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有許多農村俗語是用來警示和教育人的,特別是能教給年青人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古人常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人切記要把穩(wěn),得意而不能忘形”等等,就是這樣一些告誡人們如何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那么,農村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輩”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財不跟無福之人”意思是說錢財是不跟著沒有福氣的人的,也就是說,錢財往往和沒有福氣的人無緣。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福之人呢?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通常指的是具有五種福氣的人,即長命百歲、富貴榮華、健康安寧、樂善好德和善始善終。顯然,要做個有福之人還是不太容易的,既要身體健康,平安長壽,更要品德優(yōu)秀,多做善行。否則,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夠有始有終。正所謂“有命取財,無福消受”。當一個人擁有了大量錢財時,一定要想到積德行善,回報社會,幫助貧窮之人,多做公益慈善,這樣才能求得內心安寧,錢財也才會保持長久。從古到今,有錢人無數(shù),能夠做到善始善終的人很多,而為富不仁者也不少,諸如家產萬貫的石崇、富可敵國的和坤等等,就是雖然擁有驚人的財富,卻作惡多端不得善終的無福之人。 “勢不隨無德之輩”意思是說,權勢和勢力是不會永遠跟隨著沒有道德的人的。對于那些沒有道德素質的人來說,也許可能得勢一時,卻不能夠得勢一世。也就是說,如果有了一定的勢力,卻不注意自己的德行,做人做事不講道義規(guī)矩,甚至危害他人或國家的利益,違反法律法規(guī),那么,這種利用權勢以權謀私的非法勾當,最終會受到制裁而永遠失去權勢的。比如自古而今的貪官污吏們,就是因為失德,而被罷官入獄,從而失去昔日風光的。 由此可見,錢財雖然是人掙來的,可是如果你沒有那個福氣的話,同樣無福消受。因此,做人一定要心態(tài)平和,遵紀守法,多做善事,積德造福,爭取能夠做一個又有錢財,又有福氣的人。同樣的道理,勢力是人經過努力奮斗得來的,就應該注意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鞏固和提升勢力,利用權勢為國家和老百姓多做些好事情,用優(yōu)良的道德水平讓權勢有始有終才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