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劇《權力的的游戲》最終季正式上線,掀起全球美劇迷的狂歡。 時下,中國影視行業(yè)崇尚“爆款”,作品點擊過億,網絡話題刷屏,便可被冠以“爆款”,贏得圈內熱議。 只是,在《權力的游戲》面前,一些近年的所謂“爆款”顯得極為蒼白。美劇迷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只有兩種美劇,一種是《權力的游戲》,一種是別的美劇。首播于2011年的《權力的游戲》因為傳播率驚人,被不少觀眾稱為“美劇的半壁江山”。 與將“爆款”視為“最初夢想”與“最終歸宿”的國產網絡劇集不同,《權力的游戲》一開始并不被看好:HBO高層甚至一度否決了這個項目,只是,劇集最終憑借精良的制作與優(yōu)秀的故事,一路逆襲成王。 從不把自己當“爆款”的《權力的游戲》,其實藏著最具參考性的“爆款法則”。 借著最終季的浪潮,業(yè)內圍繞這部熱劇的探討不斷。日前,由東西文娛、湛廬、三聯書店共同主辦的論壇《HBO爆款的“常識”》,就請來互聯網人、影視投資人共同探討了《權力的游戲》帶給中國影視界的啟示。 迷信大數據,不如回歸內容創(chuàng)作規(guī)律 “為什么內容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時代,精品反而少了?” 在論壇現場,上海文交所副總裁潘樂群的一個疑問,點出了不少當下觀眾的疑惑。 確實,稱得上經典的影視劇大多已被列入“童年回憶”。究其原因,除了歲月感為作品附加的情懷涂層外,恐怕也與近年浮躁的影視劇創(chuàng)作生態(tài)有關。一窩蜂跟風熱門題材,為了趕上熱點加急趕工,讓一批看似火爆的影視作品離經典越來越遠。 潘樂群指出,從這一點看,《權力的游戲》給影視產業(yè)的第一大啟示便是,回歸內容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事實上,《權力的游戲》項目啟動前,并不被HBO高層看好。不少人認為,這部作品不但世界觀架空,還涉及到龍、冰原狼等需要特效完成的物種,制作困難,還沒有可以參考的成功先例,風險系數極高。但“實驗性”的《權力的游戲》最終還是憑借優(yōu)質的故事與精良的制作征服了觀眾。 有數據統(tǒng)計,《權力的游戲》每季投資平均達6000萬美元,而每集6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可以拍41集《甄嬛傳》。 當然,僅靠資金的投入并不能堆出好劇。HBO的制作人曾透露,他們拍攝第一季時,在特效上基本“沒花什么錢”??孔咝牡墓适屡c精彩的人物牢牢吸引了觀眾后,才慢慢在特效上逐步加大投入。業(yè)內人士指出,劇集屢屢突破收視紀錄,因為其將大歷史的交匯與人物的個性細節(jié)都“磨”到了極致,人物身上每一條傷疤都是有來歷,有故事的。 在擁有20多年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驗的達興亞洲節(jié)目顧問方世彤看來,以《權力的游戲》為代表的一些優(yōu)質劇集的成功,也與不迷信大數據,尊重原創(chuàng)的生產邏輯有關?!熬W絡時代,大數據成為一種指導創(chuàng)作的手段。但大數據對影視作品成功的作用有多大,本身很難驗證。號稱通過大數據計算而成功的作品不少,但沒有通過大數據而被淘汰的作品,到底能不能成功,這永遠是未知數”。 就拿曾經標榜過“大數據”邏輯的《紙牌屋》為例。很少有觀眾知道,其實差不多與Netflix的《紙牌屋》同期,還有一部名為《Alpha House》(阿爾法屋)的美劇。這部由亞馬遜出品的作品,也講述了當代美國政壇的權謀故事,內容與《紙牌屋》非常相似,卻折戟沉沙。可見,大數據算法本身與故事的成敗并沒有直接關系。 直擊目標受眾,尊重細分市場需求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與平臺高度匹配的內容呈現氣質,也是《權力的游戲》成功不容忽視的元素。在不少觀眾眼中,HBO的內容多是成人化的,甚至可用“重口味”一次形容,而《權力的游戲》恰是平臺特質的最佳代言人。 中信證券傳媒高級分析師肖儼衍將HBO的成功模式定義為“在自己的賽道上,站到了資源金字塔的頂端”——找準目標受眾,再靠極致原創(chuàng)內容,滿足細分市場需求,是HBO成功的法則。 上世紀80年代,美國三大電視網的格局已經十分穩(wěn)定,而第四大電視網FOX也逐步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想要站穩(wěn)腳跟,HBO必須更明確自己的定位,靠著差異化競爭獲得不可替代性。 肖儼衍分析,HBO的定位與其有線電視網,付費電視網的特性有關?!皞鹘y(tǒng)三大電視網主要盈利模式是廣告,內容是免費提供的,因此用戶對內容幾乎沒有發(fā)言權。但HBO作為付費的有線電視網,用戶的主動購買行為已經完成了對內容的自然分層;此外,過往廣告驅動的模式,會將內容鎖定在最具購買潛力的用戶,也就是年輕人身上。這就讓30歲以上的成年觀眾的影視內容需求,成為藍海?!扇嘶目瞻讌^(qū)域,無疑為HBO原創(chuàng)內容帶來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從內容上看,為HBO帶來巨大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劇集,總是具有高品質的呈現與成人化的基因。 《黑道家族》聚焦黑手黨題材,這部持續(xù)了六季的劇集,以寫實的鏡頭展現了暴力性與道德的灰色地帶,不但收視一路走高,更是成為金球獎、艾美獎的???。 《欲望都市》則以女性視角展現,大膽展現都市的浮華生活,以及都市女性的欲望,成為經久不衰的現象劇集。 涉及吸血鬼題材的《真愛如血》,則在重口味的呈現中,完成了一次對人類歷史和社會的隱喻,以及對人性的剖析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