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痛 方一 【處方】 蔓荊子6g 【用法】 水煎常服。 【備注】 又方加石楠葉9g,煎湯代茶,連服3天,治頭風(fēng)痛。 方二 【處方】 地膚子16g 【用法】 研細(xì),加姜汁1湯匙,開水吞下,蓋被出汗。 方三 【處方】 茵陳31g 【用法】 水煎服。 方四 【處方】 石楠葉9g 【用法】 水煎服。 方五 【處方】 荷葉16g 【用法】 水煎服,或?yàn)槟┓?g。 【備注】 又方:①荷葉1張,雞蛋2個(gè),加紅糖適量煎服,連服6次。②蓮蓬殼不拘量,水煎頻服。治偏頭痛。 方六 【處方】 刀豆根16g 【用法】 加黃酒31ml,再加適量清水煎服。 【備注】 又方刀豆根31g,紅茶3g,水煎服。 方七 【處方】 全蝎9g 【用法】 水煎,分3次服,1日1劑,連服10日。 【備注】 又方加甘草9g,共研末,每服3g,1日2次。 方八 【處方】 樟子樹上寄生子3g 【用法】 水煎服。 方九 【處方】 益智仁9g 【用法】 研碎,加鹽少許煎服。 方十 【處方】 蒼術(shù)31g 雄黃3g 【用法】 共研細(xì)末,1日服1~3次,每服3g,小兒酌減。 方十一 【處方】 黃芪31g 天麻9g 【用法】 水煎服。 方十二 【處方】 當(dāng)歸 鹿銜草各63g 藁本31g 【用法】 水煎濃汁去渣,加老黃酒1杯,分3次服。 方十三 【處方】 白附子 白芷 豬牙皂角(去皮)各6g 【用法】 焙干為末,食后服,每次1~3g。本方有毒性,試用需注意。 方十四 【處方】 大黃250g(炒到起黃煙為度) 川芎125g 細(xì)辛78g 【用法】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9g,白水送下。 方十五 【處方】 牛蒡子 石膏 草決明各13g 【用法】 為末,開水送下。 方十六 【處方】 生地黃 苦參各16g 黃芩9g 【用法】 水煎,每日早晚各1劑。 方十七 【處方】 龜甲 煅石決明各31g 磁石16g 【用法】 水煎服。 方十八 【處方】 龍眼殼不拘量 【用法】 水煎代茶。 方十九 【處方】 大蒜1個(gè) 【用法】 研取汁,患者仰臥,點(diǎn)入鼻腔,使眼中流淚。 【備注】 又方用蔥頭數(shù)個(gè),搗碎布包擦前額,治頭痛。 方二十 【處方】 辛夷適量 【用法】 研細(xì)末,吸鼻腔內(nèi),1日用2次。 方二十一 【處方】 茶子適量 【用法】 曬干,研細(xì)末吹鼻中。 方二十二 【處方】 細(xì)辛 雄黃各等份 【用法】 共研細(xì)為末,吹入鼻內(nèi)。 方二十三 【處方】 大黃 遼細(xì)辛各6g 【用法】 以上研細(xì)末,左痛塞左鼻,右痛塞右鼻。 【備注】 又方大黃1g,蕓臺子0.3g,共研末,吸入鼻內(nèi),治頭痛。 方二十四 【處方】 煅樸硝 煅銅綠各2.8g 白芷0.6g 【用法】 各研細(xì),和勻,每用0.03g吹鼻。 【備注】 又方:①用樸硝研末,吹少許于痛側(cè)鼻孔中。治偏頭痛。②用樸硝(或芒硝)適量研末,吹鼻孔中。治頭劇痛。 方二十五 【處方】 蕎麥面63g 【用法】 炒熱,加醋再炒,用布包扎,趁熱敷2太陽穴,勿見風(fēng),冷則換。 方二十六 【處方】 草決明(炒)63g 【用法】 為末,茶調(diào)敷兩太陽穴,干則換。 【備注】 又方用決明子適量炒研,茶調(diào)用法同上。 方二十七 【處方】 生姜 雄黃末少許 【用法】 將生姜切成片,把雄黃細(xì)末灑在姜片上,兩片合住,外裹紙蘸濕,放在灶火內(nèi)煨熱,拿出去紙,分貼兩太陽穴。 【備注】 此方各地應(yīng)用較多,亦有單用生姜1味,切片煨熱,貼兩太陽穴。 方二十八 【處方】 麻黃 梔子 【用法】 為末,用冷飯少許和藥包太陽穴。 【備注】 又方用梔子、草烏各等份共為末,蔥汁調(diào)敷太陽穴。治頭風(fēng)痛。 方二十九 【處方】 白附子 川芎各3g 蔥白16g 【用法】 將白附子、川芎共研細(xì)末,加蔥白搗成泥,攤紙上,貼頭部太陽穴1小時(shí),其痛即止。 方三十 【處方】 梧桐樹葉適量 【用法】 將葉炒熟敷于頭上。 方三十一 【處方】 黃煙葉31g 【用法】 用熱水煮透,趁熱敷。敷時(shí)將煙葉放開,敷在頭部及兩太陽穴處。注意勿使煙水流入眼內(nèi)。 方三十二 【處方】 葶藶子63g 【用法】 煎沸,將毛巾浸汁內(nèi)后絞干,熱敷患處3或4次。 方三十三 【處方】 大黃250g(炒到起黃煙為度) 川芎125g 細(xì)辛78g 【用法】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9g,每日2次,白開水送下。 (二)頭痛發(fā)腫塊 【處方】 野葡萄根16g 白雞冠花 鹿角霜各13g 【用法】 水煎服。 (三)頭面常痛不止 【處方】 陳艾葉 苞谷糠 【用法】 同炒熱包頭上,冷則更換,熱的包有效。 (四)頭痛頭暈 方一 【處方】 冬青樹枝 小紅棗 【用法】 用冬青樹枝煮小紅棗吃,早晚隨意服。 方二 【處方】 薺菜花不拘量 【用法】 水煎服。 方三 【處方】 珍珠母2g 【用法】 研細(xì)末,開水沖服。 (五)神經(jīng)性頭痛 【處方】 全蝎 地龍 甘草各等份 【用法】 共研細(xì)末,每服3g,早、晚各服1次。 (六)頭痛劇烈,嘔吐痰涎,或伴有昏厥者 【處方】 山羊角1個(gè) 明天麻3g 川芎6g 【用法】 將羊角銼末,共煎服。 (七)熱證頭痛 方一 【處方】 夏枯草31g 【用法】 水煎服。 方二 【處方】 川大黃(酒炒) 【用法】 研細(xì)末,飯后用清茶送下,每服3~9g。 【備注】 又方加茶葉1撮,水煎服。 方三 【處方】 菊花 石膏 川芎各16g 【用法】 共為末,每服5g,白開水吞服。 方四 【處方】 夏枯草16g 玄參9g 生杜仲1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備注】 又方去玄參,加黃芩9g,水煎服。 方五 【處方】 山豆根9g 【用法】 研末,用香油(或菜油)調(diào),涂兩太陽穴。 方六 【處方】 大黃 樸硝各3g 【用法】 共研細(xì)末,用井水和藥捏做餅,或調(diào)成糊,貼兩太陽穴。 方七 【處方】 蠶沙125~250g 【用法】 調(diào)鹽水或調(diào)酒炒熱,布包熨頭部或敷患處。 【備注】 又方蠶沙16g,石膏31g,共研,醋調(diào)勻敷前額,治風(fēng)火頭痛。 (八)血虛頭痛 【處方】 當(dāng)歸19g 川芎9g 細(xì)辛3g 【用法】 水煎服,1日3次。 (九)陰虛頭痛 【處方】 黃精31g 綠豆125g 【用法】 用清水煮至綠豆?fàn)€熬時(shí),吃豆喝湯。 (十)陽虛頭痛 【處方】 大附子1枚 【用法】 大附子去皮臍,研末,蔥汁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丸,清茶送下。 (十一)病后頭痛 方一 【處方】 竹茹250g 天花粉63g 【用法】 水煎,分3次服。 方二 【處方】 玉竹 菊花 鹿銜草各31g 【用法】 水煎服。 (十二)產(chǎn)后頭痛 【處方】 烏藥 川芎 白芍各6g 【用法】 水煎服,連服數(shù)次。 (十三)頭風(fēng)痛 方一 【處方】 川芎9g 【用法】 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彈大。每服1丸,1日2次,溫開水送下。 【備注】 又方用川芎3~9g,茶葉6~9g,水煎服,治新久偏正頭痛。尚有用川芎,加用下列之1項(xiàng)治偏正頭痛者,如:①加蔓荊子9g;②加菊花13g;③加藁本9g;④加細(xì)辛3g;⑤加天麻9g;⑥加當(dāng)歸9g,以上均水煎服;⑦加蓽茇各等份研末,每服9g,白水送下;⑧加香附3g,共研吞服。 方二 【處方】 蜜蜂7個(gè) 【用法】 研末,以姜開水吞下。 方三 【處方】 魚鰾(煅存性) 【用法】 為末,用蔥酒調(diào)服,每次6g。 方四 【處方】 白芷9g 川芎5g 【用法】 水煎服。 方五 【處方】 僵蠶 川芎 蠶沙各9g 【用法】 水煎服。 方六 【處方】 芹菜根不拘量 【用法】 搗爛,煎雞蛋吃。 方七 【處方】 石菖蒲(去皮)3cm 【用法】 削去皮,以適當(dāng)大小塞入鼻孔內(nèi),左痛塞右,右痛塞左。 方八 【處方】 生香附子根31g 【用法】 研爛取汁,滴耳3次。 方九 【處方】 荊芥穗 【用法】 用本品做枕芯或鋪于床下。 方十 【處方】 菊花 【用法】 菊花連草裝枕頭睡。 方十一 【處方】 黃麻1.5kg 蘄艾125g 【用法】 將麻捶軟包艾為枕。 (十四)雷頭風(fēng)痛 (本癥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者)【處方】 升麻3~16g 蒼術(shù)16g 荷葉1張 【用法】 水煎服。 (十五)偏頭痛及感冒頭痛 【處方】 白芷9g 【用法】 水煎分2或3次服?;蜓心?,每服3g,1日3次。 【備注】 又方:①加荊芥9g;②加蔓荊子9g,均水煎服;③加菊花9g,泡開水代茶;④加天麻5g,共研末,分兩次吞;⑤加制川烏3g,共研末,用薄荷湯送下。 (十六)偏頭痛 方一 【處方】 蒼耳子9g 【用法】 水煎溫服。忌辛辣之物。 【備注】 又方:①蒼耳草根3~6g和米泔水煎服。②用蒼耳草(又名色麻頭)16g水煎服。治頭風(fēng)竄眼痛。③用蒼耳葉曬干研末,每服3g,1日服3次。治頭風(fēng)眩暈。④加菊花16g,水煎服。⑤加川芎9g,共研末服。⑥加瓢胡蘆9g,水煎服。⑦加辛夷花9g,水煎服。 方二 【處方】 牛蒡子63g 【用法】 炒熟研為細(xì)末,開水調(diào)服,每服9g,每日1次。服后蓋被取汗。 【備注】 又方:①牛蒡子13g,生石膏31g,共研末,1日分3次調(diào)服。治頭痛連顏面眼睛。②牛蒡子125g,瓜蔞1個(gè),共研末,每服3g,酒沖服。治痰熱頭痛。③加旋覆花各等份為末,茶調(diào)服。治頭痛。 方三 【處方】 荊芥穗末9g 【用法】 取雞蛋3個(gè),每個(gè)裝藥末3g,燒熟后食。 【備注】 又方:①荊芥、石膏各等份,研末,每服6g,茶調(diào)服3或5次。治頭痛。②加羌活6g,水煎服。③荊芥13g,黑豆9g,生姜1片,水煎服。治偏頭痛。 方四 【處方】 石菖蒲16g 【用法】 搗爛取汁,黃酒沖頓服。干者只用9g,水煎服。 方五 【處方】 千年矮(又名萬年青)16~31g 【用法】 連枝采下,洗凈,1次煎服。本品有一定毒性,試用需注意。 方六 【處方】 枸杞根(即地骨皮) 【用法】 水煎服,輕者2服,重者3服。 方七 【處方】 辣椒蔸(根)10個(gè) 【用法】 水煎,加糖服。 方八 【處方】 決明子根156g 【用法】 水煎服。 方九 【處方】 吳茱萸 黃柏(鹽水炒)各9g 【用法】 水煎服。 方十 【處方】 馬勃31g 蛇蛻1條 皂角子14枚 【用法】 共裝入罐內(nèi),以泥封嚴(yán)用火煅,煅時(shí)在罐上放一棉球以觀火候,至棉球變焦黑色有煙為度。再把藥取出為細(xì)末。每服2g,1日1或2次。 方十一 【處方】 夏枯草13g 香附 川芎各9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劑。 【備注】 又方夏枯草、香附各16g,甘草3g,水煎服。治頭痛連兩太陽穴。 方十二 【處方】 連翹 生地黃 川芎各9g 【用法】 水煎服。 方十三 【處方】 生蘿卜不拘量 【用法】 搗汁,患者仰臥,取蘿卜汁滴鼻孔,如左邊頭痛滴右鼻孔,右邊頭痛滴左鼻孔。 方十四 【處方】 干鵝不食草6g 【用法】 用好酒浸7夜,曬7天(即每天入夜浸酒,白天取出曬干)。將草搓軟左痛塞右鼻,右痛塞左鼻。 【備注】 又方:①鵝不食草不拘量,曬干研末,隨時(shí)嗅鼻治風(fēng)寒頭痛。②加川芎5g,青黛2g,共研末,用法同上。③加牙皂、細(xì)辛各3g,青黛2g,共研末,用法同上。治三叉神經(jīng)痛。 方十五 【處方】 蓽茇16g 【用法】 研成細(xì)末,瓶裝塞緊,每次取少許嗅鼻。左痛嗅右鼻孔,右痛嗅左鼻孔,每日嗅5或6次,不痛后減少次數(shù),1個(gè)月后停止。 方十六 【處方】 鮮墨旱蓮 【用法】 搗汁滴鼻。 方十七 【處方】 花椒 川黃連各等份 【用法】 共研細(xì)末,左邊痛右鼻孔吸,右邊痛左鼻孔吸,每天吸1次,連用3日。 【備注】 又方每晚臨睡前用藥末吸入患側(cè)鼻孔內(nèi)(或1日用2次),連用3日。 方十八 【處方】 急性子(即鳳仙花子) 鬧羊花 【用法】 將上藥各等份研末,裹藥末少許于藥棉內(nèi)塞鼻。本方有麻醉鎮(zhèn)痛作用。 【備注】 又方:①鬧羊花、川芎各3g,研末塞鼻。②鬧羊花、川芎、羌活、皂莢各等份,研末塞鼻。③鬧羊花、急性子、細(xì)辛、樟腦各3g,共研末,用法同上。治陣發(fā)性偏頭痛。④鬧羊花3g,急性子、蒼術(shù)各6g,研末塞鼻。治頭痛。 方十九 【處方】 樟腦3g 冰片0.6g 【用法】 將藥放碗底上,用火點(diǎn)著,鼻嗅其煙,左痛用左鼻孔嗅,右痛用右鼻孔嗅。上藥分量為1次用量,1天嗅3次,1次聞3回,嗅后覺有涼氣直沖入腦,疼痛即減輕。 方二十 【處方】 巴豆肉1粒 【用法】 將巴豆肉打碎,用小膏藥1張貼在太陽穴上,3~4小時(shí)去之。本品對皮膚刺激性較大,用時(shí)需注意。 方二十一 【處方】 川楝子的仁3或4粒 【用法】 打爛放膏藥中,貼兩太陽穴。 方二十二 【處方】 蓖麻子 乳香各適量 【用法】 蓖麻子去殼,乳香研細(xì),再共搗為餅,貼太陽穴。 【備注】 又方:①蓖麻仁10個(gè),搗爛,做成餅狀,或加樟腦少許,包額部;②蓖麻仁(去殼)3g,大棗肉5枚,共打爛如泥,搓卷納于鼻中,待片刻有濁涕流出。 方二十三 【處方】 白芥子末31g 【用法】 以芥子末和泥,攤布上貼患處。本方有刺激皮膚發(fā)皰的作用,用時(shí)要注意。 方二十四 【處方】 蘿卜葉 冰片少許 【用法】 焙熱,包頭上。 方二十五 【處方】 鮮威靈仙根1把 【用法】 將威靈仙根洗凈,抽去筋打爛,以糖拌,敷患處。 方二十六 【處方】 嫩柏樹果31g 食鹽63g 【用法】 將柏樹果合食鹽搗爛,炒熱包患處。 方二十七 【處方】 細(xì)辛3g 沙參13g 【用法】 水煎服。 方二十八 【處方】 遼沙參31g 蔓荊子9g 川芎16g細(xì)辛9g 當(dāng)歸16g 葛根6g 川羌活9g 石膏9g 【用法】 水煎服(黃酒63ml引) 方二十九 【處方】 川芎63g 香附125g 明天麻6g 【制法】 川芎炒,香附炒,共為細(xì)末。 【用法】 每服3g為茶湯送下,每日2~3次服。 【禁忌】 刺激性食物。 方三十 【處方】 酒生地黃 藁本 蔓荊子 香白芷各6g 防風(fēng)5g 金石斛6g 廣木香3g 梔子6g 薄荷葉3g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生冷辛辣之物。 方三十一 【處方】 白芷 菊花各9g 【用法】 水煎,飯后服。 【備注】 亦可單用白芷31~62g,研末,飯后每次服3g,1日3次,溫開水送下。 (十七)偏頭痛屬熱者 【處方】 黃芩3g 生大黃(研)9g 【用法】 和白酒1小碗煮服。 (十八)偏正頭痛 方一 【處方】 僵蠶3g 【用法】 研細(xì)末,姜茶水調(diào)服。 方二 【處方】 鵝不食草9g 薄荷6g 【用法】 加酒少許,水煎服。 方三 【處方】 葛根63g 白芷9g 細(xì)辛3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劑。 方四 【處方】 川芎3g 白果(即銀杏)5個(gè) 茶葉3g 蔥頭3個(gè) 【用法】 水煎服。 方五 【處方】 遠(yuǎn)志9g 【用法】 研為細(xì)末,吹鼻孔內(nèi)。吹后稍有頭目不清感,待20分鐘即愈。 方六 【處方】 白槿花1g 【用法】 藥棉包好塞患側(cè)鼻孔內(nèi)。 方七 【處方】 皂礬3g(煅存性) 【用法】 用新瓦盛之,放炭火煅,初化成汁,待干變赤色,冷透研末過籮,用時(shí)以少許吹鼻孔。如右邊痛吹左鼻孔,左邊痛吹右鼻孔,左右都痛吹兩鼻孔。吹后2分鐘,病人自覺清爽,稍時(shí)鼻流清涕,隨下血水。試吹1或2次。 【備注】 又方煅皂礬19g,瓦松31g,冰片2g,硼砂9g,共研末,吹少許入鼻孔內(nèi),流涕,痛即止。 方八 【處方】 萬年青根3條 朱砂1g 【用法】 萬年青根削尖蘸朱砂,塞鼻孔內(nèi),左痛塞右,右痛塞左,左右都痛齊塞。 方九 【處方】 冰片0.3g 全蝎1只 大黃2g 【用法】 共研末,收貯瓶內(nèi),勿泄氣。右側(cè)痛時(shí)塞左鼻,左痛塞右鼻,滿頭痛齊塞(塞時(shí)將藥末用藥棉包裹如黃豆大)。 方十 【處方】 白芷3g 藁本 細(xì)辛各2g 辛夷3g 【用法】 共為細(xì)末分成4份,用紙卷緊為4條,用時(shí)將火點(diǎn)著以煙熏鼻。 【備注】 又方:①用白芷31g,冰片0.6g,研細(xì)末,用0.03~0.06g吹鼻孔。治頭痛兼治牙痛。②用藁本、細(xì)辛各等份,研末吸入鼻孔少許。治偏頭痛。 方十一 【處方】 生牛蒡子梗葉或根 【用法】 上藥加水2碗,陳酒1杯,食鹽3g,熬成濃汁,趁熱取汁搽患處。 方十二 【處方】 谷精草31g 【用法】 研末,加白面粉16g,調(diào)勻攤在皮紙上,貼痛處。 方十三 【處方】 白芷9g 【用法】 研末和米粉6g,炒熟,做餅,趁熱貼患處,用布扎,1日3次。 【備注】 又方,加細(xì)辛3g共研,貼患處。 方十四 【處方】 白附子3g 蔥白16g 【用法】 白附子研細(xì)末,與蔥白搗成泥狀,取如黃豆大1粒,攤在小圓形紙上,貼在患側(cè)太陽穴處,約1小時(shí)左右取下。 方十五 【處方】 川芎 蔓荊子各9g 【用法】 水煎,飯后服。 【備注】 亦可單用川芎9g,研細(xì)末,1日1劑,分3次吞服,或用川芎6g,香附13g,用清茶或開水調(diào)服。 (十九)眉棱骨痛 【處方】 制半夏16g 生姜3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可連服2或3劑。(朱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