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服務的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的能力,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就拿角色扮演來說吧。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扮演不同的角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些角色沒有真假,也談不上真誠和虛偽,只是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示出來的人格的不同側(cè)面而已。 不同的角色,代表人在特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的身份,也規(guī)定了人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當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習慣和模式時,就會被大家認可。 如果教師不能自主地在不同角色之間做好轉(zhuǎn)換,就會造成矛盾和困惑,不僅讓自己為難,也讓學生無所適從。 比如,教師在平時生活中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互動。在這兩種情境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可以是朋友的角色,后者一定是教師的角色。 角色不同,行為方式也就不一樣。師生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很多矛盾和沖突,大多與教師不能區(qū)別這兩種情境中行為方式之間的差異導致在實際情境中行為不當有關(guān)。 校長統(tǒng)領(lǐng)一所學校,班主任管理一個班級,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們來拍板和定奪。但回到家中之后,他們的角色就有很大的變化,要扮演孩子的家長、妻子的丈夫或者丈夫的妻子等角色。家庭生活最讓人心煩的事情,就是家庭成員總把單位的事情和家庭生活攪和在一起,讓其他家庭成員在無形之中承受了很多不該有的壓力和煩惱。 一個非教師家庭的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之后,常常能有一段真正的家庭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待在一起,聊天、娛樂,讓焦慮的心情得到釋放。 而教師家庭的孩子,如果教師不能在回家之后很順利地將自己的角色轉(zhuǎn)變成父母,繼續(xù)做“教育媽媽”或者“教育爸爸”,那孩子不就真是24小時總生活在種種規(guī)范和監(jiān)督之中?這樣的日子擱在誰身上都是異常難熬的。 生活是多樣的,一個人需要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樣的。在什么場合做什么事情,是教師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想明白的。不僅自己要學會角色扮演,更要引導孩子意識到這一點,讓他們自己體會角色扮演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囧事,事情似乎各不相同,但背后往往有大體相似的心理機制,比如說不能接納自己。 記得王棟生老師曾就教師上課緊張一事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他和錢理群教授的一次對話。錢老說自己上課之前有點緊張,讓王棟生老師有了很多的感想,意識到上課前緊張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tài),體現(xiàn)出教師對這份工作的重視和責任。 一個教師面對突如其來的聽課,感到緊張和焦慮,擔心上不好會讓別人笑話,屬于原生反應,是人之常情。如果因此而抱怨自己,認為自己很沒出息、做人很失敗,等等,則是對原生反應的反應,屬于次生反應。 聯(lián)想到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想想那一次次的摔跤和跌倒,我們就會意識到失敗、挫折其實就是成長的一部分,沒有什么可怕的。學著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緊張,接納自己的失敗,人就會又邁出成長的一步。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很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美麗的珍珠,但他發(fā)現(xiàn)珍珠上面有個小小的斑點。他想將這個斑點剔除,以便讓這顆珍珠成為一件完美無瑕的寶物。于是,他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他接著又削去第二層,原以為這下斑點沒有了,沒想到還在。他不斷地削掉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后,那個斑點沒有了,但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總想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結(jié)果就是越來越不接納和認同自己,最終必然導致悲劇。 教師對待工作總是很努力,也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帶來好的結(jié)果。這樣的精神值得贊賞,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好心辦壞事。 一個女生學習很努力,也很優(yōu)秀,卻很自卑。因為她父親比較自卑,小時候的她很懦弱、很膽小,經(jīng)常被人笑話。小學期間努力學習,成績也不錯,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好像已經(jīng)忘記了自卑和膽小。上初中后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她的自卑心態(tài)又出現(xiàn)了。老師語重心長地教導她:“你學習挺好,就是太自卑、太膽小,這樣會害你一輩子的?!?/p> 結(jié)果這句話經(jīng)常縈繞在她的腦海里,以至于她更加擔心害怕,也更加自卑了。很多時候,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常常就源于教師,源于教師的言行舉止,源于教師不恰當?shù)慕逃袨椤?/p> 有一次考試,一個男生數(shù)學考了全班第5名,老師興沖沖地將他叫到辦公室,一邊給他加油鼓勁,一邊說下次無論如何也要考到前3名。結(jié)果,沒過多久男生就想退學了。這個男生說,他也知道老師是為了他好,但好像總是盯著他,不管課上課下,校內(nèi)校外,他的什么事,老師都知道,真讓他受不了。 家長和老師過度的關(guān)愛、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在學生的心里成了被監(jiān)督、被監(jiān)視和被監(jiān)控,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于家庭和學校之中。很多家長和老師嘴上說愛孩子,實際上是愛孩子考出來的分數(shù)。在他們愛的背后往往隱藏一個東西——控制。孩子沒有了閑暇,沒有了自由,怎能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除了對孩子過分關(guān)愛之外,當下還有一種情況,也需要引起各方的關(guān)注,那就是愛的缺失?,F(xiàn)在有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工作忙碌,從小就由保姆或者爺爺、奶奶照顧,和父母的交往和溝通很少,在童年時期缺失了最重要的父愛和母愛。孩子的“戀父情結(jié)”或“戀母情結(jié)”,到了一定年齡后就會通過某種形式在其他人身上表達出來,比如學生對教師的依戀,由此產(chǎn)生許多心理問題。 教師的心理健康,關(guān)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重任不在政府和社會,而在于教師自己。一個人始終探索外部世界,拓展自己視野的同時,也應該努力去認識自己的心靈世界,建設富足的精神家園,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 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