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家長看來,智商高的孩子通常是能認識多少字?可以熟練地背幾首詩?能夠?qū)W會多少以內(nèi)的加減法…… 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大概能稱得上“智商高”的,只是個別的孩子。 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笨,每天只知道玩游戲、搞惡作劇、跟家長扮嘴,其實真正天生智商高的孩子就有這些特征,大多數(shù)的孩子不是智商低,是被家長的誤解埋沒了。 1、玩游戲 對于孩子的玩,許多老人會拿出“玩物喪志”的訓語,但那是古時候,在今天,會玩的孩子才更有優(yōu)勢。 玩,首先是孩子自主選擇的一個活動方式,代表了他最真實的意愿。孩子在玩樂當中,獲得的可不只是精神的愉悅。玩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其實也考驗孩子的智慧,能玩、會玩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聰明,也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愿意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 再者,如果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證明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也更容易融入集體。 2、愛搞惡作劇 把家里的墻上都畫滿“鬼畫符”,在床上撒上很多鹽,或者將廚房所有的碗盤都摞在一起,孩子自從會走,便時不時鬧一出惡作劇,你或許會覺得這樣的孩子很討厭。但在孩子看來,這正是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極好方式。 孩子在搞惡作劇的時候,會發(fā)動大腦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他們會把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并通過自己的方式“設計”出一套方案,“表達”自己的認識,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更有創(chuàng)造力,是智商高的表現(xiàn)之一。 3、常問盤根問底的孩子 有的父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話太多,總是問個不停。其實聰明的孩子都會這樣,孩子問出為什么,首先是善于觀察,對接觸的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想弄明白,這種類似“科學家”的精神是非常保貴的。 你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他常常喜歡跟你“打嘴架”:魚不穿衣服泡水里,會冷嗎?為什么男孩站著尿尿女孩就不行?千萬不要說,你怎么那么多問,等你大了就知道了的話,這樣孩子會有失落感,下次可能就不主動思考,你可以跟他一起尋找答案,鼓勵孩子積極探索。 4、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首先能讓我們放松下來,沉浸在音樂中,能喚起我們共同的歡樂之感。孩子從小愛聽音樂,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做好情緒管理,還能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及對美的感受力。有科學證據(jù)表明,早期音樂體驗——尤其是辨認節(jié)奏的經(jīng)歷——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專注力。 所以,愛聽音樂是個好的習慣,應該鼓勵孩子。 5、體重適中的孩子 家長都希望小朋友長得胖一些,看起來會更結實。但有專家比較了正常體重和超重的孩子,發(fā)現(xiàn)智商相差很大,正常體重的孩子視聽感覺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均相較超重的孩子高。體重正常的孩子行為更靈活,更熱衷于參加體育運動,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更好,這些都是智商更勝一籌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刪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