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編 / 國學君 圖 / 網(wǎng)絡(luò) 本文來源國學新觀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圍爐夜話》是一部儒家勸世的通俗讀物, 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一起被后人合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下面這六句話,讓我們從古人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財富, 遠離人生的迷茫和困惑,迎來內(nèi)心的徹悟與暢達。 01 安貧樂道,處之泰然 顏子之不較,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圍爐夜話. 第四九則》 當遭受到他人冒犯時,顏淵不與之計較,孟子則常會自省,這是圣賢在遭到無理對待時的自處之道; 子賢不向人諂媚,原思則彈琴自得其樂,這是圣賢對待貧困環(huán)境的行為舉止。 人生在世,富貴或貧窮,事業(yè)或愛情,都不是我們能夠強求的, 與其耿耿于懷,倒不如以寵辱不驚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困厄之境, 也依然過得順心如意。 安貧樂道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生活態(tài)度。 一個人只有有了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遇事泰然處之,才能夠在人生路上走得輕松一些,不被自己的愁苦情緒所困擾,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以一顆平常心,淡看人生起伏。 02 以信立身,以恕接物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圍爐夜話. 第六則》 一個“信”字,是為人立身處世的根本。 一個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人不可以沒有信用; 一個“恕”字是與別人交往的重要品德,所以值得終身奉行。 人無信而不立。 沒有把握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隨便允諾他人, 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無論再難,都要做到, 有誠信,重信譽會讓一個人熠熠生輝,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古人自律的處世之道。 就是說要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同時對他人保持寬容。 寬容不是沒有底線的忍受,而是理解、尊重別人。 生活中,自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發(fā)生矛盾、遇到?jīng)_突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遇事先反思己過,衡量事情的嚴重程度, 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就抱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態(tài)度。 因為埋怨和憤怒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 相反,懷一顆寬容之心,不僅能更好地處理問題,還能和別人和諧相處。 03 明辨是非方能決斷,不忘廉恥身自高潔 心明辨是非,處世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圍爐夜話》 心中能辨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能毫不猶豫地決定該怎么辦; 人不能忘記廉恥心,在社會上為人處世,自然就不會做出任何卑鄙污穢的事。 汪輝祖被世人奉為大清第一明幕,他在歸隱蕭山之時,婉拒了鄉(xiāng)紳為自己申請的孝廉資格,因為在他看來,好名聲不是依靠官位權(quán)勢來證明的,而是來自于百姓對自己的贊許,也來自于自己那顆俯仰無愧于天地的良心。 汪輝祖強調(diào),人生在世,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明辨是非,心術(shù)端正,有廉恥之心。 懷著一顆“明是非,知廉恥”的心, 在社會種種誘惑之下知道什么事可為,什么事不可為, 保持一顆澄澈、正直的心, 坦蕩做人,認真做事。 04 心靜則明,品超斯遠 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遠,云飛而不礙空。 ——《圍爐夜話》 內(nèi)心平靜就自然明澈,如同平靜水面能夠映照出事物一樣; 品格高尚能遠離紛擾,就像云彩在天空飄飛不受阻礙一樣。 人的心境就像水一樣,只有水面平靜時才能映照出事物的倒影,心境安寧時人才能品德端正,獨善其身。 如果人的內(nèi)心浮躁,名與利便會讓人心緒不寧,就如同身陷漩渦之中。 可見,一個人心境的寧靜與紛亂體現(xiàn)著這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高下。 不被利欲牽絆的人才能來去自由,超然物外。 05 傳在有德,信在有行 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其位; 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圍爐夜話. 第九九則》 一個人能夠聲名遠揚,在于他有高尚的品格,不在于有多高的權(quán)位; 人們相信一個人,在于他能有切實的行動,不在于他口頭上說得多好聽。 《易經(jīng)》中說:“君子以厚德載物。” 君子應(yīng)像大地一樣以寬廣深厚的品行來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滋養(yǎng)萬物,造福萬物。 權(quán)勢地位再高,不及品德高, 品德高者得人心。 《周易·系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 當一個人的德行與他的地位不匹配的時候,就會有禍端降臨。 想要得到更多,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 德行高,才能擔得起更多的名利地位。 看一個人的品質(zhì)如何,關(guān)鍵不是聽他怎么說,而是看他怎么做。 明代著名文學家李贄說:“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yīng)必速。” 言行一致,說到做到,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會說些花哨言辭,從不付之行動,則會讓人所不齒。 06 和氣迎人,藏器待時 和氣迎人,平情應(yīng)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圍爐夜話. 第一四二則》 以祥和的態(tài)度去和他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應(yīng)對事物; 以古人高尚的心志品德要求自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中國人講究“和氣生財”,崇尚和睦相處。 和氣待人不是軟弱,也不是一味迎合別人, 而是相互尊重、相互諒解,把矛盾化解于無形之中。 學習古代先賢的高尚品質(zhì), 勤奮學習,認真打磨自己的才華, 等待時機到來,相信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