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人,都追求長生久視,益壽延年,因此道教的長壽文化極為盛行。諸位神仙中,壽星因其象征長壽、吉祥廣為人知,除了我們熟悉的男性壽星之外,還有一位女性壽星——麻姑。 麻姑元君,俗稱麻姑,姓黎,字瓊仙,先入宮為宮人,后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江西南城縣城西,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修道,并于此得道成仙。道經(jīng)中對麻姑的形象有過詳細記載,謂其“衣著錦繡,光彩奪目,頂中作髻,余發(fā)垂至腰際”,是一位美麗的女仙。麻姑自稱已見東海三次變?yōu)樯L?,并擅撒米祛穢以救黎民疾苦,所撒之米能全部化為珍珠,因此被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征。在明代即有畫家作“麻姑獻壽圖”,成為祝壽的標志。 麻姑的民間信仰文化源遠流長,內(nèi)容豐富。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典籍中就載錄有麻姑事跡,葛洪真人的《神仙傳》、《抱撲子》以及《云笈七箋》,清代《南城縣志》、《麻姑山志》等史料均有關(guān)于麻姑的記載。麻姑修煉的麻姑山也因此躋身為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洞天福地兼而有之,足見后人對其尊崇之心。 麻姑山 唐大歷六年(771)四月,唐代大書法家、撫州刺史顏真卿再次登麻姑山游覽仙壇,揮筆寫下了《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成為一代傳奇之作品。由此,麻姑信仰及與此相關(guān)的祈禳齋醮活動在麻姑山延續(xù)千年,經(jīng)久不衰,而民間的麻姑信仰風俗也是廣泛流播,麻姑山及其傳說更是名揚天下。 《麻姑山仙壇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