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少人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會遇到有這樣的情況:正文寫的好好的,落款后卻發(fā)現(xiàn)“怪怪”的,于是扼腕嘆息、悔不當(dāng)初。足見落款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樣的落款會給作品打折?落款都有哪些注意事項的呢? 1、在落款時寫了錄××,就不要再寫××?xí)?/p> 2、落款的字不要超過正文主題的字,應(yīng)比正文的字小且協(xié)調(diào)。 3、印章不能比落款的字大,大幅大印章,小幅小印章。 4、如果正文的最后一行只有2-3個字,落款直接在下面寫,請不要轉(zhuǎn)行另起一行寫。 5、題款不能題在整個正文的上面。 6、蓋印章要慎重,不要蓋得又多又雜,喧賓奪主。 7、接正文落款的兩排小字左邊不要超過正文的寬度。 8、落款中的年、月,公歷農(nóng)歷不能混寫。題款時如落書寫地點,用雅稱而不用俗稱。 9、橫幅或斗方正文在上的,其下面的落款寬度不要超過上面正文的寬度。 10、已經(jīng)落款蓋印,款后不可再署上款贈人,再署就失敬。 11、上款有人名的,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壓在人名頭上。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12、書法四聯(lián)首幅,右上可蓋小印章。其余不可蓋,如統(tǒng)統(tǒng)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13、如果書寫對聯(lián),須將上款寫在上聯(lián),下款落在下聯(lián);如果是龍門對,上款在右邊,下款在左邊。 14、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在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行草書作品的小楷題款,處理得當(dāng)?shù)脑?,也可嘗試。 15、對于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材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本文內(nèi)容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更正或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