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 干師認為,耳鳴有真?zhèn)沃郑赫嬲?,是指病者自覺耳內鳴響,鳴聲為持續(xù)性;偽者,是指假性耳鳴,亦稱震動性耳鳴,鳴聲為有節(jié)奏性,往往與心律同步。 鳴為聾之漸,聾為鳴之極,所以,鳴與聾互為影響,病因辨證治療又相似,故為一談。從書本上看,耳鳴從腎論治,是受腎開竅于耳、耳為腎竅理論的束縛之故,但干師強調辨證論治。 辨證,首先是辨虛實。除遵從全身氣血臟腑等常規(guī)辨證外,主要從耳鳴的音量與音調上細加分辨。 音量大是實也有虛(大虛者音量反而極大,音量小多為虛。 音調高亢(尖叫聲即高音調)一定是實證;音調低沉者多為虛證。兩者合參,就能大大地提高辨證的準確性。 臨床上除滋補腎陰、平熄肝火(知柏地黃丸,龍膽瀉肝湯)等常規(guī)論治,干師認為心火亢盛者亦為耳鳴耳聾所多見,蓋“心寄竅于耳”也。其因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日理萬機使然。其特點是音量大或小,音調高亢,拒納外來噪音,耳鳴常與噪音產生共鳴。方以導赤散加味。 他認為還有因清陽不升、耳竅失濡所致者,其特點為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勞累后耳鳴加重,治以補中益氣湯加減。 假性耳鳴(震動性耳鳴),特點是鳴有節(jié)奏性,常與心律一致,壓迫頸動脈時耳鳴即消失。治療大法常以活血化瘀為主。 “沖擊”法,是運用升提上沖之品,如升麻、柴胡、葛根、蔓荊子等,對耳聾、耳鳴日久,經(jīng)用各種方法治療而毫無效應,亦無明顯癥狀可供辨證,形如枯井無波、一潭死水者,采用“沖擊”的方法,意在投石擊浪、將水攪渾,然后插手,再作辨證論治,施以平肝或清心等法則。 對于藥物性耳聾,目前中醫(yī)也沒有效佳的辦法,在常規(gu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干師用“丹方”一試,其藥有益母草、丹參、澤蘭葉、葛根、破故紙等。 我問干師:“您怎樣創(chuàng)立了耳鳴對外來噪音的接受與拒絕來辨別虛實?而且這個辨證準確性特別的高?”干師回答說:“我哪有這等本領,不過是把外科常用的‘虛證受按,實證拒按’移植過來運用而已?!?/p> 滲出性中耳炎 滲出性中耳炎,中醫(yī)稱之為“耳脹、耳閉、耳聾”。本病多因感冒或某種原因造成咽鼓管開口水腫閉塞,使中耳腔形成負壓而產生滲出液。干師認為這種敗津乃是中醫(yī)的“痰飲”。 本病初期若鼓膜穿刺,可抽吸到淡黃稀薄水樣分泌液,屬風邪犯肺,邪閉籠蔥,治宗“耳聾治肺”之理,取三拗湯加味。 日久中耳腔滲液逐漸變粘稠,抽吸出的粘液常起粘絲,治以化痰通竅為主,用王氏二陳湯加減。 航空性中耳炎,是因乘坐飛機,使鼓膜內外的氣壓急驟變化而陡然發(fā)病,屬中醫(yī)的氣滯,治當調整氣機為要,干師特設方,名曰升清流氣飲,藥有升麻、柴胡、木香、烏藥、青皮、蔓荊子、蘇葉、大腹皮等。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中醫(yī)稱之為“膿耳”。 干師對本病的治療,主張一是認真清除耳道膿性分泌物,潔凈耳道;二是外用藥直達病所;三是辨證論治求本。 辨證論治除全身辨證外,還重視局部辨證。他治本病,對膿液黃稠而有氣味者,認為多為肝膽濕熱,常以龍膽瀉肝湯化裁。 對長期流少量稀薄膿液者認為屬外科的瘡瘍范疇,為脾土虛衰、從脾論治,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之類; 對雖無膿液溢出,但查見中耳腔潮濕長期不干,穿孔的鼓膜不能生長者,多用知柏地黃丸或二妙丸之類治之。 對本病通過Ⅹ光線攝片檢查,診為膽脂瘤性中耳炎,干師仍主張手術治療。 干老外治本病,用加味黃連滴耳液和黃柏滴耳液。 對本病更重要的是注意平時保護。一是不能侵入生水,二是避免感冒,切勿擤涕過分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