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瓷器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chǎn)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于世。鈞窯瓷器的生產(chǎn)制作自元末以后漸次衰敗。明代萬歷年間,鈞瓷的“鈞”字因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名諱,窯場被官府封閉,此后鈞瓷生產(chǎn)一蹶不振,陷于瀕臨絕境的地步,尤其是鈞瓷燒制過程中自然窯變的奧秘更是技藝失傳,無人知曉。 近幾年,收藏之風日甚于日、古董市場日趨活躍以及作偽者趨時牟利等多方面的影響,鈞窯瓷器仿制品大量出現(xiàn)。由于鈞窯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紋裝飾,故其作偽者主要是偽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一、鈞窯瓷器真?zhèn)舞b別法 1、科學技術手段:如“熱釋光”和“火化種子分析”,這兩種方法誤差較小,測定古瓷的燒制年代準確率較高,但在測試時均需在器物上的鉆孔,取出少量的樣本,會對器物產(chǎn)生損害。 2、經(jīng)驗法: 這種方法雖然帶有主觀因素,但其簡便易行,不受其它條件的限制,所以目前鑒定瓷器的真?zhèn)未蠖嗖捎眠@種辦法。 我們所說的“經(jīng)驗”,不僅指的是要了解鈞瓷作偽的方法,更要了解鈞窯瓷器在不同時期的造型、釉色的變化及燒制情況,有時還需要用“推理”的方法來幫助辨別真?zhèn)巍?/p> 例如,北宋朝廷設立官窯生產(chǎn)鈞瓷是專供御用的,嚴禁民間使用,凡是燒壞的一律砸碎深埋。70年代禹州鈞臺窯全面發(fā)掘時,鈞瓷官窯產(chǎn)品一件完整的都未得到,由此可知官鈞的使用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它不可能流散于民間。所以現(xiàn)在我們在市面上接觸到的宋官鈞瓷器基本上都是假的。 現(xiàn)代仿鈞的產(chǎn)地一般還是源于禹州的神垕鎮(zhèn),這里不僅有燒制鈞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還集中了一批當今最優(yōu)秀的鈞瓷制作高手。由于現(xiàn)在的收藏者不喜歡新貨,有些厚古薄今。在這種情況下,神垕鈞瓷也開始生產(chǎn)仿古瓷,如尊、瓶、爐、缽、碗、盤等,其造型一般是仿宋、金、元時期的民窯器形,制作工藝和斑彩裝飾也力求與之相似。仿古瓷的制作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人為地將之做舊,充斥于古玩市場,不僅會對古鈞瓷的形象有所損害,而且也容易使古玩市場產(chǎn)生混亂。 二、鈞窯瓷器真?zhèn)翁卣鞅鎰e 1、制作工藝:鈞窯瓷器從初創(chuàng)伊始的“唐鈞”,歷經(jīng)宋、金、元,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藝。這種工藝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較厚,然后向上逐漸趨薄,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 現(xiàn)代仿鈞瓷器有些是批量生產(chǎn),它采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漿法”灌注成型。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制濫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最拙劣的一種作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nèi)部,如瓶類的瓶體內(nèi),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zhì)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蛘咴凇白{法”成型的器物內(nèi)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布極不均勻。 2、釉色和釉質(zhì):宋代鈞窯瓷器的天青、天藍、月白釉,勻凈瑩潤,乳光內(nèi)含,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由于中原地區(qū)地下水含量較少,土壤中的含堿量適中,所以無論是墓葬,還是窯藏出土的鈞瓷,都很少有大塊土銹粘結的現(xiàn)象,其釉質(zhì)往往產(chǎn)生出類拔萃的鈞瓷,令人賞心悅目?,F(xiàn)代仿鈞器不管是仿宋鈞的造型,還是仿金、元時期的鈞瓷的特征,其釉色多為天藍,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為了達到與出土鈞瓷相近的釉質(zhì),刻意偽造土銹或作去浮光的處理,但其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釉色發(fā)烏,不自然,看上去極不舒服。 概括之:鈞瓷真品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為紫紅色;仿品的窯變斑不是偏淺就是過深。仿品的胎色較之真品稍淺,同時由于古代胎泥淘練的工序繁復,所以胎質(zhì)細膩致密,而現(xiàn)代鈞瓷的胎泥淘練較為簡單,胎質(zhì)斷面有時有雜質(zhì)或產(chǎn)生孔隙。 現(xiàn)代仿鈞瓷器大部分都達不到宋鈞制作工整、釉色玉潤晶瑩的工藝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較接近于金、元時期的鈞瓷風格,但胎、釉與金、元時期相比又顯得較單薄。 三、鈞窯瓷作舊法 1、用獸皮等工具在鈞瓷表面反復摩擦,以達到去其浮光的效果。雖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看到無數(shù)平行的摩擦痕。 2、將新仿的鈞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帶有腐蝕性的溶液中浸泡,雖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達到做舊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顯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 3、作偽者有時也意識到了上述方法給鈞瓷釉面帶來的損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同樣可以使釉面產(chǎn)生出柔潤的效果,但是與真品釉面光滑細膩的手感明顯不同,作偽處理過的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zhì)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為的土銹,且這種土銹滲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騙上當。其實根據(jù)近幾年來北方出土的鈞瓷,以及在鈞臺窯發(fā)掘所獲得的大量鈞瓷標本來看,鈞窯瓷器面上的土銹很少,出現(xiàn)大塊土銹粘結的現(xiàn)象更為少見,大都呈現(xiàn)出一種光潔細膩的效果。有些作偽者以粘合劑作出的土銹粘結假象,實為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之舉。 5、人為剝釉現(xiàn)象。作偽者有時故意在鈞瓷的底足部分剝?nèi)ヒ徊糠钟詫?,露出胎質(zhì),以期達到給人以年代久遠之感覺。由于現(xiàn)代仿鈞與古代鈞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產(chǎn)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與真品的自然剝釉仔細對比就可以發(fā)現(xiàn)偽品的破綻: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