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馬說》當中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句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兩句話到現(xiàn)在依然有很強的用處,但是在唐朝韓愈之后的宋朝,就出現(xiàn)了一位堪稱伯樂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歐陽修。 因為歐陽修獨自發(fā)掘了蘇軾和曾鞏兩個人,而這兩個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此也能夠看得出歐陽修的才華和眼光。雖然說沒有歐陽修的指引,蘇軾和曾鞏也能夠出人頭地,但是要知道這歷史上遭到埋沒的人才何其多也! 況且歐陽修自己的才華和品行讓蘇軾曾鞏等人都贊不絕口,也能夠說明他的眼光和人格魅力了。 歐陽修貴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對于宋詞也是頗有研究。他寫的宋詞內(nèi)容相對單一,多表達離愁別恨,而且風格都趨向于婉約。不過其中也都有經(jīng)典之語,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咀嚼。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宋詞,就是其中的經(jīng)典之作。雖然是一首表達離愁別恨的詩詞,但是極盡婉約,在上下片都化用了經(jīng)典唐詩名句。 且看: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cè),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表達離愁別恨的詩詞。而且其中的詩句化用了唐詩當中的經(jīng)典之作,上片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盛唐李賀的詩作,而下片中“楓葉荻花秋索索”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都是經(jīng)典之作。 開篇就描繪離愁別恨,帶給詩人的感觸,當真是傷心不已,“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離人的懷抱都是非常傷心的,如果老天真的有情感,也會因為離別而變得不斷衰老。這離愁別恨就像什么呢?“細似輕絲渺似波”,有時候就像青絲一般纖細,但是纏綿悠遠,總也扯不斷;有時候又像波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永在心頭,讓人無法遮擋過去。 上片描繪離愁別恨帶給詞人的感觸,下片則是離別場面?!?span style="font-weight: 700;border: 0px;margin: 0px;padding: 0px;">扁舟岸側(cè),楓葉荻花秋索索”,這樣凄冷的場景,讓人也感到幾分寒意。湖邊一葉扁舟正在蕩漾,楓葉蘆花,因為秋風的吹過而瑟瑟發(fā)抖。 顯然,這樣的場景也讓詞人的內(nèi)心非常感慨?!?span style="font-weight: 700;border: 0px;margin: 0px;padding: 0px;">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這是離別的時候,想到之前兩個人共同度過的美好歲月,那簡直是夢中一般;此時的離別就如同在人間一樣! 天差地別! 更為可悲的是相聚時的歡樂,因為佳人的離去而一去不復返。除非兩人彼此相逢于夢中,可惜那也只是虛無縹緲的想象。 這首詩詞的格調(diào)非常的悲涼,而且其中的情感表達非常細膩,而且非常纏綿,可謂婉約到了極致。這就是歐陽修詩詞創(chuàng)作的整體風格,其中化用了唐詩中的經(jīng)典詩句,卻也實現(xiàn)了渾然天成。今天的我們讀到這首古詩,完全感覺不到其中的突兀,反倒是貼合得天衣無縫。 這就是詩詞大家的手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