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疳脈 小兒脈單細(xì)為疳勞?;⒖诿}紋白色為疳。 病 夫諸疳者,謂肥甘飲食之所致也。蓋小兒脾胃懦弱,多為母之舐犢之愛,不知調(diào)養(yǎng)之法,遂令恣食甘肥瓜果生冷之物,一切烹飪調(diào)和之味,以其朝餐暮食,漸成積滯,膠固而不為疳者鮮矣?;驄胗兹比?,粥飯?zhí)纾膫螝庹?。又或因久患瘧痢吐瀉,乃生諸病,誤以下藥,致?lián)p脾胃,亡津液而然者,皆能致身熱體瘦,面黃肚大,青筋蟲痛,瀉痢等證。 治 宜理脾胃,消積化蟲,清熱止瀉住痢。以肥兒丸、疳積餅為主,此二方不問諸疳冷熱,服之最效。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于脾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余臟,而成五疳之疾。何為五疳?心、肝、脾、肺、腎也。如疳在心,則面赤口干,切牙舒舌,口舌生瘡,身熱體瘦,以安神丸主之;疳在肝,則面青,筋膜遮睛,搖頭揉目多淚,頭焦發(fā)豎,筋青腦熱,瘦弱,以補肝湯主之;疳在脾,則面黃身熱,肚脹腹大,好食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減食,肌瘦,以益黃散主之;疳在肺,則面白咳嗽,喘逆,口鼻生瘡,咽喉不利,壯熱惡寒,鼻流清涕,以清肺湯主之;疳在腎,則面黑肌肉瘦,而體生瘡,身熱尿澀,手足冰冷,口臭干渴,以地黃丸主之。內(nèi)疳則目腫脹,利色無常,或沫清白,漸而瘦弱,此冷證也,宜木香丸主之;外疳鼻下赤爛,自揉鼻頭,有瘡不結(jié)痂,繞目而生,當(dāng)用蘭香散治之。大抵疳病當(dāng)辨冷熱肥瘦,而治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冷則用木香丸,熱則用黃連丸,臨證宜審治焉。 方 肥兒丸(劉尚書傳) 消疳化積,磨癖清熱,代肝補脾,進(jìn)食殺蟲,養(yǎng)元氣。 人參(去蘆,三錢半) 白術(shù)(去蘆,三錢) 白茯苓(去皮,三錢) 黃連(姜汁炒,三錢半) 胡黃連(五錢) 使君子(去殼,四錢半) 神曲(炒,三錢半) 麥芽(炒,三錢半) 山楂肉(三錢半) 甘草(炙,三錢) 蘆薈(二錢半,碗盛,泥封固,置土坑中,四面谷糠火煨透用之) 上為細(xì)末,黃米糊為餅,米湯化下?;蜃餍⊥枰嗫伞C糠?,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疳積餅(毛惟中傳) 治小兒五疳諸積,肚大青筋,面黃肌瘦,飲食少進(jìn),或瀉,或痢,或腹痛。 青皮(去穣,五錢) 陳皮(五錢) 山楂肉(五錢) 神曲(炒,五錢) 麥芽(炒,五錢) 砂仁(炒,五錢) 白術(shù)(去蘆,六錢) 三棱(煨,五錢) 莪術(shù)(煨,五錢) 木香(五錢) 檳榔(四錢) 甘草(炙,四錢) 小茴(炒,三錢) 使君子(去殼,二兩) 川楝子(酒蒸,去核,三錢) 肉豆蔻(煨,四錢) 訶子(去核,四錢) 夜明砂(炒,三錢,另研) 干蟾蜍(一大個) 川黃連(去毛,凈,六錢,清水浸,取汁和藥末) 上焙干,為細(xì)末,用好細(xì)白面六斤,微炒黃,以砂糖十兩,水煮化,和前面藥得所,印作餅子,每重一錢。每服三五餅,任意嚼吃。 五積餅(山東德府傳)〔批〕(按此方治一切諸疳,一消一補,平和之劑) 治小兒疳積、食積、蟲積、肉積、氣積、冷積,腹脹大如鼓,青黃肌瘦,泄瀉發(fā)熱,不能服藥者。 三棱(醋炒,一錢) 莪術(shù)(醋炒,一錢) 青皮(去穣,一錢) 陳皮(一錢) 木香(一錢) 黃連(姜汁浸炒,一錢) 川楝肉(二錢) 檳榔(二錢) 神曲(炒,三錢) 麥芽(炒,三錢) 砂仁(三錢) 使君子肉(五錢) 胡黃連(五錢) 白術(shù)(炒,六錢) 龍膽草(六分) 山楂肉(二兩) 干蟾蜍(五只) 上為細(xì)末,用炒過白面五斤,黑糖二斤,并前藥和勻,用印印作餅子,約重一錢。每服三、五餅,服過半月大效。 安神丸 治邪熱驚啼心疳,面黃頰赤壯熱。 麥門冬(去心,五錢) 白茯苓(五錢) 山藥(五錢) 甘草(炙,五錢) 朱砂(一兩) 龍腦(一字) 牙硝(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化下,慢驚用參術(shù)煎濃汁化下。 補肝湯 治肝疳眼閉不開,內(nèi)有朦霧。 生地(一兩) 熟地(一兩) 川芎(二錢半) 赤茯苓(二錢半) 枳殼(炒,二錢半) 黃連(二錢半) 杏仁(水泡,去皮,二錢半) 半夏曲(二錢半) 天麻(二錢半) 地骨皮(二錢半) 甘草(炙,二錢半) 上銼,每二錢,姜三片,黑豆十五粒,水煎,臨臥服。 益黃散 治脾疳脾胃虛寒,體黃腹大,好食泥土。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等證。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陳皮(一錢) 青皮(五分) 訶子皮(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丁香(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古方無參、術(shù)。 清肺湯 治肺熱疳慝蝕為穿孔,汁臭或息肉。 桑白皮(炙) 紫蘇 前胡 黃芩 當(dāng)歸 連翹 天門冬(去心) 防風(fēng)赤茯苓 桔梗 甘草 生地黃(各等分) 上銼,每二錢,水煎,食后服。 地黃丸 治腎疳肌肉極瘦,生瘡疥,寒熱乍作,頭極熱,足冷如冰。肝疳白膜遮睛,筋疳瀉血,骨疳喜臥冷地。又治胃怯不言,解頤,小兒年長不能行者,專服有效。 熟地黃(酒洗,三錢) 山茱萸(酒蒸,去核,取皮,三錢) 干山藥(三錢) 澤瀉(三錢) 牡丹皮(三錢) 白茯苓(三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七丸,空心熱水化下,年長者,量增丸數(shù)。 木香丸 治瘦冷疳,及疳在內(nèi)。 木香(二錢半) 青黛(二錢半) 檳榔(二錢半) 肉豆蔻(二錢半) 麝香(一錢,另研) 續(xù)隨子(一兩,去油) 蝦?。ù髩颜呷齻€,燒存性)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服。 黃連丸 治肥熱疳。 胡黃連(五錢) 川黃連(五錢) 朱砂(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xì)末,和勻,填入豬膽內(nèi),用淡漿煮,以杖子如銚子,上用線約之,勿著底,候一時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一方是蝦蟆半兩,焙干不燒。 蘭香散 治外疳鼻下赤爛。 蘭香葉(二錢,燒存性) 銅青(五分) 輕粉(五分) 上為細(xì)末,干敷之。 小蘆薈丸 治疳積瘰 結(jié)核,耳內(nèi)生瘡,或疝氣囊癰,下疳潰爛,或莖出白津,股腹有瘡,或體瘦熱渴,大便不調(diào),牙齦蝕落,頰腮腐爛等證。 胡黃連(一兩) 黃連(一兩) 蘆薈(一兩) 木香(一兩) 白雷丸(一兩) 青皮(一兩) 鶴虱草(一兩) 白蕪荑(炒,一兩) 麝香(二錢)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一小兒,下疳潰爛,發(fā)熱作痛。一小兒,莖中作癢,不時搔捻。一小兒,腎莖中潰痛,小便閉澀,日晡尤甚。一小兒,目癢出水,或項中結(jié)核,或兩眼連札,或陰囊瘙癢年余矣,俱屬肝火,用此立愈。 大蘆薈丸 治五疳皮黃肌瘦,發(fā)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泥、炭、米、茶之物,或吐或瀉。 蒼術(shù)(米泔浸,炒) 陳皮 濃樸(姜炒) 青皮 枳實(炒) 檳榔 神曲(炒)山楂(去子) 麥芽(炒) 三棱(煨) 莪術(shù)(煨) 砂仁 茯苓 黃連 胡黃連蕪荑仁 使君子 青黛 蘆薈(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使君子殼,煎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清米湯化服。 黃土丸 治小兒疳積在脾,面黃腹脹,咬指甲, 眉毛,揉口鼻,泥、土、炭、茶、紙之類。 黃土(一兩) 陳皮(一兩) 木香(二錢半) 黃連(五錢) 巴豆(去殼,二十粒,不去油) 上為細(xì)末,面丸如綠豆大。每歲十丸,黑豆汁下。直候泄五、七次,疳積盡,與益黃散助藥,后與疳藥常服。 |
|
來自: ll無為 > 《古今醫(yī)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