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diào)·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diào) 其二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diào) 其三 李白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唯有牡丹真國色 牡丹,自然界最古老的開花植物之一,國人眼中的“萬花之王”。牡丹聞名天下的唯一解釋見于清代小說《鏡花緣》。唐代物質(zhì)的富足,漸成崇尚奢華的社會觀念?;ㄐ痛T大、色澤艷麗的牡丹滿足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千百年來,牡丹跨越精神與物質(zhì),穿透時光與信仰,與我們的生命交織,輪回不息。節(jié)奏極快的今天,速度和變化成為人們審美的特點。喧囂過后,留下的總是淡忘。昨天的時尚很難記起,更不要說曾經(jīng)的傳統(tǒng)。但有這樣一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歷經(jīng)千年變遷早已融入國人生命之中。民族文化,還是生活習慣,牡丹總是出現(xiàn)。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精神世界,都會和牡丹有過邂逅和交集。人們的心中總會升騰起牡丹這朵國民之花。 獨立人間第一香 一味中藥的背后竟藏匿千年的神秘歷史,萬花之王的過去至今無人知曉。曾經(jīng)素面朝天,今天五彩斑斕,是誰為牡丹畫上了第一抹紅色,又是誰賦予它如此多的故事?穿越時光,撥開層層迷霧解讀“國民之花”牡丹的傳奇。直到唐代以前,牡丹還是一種平凡的花,在荒山野嶺、田間地角,默默無聞地搖曳在春天百花爭艷的繁盛中。唐代以后,似乎一夜之間,牡丹登上尊貴的殿堂,成為首領群芳的萬花之王。從《詩經(jīng)》中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到唐代以后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花王,將近一千年時間里,牡丹的身上究竟發(fā)生了許多詩畫傳奇。 天下真花獨牡丹 這是一段人類追逐、改造并吟嘆牡丹的歷史,更是一場花的盛宴,充滿了一個個有關人與花、人與人愛恨情仇的傳奇故事。當牡丹從山野走入庭院,進入大眾的生活視野,這朵野性之花,從此開始了被人類不斷改變的歷程。人類試圖按照自己的審美與物欲,為牡丹花賦予了爭奇斗艷般的表征,然而,繁花似錦的背后,卻是人們追逐花開富貴的競賽,牡丹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屬性。 須是牡丹花盛發(fā) 公元十八世紀,中國的牡丹被引進歐洲,現(xiàn)在牡丹在法國十分暢銷。牡丹在唐開元年間東渡日本,十八世紀移植歐洲,今天已經(jīng)在全世界盛開,牡丹經(jīng)歷過輝煌和失落。上世紀40年代末,留存在日本和歐美的牡丹種子再次被人繁育配種,花色品種繁多的牡丹掀起了世界種植熱潮。牡丹逐步形成了規(guī)模化產(chǎn)業(yè),進入全世界普通大眾生活之中。牡丹原產(chǎn)地中國,艱難地發(fā)展起現(xiàn)代牡丹產(chǎn)業(yè)。神奇的生物特性,龐大的基因組,牡丹這朵世界之花,存有許多尚未破解的謎團等待人們探索。 天下牡丹屬菏澤 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史不絕書,曹州牡丹種植有數(shù)百年歷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發(fā)展至今,菏澤已有上百個品種,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艷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詩話牡丹千百年 千百年來,牡丹以其天姿國色,為天下花圃爭輝,在無數(shù)藝術佳品中,留下了卓越風采。牡丹是中國歷代文人吟詠的對象,是美滿和理想的化身,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白居易詩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劉禹錫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邵雍 詩曰: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薛蕙詩曰: 錦園處處鎖名花, 步障層層簇絳紗。 斟酌君恩似春色, 牡丹枝上獨繁華。蘇軾 詩曰:今歲東風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來。對花無語花應恨, 直恐明年花不開。 伊和君己亥春寫意作品 更多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