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種津液運行的順逆情況 【原文】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陰陽氣道不通,四海塞閉,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腸胃之中,別于回腸,留于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譯文】如果陰陽不調,就會使津液溢出而向下流入陰竅,供應腦髓的津液就會減少且下流。房事過度就會使身體虛弱,體虛則腰背痛且小腿酸軟無力。如果陰陽氣道不通暢,就會使人體四海閉塞,三焦不能輸瀉,津液不能化生,此時水谷都留在腸胃之中,最后入于大腸,留在下焦,不能滲入膀胱,這樣就會導致下焦充脹,若是水液充溢就會成為水脹。這就是五種津液運行的順逆情況。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五種津液運行的順逆情況,陰陽不和者,少陰與陽明之不和也。陰陽之氣不和,則液與津不和合,使液溢于骨外,而下流于陰竅也。液溢于外,則髓液皆減而下,是不能為膏矣。下流過度,則骨虛而腰痛腿酸矣,此髓道之閉塞癱瘓也。陰陽氣道不通,則津液不得注于海,而四海閉塞矣。三焦之氣不能通瀉于肌腠,而津液不化矣。濟泌之汁不得滲于膀胱,而下焦脹矣。水溢于下,則上逆而為水脹矣。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本篇《五癃津液別》,主要論述的是津液的五條道路癱瘓不通的問題,水谷所生之津液,各走其道,別而為五,如果通道癱瘓不通,則會生成水脹。五別者,為汗,為尿,為唾,為淚,為髓。五癃者,液不滲于腦而下流,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而津液不化。水谷留于下焦,不得滲于膀胱,則水溢而為水脹,因以名篇。 |
|
來自: 解決人生問題 > 《36. 五癃津液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