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博爾赫斯說“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地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高曉松也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笔澜缱x書日,人們企望用書聲慰藉心靈。 自黨和國家倡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以來,作為長江首城的宜賓,不僅飄逸著酒香,竹香,茶香,更醉人的還有悠悠書香。這種香,經過文字的浸染,經過人間煙火的熏烤,經過時間的檢閱,沉淀為時代之歌,宜賓之歌,不知你聽見了什么…… 周云和:我以我情寫人生 【作家簡介】 周云和:中國作協(xié)會員,宜賓市作協(xié)主席、小說家。已出版長篇小說《蠅》《方太陽 扁月亮》和中短篇小說集《幸?;▋洪_》《旋轉的太平壩》以及報告文學、散文等文學著作近20部。曾獲《十月》文學特別獎、四川文學獎、四川“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蠅》,長篇報告文學《水拍金沙》,獲四川省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獎”,填補了宜賓書籍獲該獎空白,中篇小說集《幸?;▋洪_》《旋轉的太平壩》 【名家評點】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雙獎得主、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阿來: 周云和是四川一位資深實力作家。周云和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即小說所呈現(xiàn)的當代畫面,幾乎都可以還原為現(xiàn)實生活。周云和的小說,信息量很大,如《調研員》《張組織的發(fā)明》《酒仙兒》等,若稍加結構鋪陳,完全可以演繹成長篇,這與當下一些水分過重的小說形成鮮明對比。沒有深厚的生活底子,沒有駕輕就熟的組織結構與文字功力,斷然完成不了這種層次井然、縱橫捭闔的敘事。讀周云和的小說,你感覺得到那些人物就是從生活中生長出來的。就小說創(chuàng)作來說,不管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其他主義,作家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基礎,必須要有豐富的生活積累:生活是創(chuàng)作之母。對于以現(xiàn)實主義寫作的作家來說,這既是常識,也是本領;而具有這本領并付諸創(chuàng)作心境和創(chuàng)作實踐,并非人人都具備。周云和長期生活在基層,他與他筆下的汪二爺、酒仙兒、張組織、電影兒們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嬉笑怒罵、悲歡離合感同身受。 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小說家寧肯: 很容易發(fā)現(xiàn)周云和的語言特點:風趣,傳神,幽默,麻辣,火爆,聲情并茂。京味,海派,龍門陣,這是在論地域特點帶來的文學語言風格,但龍門陣風格比起京味、海派相對較弱,可喜的是周云和的小說讓川人的龍門陣小說頗有崛起的勢頭:帶著鮮活的民間經驗與原生態(tài)的洞察力。 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小說家張楚: 周云和的小說有種骨子里的幽默,它體己又推人,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人性的。在他豁達幽默的敘述中,呈現(xiàn)出真切的生活質感,并以寬容和愛化解冷漠與隔閡,讓我們體味到這俗世的溫暖。 原宜賓學院教授、中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理事梁多亮: 周云和創(chuàng)作過許多甚至在全國都具影響力的小說,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業(yè)績也很突出,如《情為何物》《世紀宣言的回聲》《三江潮聲》等。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水拍金沙》,我認為是他所有報告文學中最厚重、最生動、最感人的一部,是他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制高點。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我國著名報告文學評論家、《中國報告文學》主編李炳銀予以高度評價:“這部作品是對一個重大事件的文學紀錄,是文學對特殊人群經歷的情感真實描述,很有史志和文學價值?!? 楊元禮:多維度創(chuàng)作的詩人 【作家簡介】 楊元禮:筆名楊角,宜賓縣人,職業(yè)警察,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3屆高研班學員,宜賓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宜賓學院兼職教授。198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學》及《詩刊》《星星》《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詩潮》《詩林》《綠風》《中國詩歌》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上1000首(篇),并入選《中國年度詩選》《中國詩歌選》《中國詩歌排行榜》《新時期四川詩選》等多種選集。曾獲四川省“首屆天府文學獎”;宜賓市政府“陽翰笙文藝獎”;2014年度公安年度詩人獎;《現(xiàn)代青年》2014年度最佳詩人獎等獎項。 【創(chuàng)作風格】 楊角在近四十年詩寫探索過程中,始終保持自覺警醒的詩心,不斷打破傳統(tǒng)邊界和窠臼,與這個生硬的世界建立起一種溫暖的聯(lián)系,形成一種多維度創(chuàng)作風格。一是豪邁雄渾與沉郁頓挫相融。常以氣勢恢弘、節(jié)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又將千言萬語盈溢于懷,幾經錘煉而后發(fā)于筆端。二是慷慨悲壯與樸素自然相融。職業(yè)修為使其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時代感,同時不求詞藻華麗,于平淡中蘊含深意。三是婉約細膩與具清新明麗相融。表情達意細如抽絲,又輔以清麗語言營造優(yōu)美意境,表達怡然喜悅。四是幽默諷刺與豁達悲憫相融,作品中常常出現(xiàn)詼諧、風趣之筆調,消解世事之艱,又以獨具匠心的豁達不斷延展“楊氏”感知法和話語型構,進而建立起一種全新的詩寫秩序。 【名家評論】 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雷平陽: 楊角無疑是一個在場的書寫日常性的優(yōu)秀詩人,寫身邊的大江,他寫出了天空里的一根血管;寫一個酒徒,他寫出了與大地擁抱的赤子;寫山中的神靈,他寫出了鏡子里的蝴蝶;寫雞零狗碎的庸常人生,他寫出了有情有義的倫理與秩序。他的身份是一位警察,在與同樣是警察的昭通籍詩人芒原和張雁超聊天時,我曾感嘆“楊角的可貴之處,不在于他有感而發(fā),目擊成詩,而在于他總是非常有耐心地端詳、思考著他的書寫對象,同時,在書寫的過程他又是如此的節(jié)制,韌勁十足。當然,他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寫出了警察眼中的江水、警察心里的故鄉(xiāng)、警察精神世界中的良知與美……”在我們的語境中,“警察”有著特殊的符號學意義,楊角能于此中獲取陌生的視角、猛烈的語言沖擊力和穩(wěn)重的道德感,較“在場”之說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當代著名評論家、詩人李犁: 提及楊角,他的詩可貴的是脫口而出,沒有冥思苦想的痕跡,但你讀了像雷霆打夯一樣夯在我們的心頭。這雷霆就是思想,就是詩人對人類存在和種種生活的深刻的追思。這是有難度的寫作,也是輕與重、大志向與大智慧結合的寫作。他不僅能舉重若輕,更能深入淺出,一開口就能點中詩穴,聽一遍即了然大義。他的樸素清晰簡單自然的詩風是對陰霾濃重的詩壇一個過濾和凈化。楊角的詩中展現(xiàn)的大美、大思想就是燈。這燈光就是理想,誰也說不清理想要抵達的地方是個什么樣子,但是人天生有對高度的攀援感。這和詩人寫詩相同,說不清詩歌最終能導向那里,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必須要從黑暗低俗中超拔出來。向上,一直向上,哪怕結果可能什么都沒獲得,但是在超脫俗世,接近美接近詩接近理想的過程中,人的心靈乃至人生都獲得了解放,充盈著光,并有了著落。 王德明:閱讀滋養(yǎng)詩性,麥笛嘹亮遠方 【作家簡介】 王德明,筆名麥笛,中國作協(xié)會員,敘州區(qū)作協(xié)主席。近年來,麥笛通過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滋養(yǎng)自己的詩性,發(fā)掘生活現(xiàn)場中的詩意,作品見諸《人民文學》《詩刊》《解放軍文藝》《星星》《詩選刊》《詩潮》《江南.詩》《中國詩歌》《延河》《文學港》《廣州文藝》《草堂》《四川文學》等重要刊物;入選過中國作協(xié)年度《中國詩歌精選》,四川省作協(xié)深扎作品集《希望的田野》,《北京市核心價值優(yōu)秀文學讀本》等權威選本;先后榮獲中國作協(xié),四川省作協(xié)及《詩刊》《解放軍文藝》《星星》《詩選刊》《詩潮》等多種獎勵。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我的二維碼》發(fā)表在《人民文學》2017年12期,并被中國作協(xié)《中國詩歌精選》等多種選本轉載。另一代表作品敘事長詩《趙一曼》(節(jié)選)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后,2019年2月榮獲首屆“黨在我心中,圓我中國夢”全國詩歌大賽銀獎。 【麥笛詩觀】“我堅信人類的美好,所以,我愛詩歌。我堅信人人都具有詩性:或感受別人的詩性,或捕捉自己的詩性,或喚起他人的詩性,所以,我愛詩歌。生活太硬,而且,這種硬正在逐漸由外向內蔓延,至少詩歌可以阻止這種蔓延。所以,我愛詩歌。為此,我向《詩經》、蘇軾、龐德、辛波斯卡、海子、雷平陽、張新泉等詩人學習煉丹術,用文字熬制藥丸,救治靈魂,以及黑夜?!薄d《星星》詩刊2016年7期 【名家評論】 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詩人張新泉: “麥笛是一位沉潛至生活深處,暢游于世間百態(tài)的勤奮詩寫者。汲取傳統(tǒng),根植生活,現(xiàn)代表現(xiàn)是麥笛詩歌的主要特色。其取材多為近處,低處和細處的物象,卻能巧妙勾連和舉一反三;以執(zhí)著的追求,不懈的思考,于近年在國內多家大刊大報獲得廣泛好評與獎勵,值得祝賀!”。 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詩人劉立云: “讀著《趙一曼》這首沁人心脾、蕩人魂魄的長詩,我懷疑是上帝命令麥笛必須在中國詩壇也種植這樣一棵楨楠樹,挺拔,高潔,珍稀,有著別樣的華美和風姿。你只要小心翼翼地掀開它一行行語言的青枝綠葉,便會觸目驚心地看到它深深掩藏的悲憤和痛楚。而這種悲憤和痛楚,是與生俱來的,它順著血液的河流從先烈的身體里啟程,七十年后,抵達她兒孫們的心靈,激起一陣陣喧響,一陣陣不可扼制的震顫。麥笛把這一陣陣喧響和震顫訴諸文字,是代表他腳下這片土地向他敬重的先烈,那個他們引為驕傲的老奶奶致敬,并為她歌哭和招魂。因此,我要說,這首詩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魯迅文學獎得主、原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馬新朝: “長詩讀過。這是我見過的寫英雄人物最優(yōu)秀的長詩之一。寫英雄最忌空泛和說理,你做得好,合理運用了細節(jié),用細節(jié)抒情,細膩而扎實、感人?!? 《解放軍文藝》主編、當代著名詩人姜念光: “大作《趙一曼》的上部年初剛投來時我就認真讀過,此次讀到全詩,更為震撼。近年,好的主旋律長詩少見,一是由于長詩的難度極大,二由于主旋律本身也不好寫。大作在這兩個方面都達到了高水準。詩歌藝術上結體完備,氣息通暢,語言非常出色。你把你在短詩中的那種精于煉字煉句的功夫用到了這長詩上,精練、簡潔與激烈、勁健實現(xiàn)了較好的融合,佳句迭出,鮮有敗筆。思想性上則,思致深入,意念明朗而純正,加之情感真誠充沛,就使一部長詩獲得了應有的靈魂與品格,也彰顯出血肉豐滿的革命者才具有的生動的精神氣質。避免了主旋律長詩常見的空疏無當、概念大于形象的問題。當然,作品長度與它的豐富性永遠都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長詩一般并非單指篇幅和行數(shù),而更在于藝術形式上,它不應是一條平面的廣場,而應當是一座由更多的路和建筑構成的立體的城市,或者不單一條或直或彎的漫長的道路,而應是一個小徑和大道交叉穿行其中的公園。這也正是長詩寫作中真正的難度所在。作為一首長詩,大作已然相當成功?!?/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