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典悅讀周刊(ID:jingdianreading) 如有侵犯原創(chuàng)作者版權(quán),敬請聯(lián)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并致謝,謝謝理解! 01 在這里,我不想詆毀什么人,我會做到盡力的客觀! 至于是非,大家評述。 相聲界之所以矛盾重重,究其原因,并非只有利益之爭,還包括地域之爭、師徒之爭! 互相詆毀、謾罵,甚至是暗自下黑手、奪妻、奪友、爭奪陣營利益,這些亂七八糟的內(nèi)訌之事在相聲界頻出。 后又出現(xiàn)反三俗等,說到這,大家千萬別以為反三俗針對的僅僅是郭德綱。 郭德綱只是復(fù)雜的相聲界中矛盾的一個集中點罷了!郭德綱只是派系陣營爭奪戰(zhàn)的一個焦點,而其身后的關(guān)系又極為復(fù)雜! 先說說陣營吧! 相聲界之所以亂,原因就是派系! 主要的派系有,北京相聲界,天津相聲界。舞臺相聲界,民間相聲界。 侯派,馬(馬三立)派,常派等等! 這么多派系,盤根錯節(jié),矛盾就開始了。 02 相聲確實起源于北京,可是相聲卻龍興在天津,天津當時相聲大師輩出,我們所熟悉的,侯 馬 常 劉,除了劉寶瑞生于北京,其余全是天津人,而且劉寶瑞也是在天津才揚名的。 這些人都是傳統(tǒng)相聲的繼承者,可是恰逢時代變革。 進入到了新中國時期,于是這些人被迫放棄了部分傳統(tǒng)相聲,正如侯寶林所說的當時大部分傳統(tǒng)相聲演員,在演出時碰到了檢查,馬上改口說所謂的“現(xiàn)代相聲”,否則后果很嚴重,為了能讓傳統(tǒng)相聲不被消滅,侯寶林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左右逢源,在政策和現(xiàn)實中進行迂回, 首先,他認為傳統(tǒng)的東西不是全錯的,至少不應(yīng)該一棒子打死,新相聲應(yīng)該發(fā)展,但畢竟要借鑒傳統(tǒng)相聲。 不能孤立存在,于是,對于相聲的管制進行了放松,不過如此,評書等曲藝類節(jié)目也有所回歸于傳統(tǒng)。 這時,一個叫馬季的人出現(xiàn)了。這個人應(yīng)該算為今天相聲界的混亂負第一責任。 03 馬季屬于第一代歌頌相聲開拓者,馬季之所以歌頌,只是因為他成長的年代,他受過的教育,這就死死的植根于其內(nèi)心。 當時的說唱團看到了馬季的潛力,指派他去做侯寶林的徒弟,大家在這看清楚了,說是徒弟完全是官方套話,侯寶林對其僅為指導(dǎo),而馬季僅以學(xué)生自居,而非徒弟! 也就是說,他們并非是師徒關(guān)系。 隨后,馬季開始創(chuàng)造新的段子,應(yīng)該說這是沒有錯的,相聲要發(fā)展,新的東西必須出來,這是值得贊揚的。 可問題是,馬季以及之后許多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們,都嚴重缺乏基本功的訓(xùn)練。他們開始要拋棄傳統(tǒng),把相聲做成今天所謂的“脫口秀”。 他把一些笑話弄到相聲里,這本是沒錯的,可是好玩的笑話畢竟有限,當笑話被說盡了,那就只能開始去尋找傳統(tǒng)段子里的精華。 04 不久,66年的事開始了。 所有民間相聲,說白了就是天津相聲開始被極力打壓,常家,侯家,以及多位天津相聲泰斗被批斗,馬季確實也遭遇了一些問題, 但是馬季只受到了一點點的傷害之后便直接把矛頭指向他的老師,侯寶林! 馬季開始把侯寶林定罪于四舊之類。 甚至有傳言說他用鞋子抽侯寶林的臉,當然,抽不抽臉無從調(diào)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年代,為了解脫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打擊直系親屬,或者是親密的朋友,老師甚至是學(xué)生。 還好一切都有盡頭,那場風(fēng)暴結(jié)束后,中國相聲界能安身的僅剩馬季一人,雖然說侯寶林在風(fēng)暴結(jié)束后依然活躍到80年代,可是問題是主流相聲界的主導(dǎo)已經(jīng)是馬季了,而侯寶林只能算是配角了。 05 馬季雖然得力于這場風(fēng)暴,他也在風(fēng)暴后成為了當時主流相聲界的一哥。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侯家在天津,以及天津相聲界的影響是不能比擬的。 侯家以及天津其他相聲大家們馬上又開始重回相聲表演界。 說白了,馬季想用自己的新相聲擊敗傳統(tǒng),開創(chuàng)自己的時代,用歌頌來給自己添加更大的支持,他需要幫手,于是姜昆就順利成章的出現(xiàn)了,實際上就算沒有姜昆,也會有海坤,胡坤! 恰逢姜昆就是那種沒有相聲基本功,但具有舞臺表演實力的人,而且重要的是,姜昆也善于歌頌! 姜昆確實是一個得力的幫手,同時,姜昆也受到了馬季強力支持。于是,這對新的師徒開始在正規(guī)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06 我們實事求是的說,姜昆確實又很有才華,姜昆曾經(jīng)的表演確實得到了萬人贊揚。 與此同時,馬季同官方的合作越來越多,受到官方的支持越來越多,隨后,趙炎、馮鞏、劉偉,這些能說的上名字的人開始走進馬季的視野,并頻頻將這些人推廣到了舞臺! 在那個文化匱乏的年代,這些人的話語及能力確實足夠滿足當代人的心! 而此時的侯家呢? 侯寶林在風(fēng)暴結(jié)束后,立即被平反,同時他也開始積極參與官方的合作。因為侯寶林知道,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得不到官方的允許,自己這顆樹再大,也得被伐倒。 于是他聯(lián)系了當時許多天津傳統(tǒng)相聲界名人,叫他們耐心創(chuàng)作,自己則進入了官方機構(gòu),為這些人能回歸舞臺去鋪平道路。 這時中國第一對相聲矛盾開始了! 07 也就是所說的北京舞臺系,以及天津的傳統(tǒng)系! 這時的相聲界可謂是明爭暗斗,馬季開始廣納年輕人,給自己的相聲力量增加砝碼。而此時的侯寶林也開始開門收徒。他的兒子侯耀文。也開始活躍在了相聲界的舞臺。 侯耀文、師勝杰,這是作為侯派相聲的兩個力量,由他們發(fā)展人員對抗馬季的新相聲! 同時他又聯(lián)絡(luò)到了常家,就是常寶華、常貴田弟兄,以及馬三立家,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馬志明成為侯寶林代拉師弟,名義是學(xué)藝,實質(zhì)是發(fā)出聲音,天津相聲界依舊在,天津相聲界依舊可以團結(jié)! 同時,馬季在北京的勢力也越來越壯大,他開始策劃春晚,甚至是挑選能上春晚的相聲演員,你們可以看看,自從83年春晚之后,馬季的嫡系一直站在春晚的主流舞臺,應(yīng)該說,他已經(jīng)完全進入了自己新相聲泰斗的身份。 不但如此,馬季開始天津之行,準備在天津內(nèi)部挑選相聲演員。 這話說明了,就是告訴你,天津想要學(xué)相聲的跟著我,馬上叫你登春晚,這就好像是李菁何云偉,脫離郭德綱后馬上可以被姜昆推上春晚,于是馮鞏出現(xiàn)了。 08 應(yīng)該說馮鞏的出現(xiàn),以及馮鞏本人證明了所謂的相聲派別,并非是無堅不摧的。 起初馮鞏與劉偉搭檔,劉偉也是馬季的愛徒,可是后來馮鞏厭倦了這種派系之爭,想要自己出頭,如果一直呆在馬季的門下,那么只可能是一個平凡的笑星,恰巧這個時候牛群又出現(xiàn)了! 牛群的師傅是常寶華,應(yīng)該說,牛群是正宗的天津相聲界的人物,兩個人借著拍戲的機會,得到了接觸,于是馮鞏借機脫離馬系,與牛群合作。 要知道,在相聲界換搭檔是極為冒險的,更何況,牛群是天津相聲界的人,兩個人搭檔后,對中國相聲界都極為震動。尤其是作為大師哥的姜昆,對馮鞏也是恨之入骨,借著自己和馬季的實力,給馮鞏等人以及大限度的打壓。 天津相聲界也不甘示弱,借著當時的相聲大賽,為自己派系廣納門徒。而那時馮鞏也頻繁在公開表示,我是純正的天津人,這話說白了就是告訴你,我是天津人,我的后面就是天津相聲界! 09 于是,雙方又進入互挖墻角,互挖人才的第二階段。 當時能去春晚的,相聲演員大多都是有北京或者天津背景的人去的。而且當時,出道的相聲演員基本上不是拜了馬氏門下,就是拜了侯氏門下! 大家還記得當時郭德綱相聲中,曾經(jīng)說過,相聲大賽的間隙中,聽到了評委們的互相指責及謾罵,后來還大打出手。 雖然明顯是夸張,但是也說明了當時的一個情況,相聲大賽中各派人物都希望自己的門徒能夠登頂,明爭暗斗也是非常普遍的。 后來的CCTV相聲大賽亦是如此,臺下的評委基本分兩派,馬季姜昆、侯耀文! 而得獎的人也是暗藏玄機,我們最熟悉的第二、三次相聲大賽,常佩業(yè),賈承博,這對馬姜門下的。陳寒柏便是侯氏門下,當時送選相聲的基本都是什么文工團之類的,這些無依無靠的全被PASS。 比如楊儀父子,給他們獎很明顯,請選擇今后發(fā)展的路線,要么馬姜,要么侯氏天津!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CCTV電視大賽的獲獎名單,以及獲獎后這些人的從師方向! 10 小小的一個相聲大賽竟然如此深奧,確實令人汗顏! 中國人的交往藝術(shù)在這里便是發(fā)揮到了極致!雖然表面各評委互相謙讓,非常禮貌,實際確實各懷心事。 舉個例子,戴志誠撬了侯耀文的妻子,姜昆是戴志誠的最好的朋友,如果按照常理來說,你戴志誠撬的不僅僅是別人的老婆,更是所謂圈內(nèi)好友的妻子,那么姜昆等人應(yīng)該勸阻,可是,他們不但沒有勸阻,反而后將此事公開,自由戀愛么! 侯耀文對此事表示沉默,因為,一旦把這事說開了,問題就都來了! 簡簡單單的婚姻卻并非這么簡單,這實際上也是就是明告訴侯派,矛盾就是這樣,公開了也罷,無所謂。至此,兩派相聲進入了新的階段,明著干! 11 隨后,04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然后姜昆等人就開始反三俗,有人說郭德綱在利益上侵犯了姜昆他們。 但是想想,郭德綱說的是劇場相聲,而姜昆等人就是舞臺相聲,你能礙著人家什么事? 姜昆的門徒們?nèi)ナ裁赐獾匮菀粌蓚€相聲,就能賺到一把鈔票,回過頭來,該上春晚上春晚,該拿錢拿錢。 他們不可能因為你一兩個相聲就混沒了飯碗。 正如郭德綱說的,他們會一段相聲就夠了,全國這么大,一個相聲騙一年不是足夠了么? 郭德綱的相聲又不是普及9年義務(wù)教育,又不是所有人只聽他的不聽別人的,全國聽不到郭的相聲大有人在! 他們依然不耽誤賺錢,郭德綱怎么就惹上他們了? 12 很明顯這就是對侯氏相聲的新勢力攻擊!對天津老相聲界的攻擊。 大家還記得,侯耀文死后誰哭的最傷心? 是常寶華。他們兩家有著深厚的友誼,并且有著共同利益,隨后侯耀華因為遺產(chǎn)案臭名昭著。 但這不妨礙他隨后拜師常寶華,這說白了就是,我跟郭德綱怎么吵是我們的事,但是我們侯家仍然是天津相聲派系的! 就說這么多了,我說的東西你們信也好,不信也罷,你們可以按照這個思路觀看今后春晚的相聲演員的出處,你也可以看看今后姜昆等人的動態(tài)。 李菁何云偉曾經(jīng)同與郭德綱站在風(fēng)口浪尖被指責為三俗,為何脫離之后一步登天馬上上春晚? 郭德綱這么遭恨么? 郭德綱不光是代表自己的集體,也是代表著天津相聲集團,至于評說,后人各自罷了! 13 再說個小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 馬志明欠人拖拉機!馬志明讓人告到法院啦! 這是怎么回事兒??? 天津拖拉機制造廠,雇請律師,一紙訴狀將馬志明訴至法院,稱天津拖拉機制造廠近日拖拉機銷售量銳減,原因是馬志明創(chuàng)作表演的相聲《糾紛》造成的。 由于被告人在這段相聲中塑造了一個“‘天拖保全’丁文元”的形象,給天津拖拉機廠的聲譽帶來了影響,使拖拉機銷售量大幅減少,故申請法院判令被告馬志明賠償減售拖拉機的損失,停止表演相聲《糾紛》,并賠禮道歉。法院竟然受理了。 立刻,所有的電視臺、電臺都不約而同地停播了這段頗受觀眾歡迎的相聲《糾紛》;在劇場演出中,無論臺下的觀眾如何要求聽《糾紛》,馬志明也不敢演了。 演員的創(chuàng)作應(yīng)是職務(wù)行為,每一位演員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要經(jīng)過層層審查,通過之后才能上臺表演,可這時,賠人家拖拉機的責任卻全落在了馬志明身上。 有人算了一筆賬,當時,馬志明的每月工資不足百元,還甭說賠償“天拖”減少的天文數(shù)字的拖拉機銷售金額,就是賠償幾十輛的錢,也足夠馬志明的子子孫孫近乎都得為拖拉機去奮斗了。 14 而更為嚴重的是給馬志明帶來的心理傷害,他怎么能再受傷害?。?! 馬志明是膽小的人,當“被告”都害怕,何況還要面對賠償人家無數(shù)拖拉機的壓力呢? 怎么辦呢? 再大的壓力也得面對啊,找詞兒! 對啦!“我們說的‘天拖’,不是指的你‘天津拖拉機廠’,也不是只有你‘天津拖拉機廠’才能簡稱‘天拖’。因為‘天拖’也可以是‘天津拖車廠’、‘天津拖鞋廠’、‘天水拖拉機廠’……” 可是,對方的律師窮追不舍:“不對,你們在大連有一次演出,給你‘捧哏’的在你說完‘我天拖保全’之后,說了一句‘嗯!天津拖拉機廠’,所以,你這是狡辯?!?br/> 完了,讓人抓著把柄啦! 因為馬志明剛恢復(fù)演員職業(yè)時,很長時間還沒有固定“捧哏”的,那次在大連演出,是臨時由山東快書演員李鳳翔“捧哏”。 也不知怎么回事兒,就他加了這么一句多余的話,讓人家給抓住了,甚至到底說沒說這句話,他們誰都記不清了。 這可難住馬志明啦!對方洋洋得意,認為勝券在握,并在諸多媒體上制造輿論,攻擊《糾紛》。 就在這時,馬三立在一個場合找到了時任天津市委副書記的張丁華,張丁華一聽還有這事兒,立即給受理此案的法院打電話,要求撤案。并表態(tài):“我認為《糾紛》這段相聲挺好,沒問題,還要繼續(xù)演?!?br/> 就這樣才了結(jié)了這段官司。 完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