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老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各地有不同的風俗,也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句子成為了農人們閑聊時的話題,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因為人們能從這些句子中學習到未曾學習過的知識,不僅能教導人們如何行善,也有很多具有警示批駁的道理,在農村,常說“父母在,不遠游”,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順父母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這句老話也告訴人們,一定要及時的行孝,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當然俗語涉及的方面還有許多,農諺類,親情類,住宅類等等,今天老農就為大家分享幾則大家不常聽到過的俗語,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要道理嗎? 一,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幾乎家家都安有空調,但是在之前的農村,一到炎熱的夏天,由于沒有制冷設備,人們就會想盡各種的辦法降溫納涼,在院子的樹下乘涼,或在巷子里休息等等,因為屋子里太過于悶熱是待不住人的。 不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巷子里睡一覺起來后,就會感覺全身的不舒服,因為在風在巷子里穿過,俗稱“穿堂風”,巷子里的氣壓導致空氣快速流動會使人的身體各部的溫度不平衡,新陳代謝不順暢不協(xié)調導致,自然感覺全身不舒服,嚴重的會渾身酸困。 二,門為房主宅為賓,東西廂房不住人 一個住宅最主要的莫過于門,在民間也認為大門就是臉面,好像一個人的嘴巴、鼻子一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在建造大門時有著諸多的講究和禁忌,比如說大門忌諱對著死巷,死巷代表著沒有通路,也就意味著自己將來的人際關系和前程會越來越差,再比如大門的高低寬窄都要適中,不可大,不可小。要和住宅相匹配,因此說“門為房主宅為賓”。 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住西不住東,家中無老翁”,說的是東屋能在正午和下午的時候會被陽光照射到,特別是到了夏天,由于陽光毒辣屋子里會顯著特別的悶熱,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不利于居?。《鞣窟€算好,但是到了冬天屋子里又會特別的陰涼,因此在農村東西廂房一般不住人,多是存放一些農具或者雜物。 不過現(xiàn)在隨著電器走進千家萬戶后,這些講究也不適用于當下,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