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科 ⊙單位 / 漢中市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 三二〇一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 正文共:1925 字 11 圖 預計閱讀時間: 5 分鐘 概述 肺動脈高壓定義為右心導管檢查測得的肺動脈平均壓 ≥ 25 mmHg。 在此之前,超聲使用三尖瓣反流(TR)法估計肺動脈壓力。然而,大量研究已證實,這種肺動脈收縮壓估計值與侵入性測量值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對于個體患者而言可能發(fā)生顯著的過高估計或過低估計。 因此,2018 年英國超聲心動圖學會(BSE)制定了相關(guān)指南,評估肺動脈高壓概率。該指南指出,肺動脈高壓的超聲心動圖評估僅限于判斷肺動脈高壓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估計肺動脈收縮壓的具體數(shù)值。 BSE 將超聲心動圖的相關(guān)指標分為 3 個類別,只要類別中存在一個指標異常,就表示該類別陽性。 類別 A(心室):右心室與左心室基底部內(nèi)徑比值、偏心指數(shù); 類別 B(肺動脈):右心室流出道加速時間、肺動脈收縮期切跡、舒張早期肺動脈反流速度、肺動脈內(nèi)徑; BSE 制定的超聲評估肺動脈高壓概率的標準流程(圖 1)是通過 TR 速度峰值結(jié)合上述 3 個類別是否為陽性來判斷。若超聲評估認為患者存在肺高壓可能性大,且臨床需要明確是否真實存在肺高壓或需要得到肺動脈收縮壓,可行右心導管檢查測量肺動脈收縮壓。 圖 1 超聲評估肺動脈高壓概率標準流程 各指標的測量方法 1. 測量指標:TR 峰值流速(圖 2)。 測量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備選切面為劍下切面。 備注: 多次測量(5 次心動周期)取最大值。 可采用高掃描速度(100 mm/s)去除人為干擾,保留真實速度。 反流峰速 <280 cm/s 為正常。 部分肺高壓患者中可能不存在 TR。右心導管測量肺動脈收縮壓 ≥35 mmHg 的患者中,TR 發(fā)生率僅為80%,>50mmHg的患者 TR 發(fā)生率 95% 以上。若沒有 TR,則根據(jù)流程圖進行診斷。 圖 2 三尖瓣反流壓差測量 2. 測量指標:肺動脈內(nèi)徑(圖 3)。 測量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 備注:舒張末期測量肺動脈主干內(nèi)徑(肺動脈瓣與肺動脈分叉之間), 內(nèi)徑 >25 mm 為異常。 圖 3 大動脈短軸切面示肺動脈內(nèi)徑測量 3. 測量指標:右室流出道(RVOT)加速時間(AT,圖 4)。 測量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 備注: 頻譜多普勒(PW)取樣容積置于右室流出道近肺動脈瓣處。測量頻譜收縮期開始到血流速度峰值之間的時間。 隨著肺動脈壓力(PAP)增加,RVOT AT 縮短。 若心率異常(<70 或 >100 次/分),需行心率矯正。 矯正 RVOT AT = RVOT AT ×75/心率。 RVOT AT<105 ms 為異常。 圖 4 右室流出道加速時間測量 4. 測量指標:舒張早期肺動脈反流速度(圖 5)。 測量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 備注:TR 峰速不可取時,此指標為其備選。舒張早期肺動脈反流速度 >220 cm/s 為異常。 圖 5 舒張早期肺動脈反流速度測量 5. 測量指標:肺動脈收縮期切跡(圖 6)。 測量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 備注:頻譜多普勒(PW)取樣容積置于右室流出道近肺動脈瓣處。若頻譜存在此切跡,提示肺高壓,且多系因肺毛細血管阻力增加、血管順應性差引起的肺高壓,而非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壓。 圖 6 肺動脈收縮期切跡 6. 測量指標:偏心指數(shù)(EI,圖 7)。 測量切面:胸骨旁短軸切面。 備注: 左心室乳頭肌水平 EI=D2/D1。D1 為垂直于室間隔的左心室內(nèi)徑,D2 為平行于室間隔(垂直于 D1)的左心室內(nèi)徑。 右心室壓力升高或容量負荷增大可導致室間隔形態(tài)異常,通常表現(xiàn)為左心室扁平化及左心室偏心指數(shù)升高。EI >1.1 提示異常。 右心室容量負荷升高導致左心室舒張期偏心指數(shù)升高,右心室壓力升高導致左心室收縮期偏心指數(shù)升高。 圖 7 左室短軸乳頭肌水平切面偏心指數(shù)(EI)測量 7. 測量指標:右心室與左心室基底部內(nèi)徑比值(RV/LV,圖 8)。 測量切面:二維下的四腔心切面。 備注:心尖四腔心切面舒張末期測量。RV/LV >1 為異常,提示右心室大。 圖 8 心尖四腔切面舒張末期測量 RV 和 LV 基底部徑線計算比值 8. 測量指標:右心房面積(圖 9)。 測量切面:四腔心切面。 備注:在三尖瓣開放之前的收縮末期測量右心房的最大面積。右心房面積>18 cm2為異常。 圖 9 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縮末期測量右心房面積 9. 測量指標:下腔靜脈內(nèi)徑(IVC,圖 10)。 測量切面:劍突下下腔靜脈矢狀切面。 備注: 在二維或 M 超圖像上測量。 于呼氣末期在距離右心房 1~2 cm 處垂直于下腔靜脈長軸測量。 IVC >21 mm 且吸氣時血管收縮幅度減?。ò察o呼吸狀態(tài)下<20%,用力吸氣時< 50%)為異常。 圖 10 劍突下下腔靜脈矢狀切面測量其內(nèi)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