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曾說,影響我一生的四句話,分別是: 陳寅恪所言:“獨(dú)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適所言:“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p> 季老一生受人尊重,被奉為“國學(xué)大師”、“學(xué)界泰斗”,他亦留下許多影響深遠(yuǎn)的智慧金句。 談處世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guān)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第二,人與人的關(guān)系,包括家庭關(guān)系在內(nèi);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這三個關(guān)系,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談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談運(yùn)氣 世人無不想走運(yùn),而決不想倒霉。走運(yùn)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yùn),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談謙虛 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注意東西。在東方謙虛涵蓋的范圍廣,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東方或西方,必須出之以真誠,有意的過分的謙虛就等于虛偽。 談行動 遇事必須深思熟慮,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然后再考慮不可行性,也是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正反兩面仔細(xì)考慮完以后,就必須加以比較,作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后,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么,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談壓力 壓力如何排除呢? 粗略來分類,壓力來源可能有兩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zāi)人禍,意外事件,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yù)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我的“三不主義”的第三條是“不嘀咕”,我認(rèn)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制造成的壓力。 談容忍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yīng)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shí)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dāng)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談毀譽(yù)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由于各人稟賦不同,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好惡觀等等,都不會一樣,都會有點(diǎn)差別。比如吃飯,有人愛吃辣,有人愛吃咸,有人愛吃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愛紅,有人愛綠,有人愛黑,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談緣分 信緣分與不信緣分,對人的心情影響是不一樣的。信者勝可以做到不驕,敗可以做到不餒,決不至勝則忘乎所以,敗則怨天尤人。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笔紫缺仨殹氨M人事”,否則餡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yuǎn)保持心情的平衡。 談糊涂 我把糊涂分為兩種,一個叫真糊涂,一個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嘗到一點(diǎn)小甜頭,便喜不自勝,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個小釘子,便憂思焚心,眉頭緊皺,前途暗淡,哀嘆不已。這種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們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覺。他們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爺再向他們降福。 滄海桑田見證歷史變遷,珠寶化石訴說古今人事,雕欄玉砌,詩畫人生,人類文明萬年歷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你我都是這條路上的承載者。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