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備用成方(計(jì)十六方)小柴胡湯『主治』傷寒少陽(yáng)癥,往來(lái)寒熱,口苦耳聾,脅痛脈弦,瘧發(fā)寒熱,及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等癥。 『藥物』柴胡、半夏、黃苓、人參、甘草。加姜棗。 『服法』煎服。 景岳木賊煎『主治』瘧疾形實(shí)氣強(qiáng),多濕多痰者。 『藥物』木賊草、青皮、厚樸、制夏、檳榔、蒼術(shù)。 『服法』煎服。 嚴(yán)氏清脾飲『主治』瘧疾熱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數(shù),脈弦數(shù)。 『藥物』青皮、厚樸、柴胡、黃苓、制夏、草果、茯苓、白術(shù)、甘草,加姜。 『服法』煎服。 麻杏石甘湯『主治』溫瘧,先熱后寒。 『藥物』麻黃、杏仁、石膏、甘草。 『服法』煎服。 柴平湯『主治』濕瘧,身重身痛。 『藥物』柴胡、制夏、黃芩、人參、厚樸、蒼術(shù)、陳皮、甘草、姜棗。 『服法』煎服。 藿香平胃散『主治』胃寒腹痛嘔吐及瘴疫濕瘧。 『藥物』藿香、制夏、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 『服法』煎濕服。 太無(wú)神術(shù)散『主治』感山嵐瘴氣,憎寒壯熱,一身盡痛,頭面腫大,瘴瘧時(shí)毒。 『藥物』藿香、石菖蒲、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 『服法』煎服。 人參敗毒散『主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及時(shí)氣疫癘,山嵐瘴氣,腮腫毒痢,諸瘡斑疹。 『藥物』人參、茯苓、枳殼、桔梗、羌活、獨(dú)活、前胡、柴胡、川芎、薄荷、甘草,加姜。 『服法』煎服。 截瘧七寶散『主治』寒瘧久發(fā)不已,食瘧等。 『藥物』常山、草果、青皮、陳皮、檳榔、厚樸、甘草。 『服法』酒水煎服。 局方常山飲『主治』瘧久不止者用此截之。 『藥物』常山、草果、檳榔、烏梅、知母、貝母、姜棗。 『服法』煎服。 子和常山飲『主治』痰瘧。 『藥物』常山、甘草。 『服法』研末水煎,空腹取吐。 鱉甲飲『主治』久瘧不愈,腹中結(jié)塊,名曰瘧母者。 『藥物』鱉甲、白術(shù)、黃芪、川芎、白芍、檳榔、草果、厚樸、陳皮、甘草、姜。 『服法』煎服。 四獸飲『主治』瘧病胃虛,中夾痰食。 『藥物』人參、云苓、白術(shù)、炙草、陳皮、制夏、草果、烏梅、姜棗。 『服法』煎服。 追瘧飲『主治』血?dú)馕此?,瘧發(fā)不止者。 『藥物』首烏、當(dāng)歸、青皮、陳皮、半夏、甘草。加煨姜。 『服法』煎服。 何人飲『主治』氣血俱虛,久瘧不止者。 『藥物』首烏、人參、當(dāng)歸、陳皮、煨姜。 『服法』煎服。發(fā)作前二、三小時(shí)用。 休瘧飲『主治』汗散既多,元?dú)獠粡?fù),或衰老弱質(zhì),久瘧不已者。 『藥物』人參、白術(shù)、當(dāng)歸、首烏、甘草。 『服法』煎服。 |
|
來(lái)自: ll無(wú)為 > 《時(shí)病論歌括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