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同居”式養(yǎng)老隨著老齡化的步伐加快,父母養(yǎng)老問題成為尤其是中國獨生子女的一大難題:養(yǎng)老院太貴,兒女又沒時間?而德國越來越流行的“合租養(yǎng)老”和“跨代合租”模式也許能給您帶來些許啟發(fā)。 老齡化加劇、壽命延長、大城市房租上漲、兒女不在身邊是德國老人們選擇'合租'的主要原因。而且他們的室友可以是同樣孤獨的同齡人,也可以是青春活力的年輕一代。 德國聯(lián)邦家庭部的一項調查顯示:50%年過半百的德國人對與人合租感興趣。近20%的人可以想象自己搬進合租房。德國健康保險公司(DKV)的護理專家向《世界報》介紹:'許多人都希望能在老齡階段繼續(xù)擁有自主的生活和家一樣的壞境。'所以養(yǎng)老院并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合租養(yǎng)老的好處顯而易見,老人們除了可以互相照顧之外,還可以共同雇傭打掃衛(wèi)生或照顧起居的鐘點工,以及醫(yī)療護理人員,從而節(jié)約開支。 目前德國大城市的租金不斷上漲。柏林60平米房子的租金平均要500歐左右,同樣大小的房子在慕尼黑甚至平均要800歐元。而合租房里的一個房間只要150歐到600歐不等,價格因城市而異。德國政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資助這種養(yǎng)老模式,如加設樓梯升降椅等改造工程都有可能獲得資助。 當然有些老人不是為了省錢才選擇合租。德國最有名的合租老人當屬前不來梅市市長舍夫(Henning Scherf)。1987年,他和其夫人與10個朋友組建了一個合租房。他總是說:'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他退休后也以此為題材發(fā)表過多本書籍,其中一本就叫《由孤獨到聯(lián)合-- 我對未來的經(jīng)驗》(Gemeinsam statt einsam: Meine Erfahrung für die Zukunft)。 還有一些不愿意離開自己房子或者沒有經(jīng)濟顧慮的老人也會選擇將一間空房廉價甚至免費租給年輕人,只希望有人陪伴。這對于部分囊中羞澀的大學生而言,當然是一種雙贏的局面。有些也可以通過幫助老人做家務、購物抵銷一定的房租。有些外國學生還把這種生活方式作為學習德語和鍛煉口語的好機會。 然而,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這種養(yǎng)老模式。脾氣古怪、不愿與陌生人相處的老人顯然不能搬進這樣的合租房。如果不習慣和完全陌生人的生活,也可以像前不來梅市市長那樣和幾個老友一起合租。 德國有不少專門為老人提供尋找租房服務的網(wǎng)站,可以找到一些和自己興趣或性格相投的合租伙伴。如果找到合適的'室友',就要提前對承擔費用和責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