]() 5、茍自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如果自己不能接受別人的勸告批評,還怎么能批評別人呢? 6、孤則易折,眾則難摧。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宋紀(jì)》。勢單力薄就容易被摧折,眾志成城九很難被摧毀。 ![]() 7、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人們想要看到自己的形體,就必須通過來照鏡子;國君想要知道自己的過失,就一定要聽取忠臣的諫言。 8、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多方面的聽取消息,就能夠知道事情的真相;聽信單方面的消息,就會被蒙蔽。 ![]() 9、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表:標(biāo)桿。景:同“影”。邪:同“斜”。標(biāo)桿彎曲,其影子必定也是斜的。源頭水清,流出來的水也必定是潔凈的。 10、凡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則所短不言自見。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jì)》。評論一個人,一定要看到他的長處,這樣即使他的短處不說,可都可以知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