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在帝國官場復出的時候,海瑞已經(jīng)72歲了。 這個年紀,在當時人看來,大半截身子都入土為安了,能整出什么名堂? 但是,海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生不折騰,還活來干嘛。 皇帝一召喚,他毫不猶豫,立馬北上。這是萬歷十二年(1584)年末,此前,他在家閑居了16年,比誰都渴望重返官場,在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 海瑞的新職務是南京吏部右侍郎,由于尚書未到任,事實上掌管了南京吏部。妥妥的二品大員。 歲月催白了頭,卻依然沒有磨平心中的棱角。海瑞還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他對南京官場彌漫的歪風邪氣極度不滿,頒布了《禁革積弊告示》,由于多方掣肘,執(zhí)行效果并不好。 海瑞使出看家本領,直接給萬歷皇帝上疏,痛罵“諸臣皆是貪風俗中人”。他祭起了明朝的根本大法《大明律》,說這部法律被荒置太久了,做官的有好處盡管撈,人人都在撈,撈得心安理得還風險全無。貪風太盛,不是一味甘草、兩句鄉(xiāng)愿能遏制得住,要下猛藥。 本朝開國皇帝已有法律規(guī)范在那里,貪污八十貫以上,處絞刑沒商量,還有剝皮實草,警示意義要觸及靈魂才行。據(jù)說,有個官員家里搞堂會,請了戲班來演出,海瑞要對其施以杖責。 大小官員們不淡定了。他們排著隊上疏彈劾、攻擊海瑞,強調(diào)這是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務必要把他搞倒為止。這場“倒海運動”聲勢很大,驚動了萬歷皇帝。 萬歷皇帝親自下了兩個結論: 一、關于要不要革海瑞的職,他說,海瑞的言論雖然“有乖政體”,“詞多迂戇”,但還是可以原諒的。 二、關于要不要調(diào)離現(xiàn)任崗位,他同意吏部的建議,海瑞節(jié)操是好的,但做事方法不對頭,不能得到廣大官員的擁護,不宜出任要職,還是做回都御史這樣的虛職比較合適。他的原話是:“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zhèn)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span> 看到嗎?現(xiàn)在最為流行的評價海瑞的觀點,其實都是從萬歷皇帝這里來的。說海瑞迂腐可笑,是清官但不是能臣,做事水平有限,給他加一個道德模范的榮譽供著就得了。 問題來了,海瑞真的只是中國版的堂吉訶德,勇氣可嘉而特別可笑嗎?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而被刻意抹黑? ▲海瑞 01 海瑞的一生經(jīng)歷過三起三落。 第一“起”是從福建的縣學教諭直接晉升為浙江淳安縣令。也就是,花了4年時間,從不入流的帝國小官員,成了七品官。雖然那一年海瑞已經(jīng)45歲,鬢角發(fā)白,但對他來說,這個進步還是相當快的。因為海瑞學歷低呀,他只是個小舉人出身。在“舉人多如狗,進士滿街走”的年代,他要不是走了狗屎運,趕上嘉靖前期勵精圖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政,恐怕一輩子熬到頭也就是基層公務員退休了。雖然他后來把嘉靖皇帝罵得狗血淋頭。 很多人說,海瑞的晉升源于“狷介”的名聲?!肮P架先生”嘛,上級官員到學宮視察工作,海瑞的左右副手叩頭拜見,唯有海瑞站在中間,只拱了拱手。 還有人說,海瑞的這次晉升,是因為有個福建的高官撐他。正直的人總會得到命運的眷顧。 都算是吧,但還少說了根本的一條。海瑞本人在學諭的位子上,干得確實不賴。他重申學宮要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之氣”,一口氣訂了60多條教約,整頓校風校紀,狠抓教學質量。對教官與學生相當嚴厲,被稱為“海閻王”。成績還是很顯眼的。 在淳安縣令任上,海瑞干的事情更為大快人心。說得最多的事情有兩件: 一是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公費旅游到淳安境內(nèi),作威作福,凌辱招待所所長。海瑞讓衙役把他拘了,吊打一頓,沒收他隨身攜帶的大量現(xiàn)金充公。 完事之后,海瑞給總督寫信,先是把胡宗憲平時提到的要清廉奉公,不要搞裙裙帶帶,不要打胡某人的旗號干枉法之事等話復述了一遍,著實吹捧了一通總督大人;然后筆鋒一轉,說竟然有人假冒胡公子,敗壞您清譽,現(xiàn)已緝拿到案,請您親自發(fā)落。 我估計,胡宗憲看到自己兒子的時候,心中有一千只草泥馬跑過,不是跑向海瑞,是跑向他兒子。沒辦法呀,人家一個小縣令不僅膽子大,水平也著實高,事辦了,話說得滴水不漏,我是可以以權壓人,把海瑞辦了,但那不等于抽自己嘴巴子嗎? 這就是海瑞的本事,讓總督大人吞了蒼蠅,卻不敢當場發(fā)飆。 二是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受命清理鹽法,京官下到地方,免不了吃拿卡要。但這位欽差大臣還要標榜儉樸,沽名釣譽,出發(fā)前特意發(fā)了通令,說本院“素性簡樸,不喜承迎。凡飲食供賬俱宜簡樸為尚,毋得過為華奢,靡費里甲”。 這就給了海瑞公開抵御京官盤剝地方的機會。鄢都院尚未到達淳安,已經(jīng)接到海瑞的稟帖。稟帖把通令的原文節(jié)錄于后,再接著說,但我們打聽到了,您南下所過的地方,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并有金花金緞在席間連續(xù)奉獻,其他供賬也極為華麗,連小便器都是銀打的。最后,善意提醒鄢大人,要抵擋住這些別有用心的地方官的阿諛恭維,免得被他們壞了名聲,巴拉巴拉說了一通。 鄢懋卿接到稟帖以后,也是跑著草泥馬,吃著蒼蠅,但就是沒敢進入淳安,繞道他去了。 從這兩件事,完全可以看出海瑞的辦事風格。他主張整頓吏治,扭轉不良風氣,措施、禁令都有了,會不會成為空文,或者針對不同級別的官員又有變通的法子呢?全縣官吏和百姓都盯著呢。是,海瑞你以身作則,自己進京出了兩趟公差,只花了四十幾兩銀子,費用僅為前任的四五十分之一,但這是你的修養(yǎng),不是本事。能制住別人,尤其是上級高官,這才是本事。 看到了,胡宗憲、鄢懋卿,位高權重不說,還是當今權相嚴嵩的馬仔,誰都不敢得罪。但我海瑞就把他們得罪了,怎么著?而且,把他們得罪了也不算什么本事,關鍵是,把他們得罪了,他們還拿你沒轍,這才叫真本事。 所以,海瑞真不是一個迂腐的清官。他對抗官場潛規(guī)則的斗爭手法其實很高明的,既堅持了原則,又做到了自我保護。 三年知縣任滿,吏部預備提升海瑞任浙江嘉興府通判。 ▲劇照:海瑞 02 海瑞的第一次“落”就發(fā)生在此時。擬提拔期間,他遭到了反撲。有御史羅織罪名彈劾他,結果他被調(diào)出了浙江,轉任江西興國知縣。 嚴格來說,這算平調(diào),不算“落”。但因為原來有升官的預期在那里,再加上興國比淳安更落后閉塞,所以是明里平調(diào)暗中降職了。 是,有人搞鬼。各種證據(jù)顯示,鄢懋卿充當幕后黑手、搞打擊報復的嫌疑很大。但由于前面所說,海瑞的斗爭技巧了得,這次受到打擊報復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微傷。鄢大人再有權勢,也無法將他奪官、充軍、流放呀,雖然心里想得很。 對海瑞來說,換個地方做一把手而已,這有什么!他不貪污,不受賄,到哪都是自己種菜,沿海和內(nèi)陸有什么區(qū)別。 所以,海瑞壓根兒沒有受迫害感。 只要不褫了他的官,他就干得歡。 到了興國,下車伊始,他就開始動真碰硬。針對當?shù)卮髴綦[瞞土地嚴重的狀況,他下令重新丈量土地,核實帝國賦稅。然而,豪強大戶千方百計阻撓,暗地里又用盡手段,買通工作人員,弄虛作假,致使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 他還推行司法公正,照例拿大老虎開刀。退休高官、原兵部尚書張鰲的兩個侄子在興國巧取豪奪,被告發(fā)后竟無罪釋放。海瑞重審案件,竟有一堆官員來求情,教他要識做。海瑞頂住巨大的壓力,將二人連打帶罰,當?shù)匕傩张氖址Q快。 隨著光輝事跡越來越多,海瑞的名聲一路看漲。 03 在興國干了一年多,海瑞迎來人生的第二次“起”。吏部的升遷調(diào)令說他工作出色,升為戶部主事,級別為正六品。 關于他的這次升遷,同樣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權相嚴嵩倒臺后,帝國官場普遍覺得,哇,海瑞當年不怕得罪嚴嵩的超級馬仔,是真正的孤膽英雄,理應升官。 另一種是,興國乃至江西地方上的鄉(xiāng)紳,通過權力運作,把海瑞“禮送”出境。你不花錢打通關節(jié),我們湊份子替你花。我們這廟小,經(jīng)不起你深挖,求你升官到京城吧。 不管哪一種原因,海瑞都是“被動”升官。 戶部主事這個閑差事,困不住海瑞為國為民操心。僅僅一年后,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屁股才坐暖了,海瑞又開始了大折騰。 對,他上了那道留名千載的“罵皇帝疏”,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從他上了這道疏之后,就存在很多誤讀。這種誤讀包括兩方面: 第一,后來人的誤讀,說海瑞是典型的人到中年了,不油膩猥瑣固然難得,但不怕犧牲做老憤青就近乎迂了。沒錯,海瑞上疏諍諫是爆了很多猛料,連同嘉靖皇帝的私生活都指指點點。這樣罵皇帝,確實千古未有。 不過,如同前面的幾次小試牛刀一樣,海瑞同志是講究講話技巧的。不要只注意到他在疏里罵皇帝,還要看到他的行文都是以質樸忠臣自居,而且一來就說嘉靖皇帝的天資把漢文帝甩開了幾條街,只要皇上稍微“振作”一下,就直追堯舜了。 好話壞話輪著說,亦捧亦踩,而且字里行間都是一曲忠誠的贊歌,這才是嘉靖皇帝最終不忍殺海瑞的原因。他一遍遍重讀,一會兒氣炸了,怒罵海瑞是“畜物”,一會兒理智又回來了,說海瑞自比比干,但我不能做商紂王??! 海瑞的通達絕對超過我們對他的成見,他稱得上是懟人文本寫作的大師。 第二,當時人的誤讀。海瑞這道疏在當時就很出名,至少在京官的圈子里人人皆知。以他們當官的智商,不至于讀不出海瑞這道疏除了“罵皇帝”之外的另一個重點——“罵百官”。但是,讀過的大小官員,卻都進行了選擇性記憶的處理,連像嘉靖皇帝一樣面對問題的勇氣都沒有。 海瑞在疏中對百官的麻木和貪賄之風進行了強烈譴責。他指斥百官,皇帝熱衷醮修,你們也跟著慫恿起哄,進獻天桃天藥,上表祝賀,取香覓寶,壞事沒少干。用他的話說,“陛下誤舉,諸臣誤順,無一人為陛下一正言焉”。皇帝有迷途的時候,你們不是給他指南針,而是跟在后面制造更大的濃煙,這不是欺君之罪是什么? 海瑞還給嘉靖皇帝揭露了所有官員因循茍且、貪贓枉法等種種行為,說嚴嵩被抄沒后,吏治并無改善,而且貪得更厲害,做事更不認真、不盡職,還都自以為是。 好歹皇帝還給了一個“不做商紂王”的表態(tài),帝國高級官僚們卻沒有一個人認真對照海瑞揭示的問題,反躬自問,深刻檢討,反而用海瑞“罵皇帝”的簡單歸納和故意誤讀,來掩蓋官僚體系的集體貪賄和失職,轉移目標。這才是帝國吏治淪陷最可怕的地方。 海瑞被塑造成古怪迂闊、能力有限的清官形象,這幫官僚包括首輔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是始作俑者。他一生的悲劇,在這里也埋下了伏筆——當所有人都在裝睡的時候,你要叫醒他們,有多難?以一個人對抗整個官僚體系,不是堂吉訶德是什么? ▲劇照:嘉靖皇帝 04 海瑞抬著棺材上疏,最終卻保住了性命。 沒有懸念,他經(jīng)歷了第二次“落”,被投進了監(jiān)獄。嘉靖皇帝殺人從不猶豫,但海瑞在監(jiān)獄里等了一年,卻等來了皇帝的死訊。 老皇帝死了,忠臣出獄復官了,不過都是出任一些位高權輕的虛職。 05 海瑞心里難受。他生命的意義就是干實事,不是做個道德模范供瞻仰。 于是,他等來了第三次“起”。與前兩次受不知名力量推動升遷不同,這一次,的的確確是海瑞自己爭取來的。 隆慶三年(1569)年初的京察,按照慣例,凡屬四品以上身服紅袍的官員都應當作出自我鑒定。海瑞在奏折中說:陛下既然赦免了我的死罪,又對我破格擢升,在所有的文臣之中,沒有一個人會比我更迫切地要求報答陛下的恩典。接著,他謙虛地聲稱自己才淺識疏;又接著,他表示自己現(xiàn)任的職務只是專管查看呈奏給皇帝的文書,看罷以后原封發(fā)送,既無財政責任,又用不著下左右全局的決心,但是連這樣的一個位置還不稱所職,所以不如干脆把我革退。 聽聽,海瑞的厲害就在這里。他真的就是心術太正了,不然以他深諳官場斗爭技巧的能力,為一己謀利,絕對是分分鐘的事。 他陽求罷免,陰向管理人事的官員要挾。他給了吏部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我們真的平白無故罷黜一個有聲望、以諍諫而名聞天下的忠臣,必然不容于輿論;如果不敢罷黜他,那就只能分派給他負責實際工作的官職。 海瑞成功了。當年夏天,他以右僉都御史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應天十府,在江南大刀闊斧推行他的改革舉措。 海瑞任職江南期間,抓住主要矛盾,吃準賦稅徭役、水利兵備、豪強侵欺、民風官箴是關系江南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問題,旨在興利除弊,從根本上解決,從而大興水利,限令鄉(xiāng)宦退田,始行一條鞭法,整肅官風,革除鋪戶無償承值。這些舉措,大多隨他短暫的任期結束而廢止,但不能不說,海瑞絕對稱得上是明朝中后期的改革闖將。其中,他算是當時國內(nèi)最早施行一條鞭法的能臣之一,張居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推廣的。 這期間,海瑞的個人聲譽達到頂峰,而政治生涯卻自此基本葬送。 ▲張居正 06 僅僅8個月,海瑞就被罷官。這是他的第三次“落”。 事因很簡單,海瑞上任江南,要推行兼抑豪強政策。前首輔徐階家族勢力最大,幾乎半個蘇州城的田地都被他們占了,民怨也最深,海瑞不可能假裝視而不見,就準備拿他開刀,要他的家族退出一半的田地。海瑞也說得很客氣,要徐階退田,是要保他百年后家族平安。 徐階不干。但這對海瑞來說,本來也不算什么阻力,他素不講情面,管你多大的面子,我照常推進工作不誤。只是,徐階大老虎背后有人啊,而且還在臺上。 閣臣張居正出來為恩師徐階站臺,各種撫慰恩師不要怕,全是鄉(xiāng)人“最無公理”,以及各種小動作,就不細說了。總之,張居正站在報恩的角度,為阻撓海瑞施政出了大力氣。有張居正撐腰,徐階不怕海瑞,在海瑞的強力沖擊下安然無恙,繼續(xù)扮演不倒翁的角色。 更何況,江南不只有一個徐階,還有許多小徐階。有錢人不怕能臣,就怕清官,尤其是不講情面的清官。海瑞的新職務一發(fā)表,當時江南的富戶就都打冷顫,二十四人轎子改成四人,朱紅大門上了黑漆,各種裝低調(diào),求不曝光?,F(xiàn)在看到徐階的狀況,立馬“同病相憐”,為除去海瑞能出多少錢都愿意。 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充當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由他出馬彈劾海瑞,說海瑞魚肉士大夫,沽名亂政,大乖政體。幾頂大帽子,不管合不合適,先扣了再說。 從來就只有官員魚肉百姓的,現(xiàn)在倒好,出了一個魚肉士大夫的官員。敢情海瑞是從朝鮮穿越過去的? 明朝中葉以后,官紳勾結,吞并田地,已成社會問題。表面富裕的江南地區(qū),其實社會潛藏著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后來張居正自己推行改革都說了,照這樣下去,恐怕要重演元朝末年的故事啊。 海瑞打擊豪強,維護社會穩(wěn)定,竟然也被當成了罪名? 但其實,什么罪名已不重要,什么人出頭彈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存貪念的官僚們已經(jīng)抱團,向海瑞開火。 包括閣臣在內(nèi)的各種勢力自覺或不自覺地勾連在一起,無人想真心治理腐敗,將孤軍奮戰(zhàn)的海瑞視為異端。在各級官員和地方諸多勢力的聯(lián)合夾擊和圍堵下,一位真正的清官和改革之臣沒有立錐之地,被迫離開政壇。 海瑞罷官時,內(nèi)閣由李春芳、高拱、陳以勤和張居正組成,他們四人對海瑞離職的態(tài)度空前一致。為了驅逐海瑞,兼任吏部尚書的高拱要求隆慶皇帝撤掉海瑞所擔任的總督南京糧儲都御史的職位,使海瑞難以自容,逼其辭官回家。 此前,海瑞一路打打罵罵都能升遷,哪怕指著全體官僚的鼻子罵,都不礙事。眼下,卻不一樣。 他被罷官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真心整肅吏弊和盡力減輕民眾負擔時所引發(fā)的官僚階層和富豪們的恐懼和不滿。 海瑞在回答戴鳳翔的指控中說,罷官之后,其在江南的興革“垂成中止”,倍感惆悵。 他說:“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業(yè)! 從此入山之深,入林之密,又別是一種人物矣?!?/span> 07 海瑞走了,一走16年。 等到張居正落馬,萬歷皇帝才想起他,一個曾經(jīng)聲名顯赫的忠臣。 然而,72歲的海瑞復出,只能算作萬歷皇帝和整個帝國官僚標榜廉政的一顆棋子。海瑞垂垂老矣,他未始不能洞穿這一切,只是他還想實現(xiàn)他未竟的事業(yè)。他甘愿成為那顆棋子。 于是,他毫無意外,再次成為了靶子。于是,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這一次,已經(jīng)無關“起落”,而是“終結”。 兩年后,海瑞逝世,身后連殮葬的錢都是別人給他湊的。南京市民罷市,十里長街為他送行。 一個迂腐的清官,卻從此定格。沒有人愿意承認,他或許是比張居正更偉大的改革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