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詩中的三峽令人神往。雖江月依舊,但滄海桑田。曾經(jīng)夢中的三峽,而今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怎不夢魂縈繞。今日成行,豈不高興。 一、登嫘祖廟 從晨曦出發(fā),車上高速,過婁底,入荊州,至夷陵;看綠楊,望小麥。窗外綠野千里,一派春光。在夕陽西下之時,來到了長江邊的嫘祖廟。廟宇矗立在江邊小山之上,飛檐勾角,金碧輝煌。入口臺階上,便是人文始祖黃帝和嫘祖的鍍金雕像,人們期待始祖神威鎮(zhèn)守夷陵,以壯山水,以蔚人文。而嫘祖廟與葛州壩交相輝映,成為夷陵的兩大景觀 相傳五千年前,嫘祖降生于水土富沃的西陵國(今西陵山)。她美麗聰明善良,每天摘野果,侍奉父母。有一天在釆摘桑果時,發(fā)現(xiàn)了蠶絲,可織衣御寒。并逐漸掌握了養(yǎng)蠶和嫘絲織綢技巧。黃帝聞訊來到西陵國,兩人一見傾心,遂聯(lián)姻結(jié)盟。從此,嫘祖輔助黃帝建功立國,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故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始祖”。為供后人敬仰,在此建廟。 登大廟高樓極目遠(yuǎn)眺,天際處是隱若可見的葛州壩,在夕陽下,江上煙波浩淼,江畔青山如黛。導(dǎo)游說,那是我們明天乘程的起點。 二、游二壩一峽 第二天早晨,乘游輪前往“二壩一峽”。大江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中,只見一艘艘大船停靠在碼頭。導(dǎo)游揮動著小旗,游客紛紛排隊上船。陽光、江水、游輪、青山,還有愉快的心情,游客紛紛拍照留影。隨著“嘟嘟”一聲鳴笛,大船啟航,駛出港口,向葛州壩前進。 約半小時后駛進了船閘。第一次目睹船過大壩,隨著兩扇巨大的閘門關(guān)閉,水慢慢涌進,船漸漸升高,至壩頂后駛出閘口進入上游。船過了葛州壩,緩緩的溯江而上,一路景點多多,三游洞、陳毅摩崖石刻、西陵峽,三峽人家、毛公山,至三峽大壩。而西陵峽,依然是“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崖壁如刀削,直入云端,石上生青苔,壁上有綠色,如詩如畫;江風(fēng)習(xí)習(xí),輕拂其臉,舒爽宜人;天上白云悠悠,江面微波蕩漾。一江春水,襲人心魄。真是“春來江水綠如藍”。寬闊的江面,游輪如織,貨船如梭,真是黃金水道。而曾經(jīng)的西陵峽是礁石橫生,險灘密布,水流湍急,驚潮駭浪,船夫險象環(huán)生。 約兩個小時,游輪駛進了三峽大壩附近碼頭,下船坐車來到三斗坪。三斗坪是一個很大的高地平臺,立于江心,過去因土地貧瘠,畝產(chǎn)得三斗糧而聞名。坪中有壇子嶺,海拔高262.48米,是三峽工程的致高點。正值春暖花開之季,嶺上綠草如茵,移栽的小樹競相吐出新葉,生機盎然;人工種植的植物綻放著金色花朵,嬌艷美麗,格外醒目;嶺上有一巨大噴泉,沖天的小水柱圍著截流所用的四面巨石噴出,寓意大江截流之險。游客拍照留影。在噴泉旁邊有一觀景臺。佇立臺上,縱目遠(yuǎn)眺,巍巍大壩,橫亙大江,憑欄俯瞰,水壩船閘盡收眼底。那一望無際的水面讓人浮想聯(lián)翩,從“建國方略”,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偉人構(gòu)想,到人民動手建成,歷經(jīng)近百年。三峽大壩定是“當(dāng)今世界殊”。曾經(jīng)這條桀驁不馴的蒼龍,而今溫順聽話。汛期錯峰防洪,保江漢平原安然無恙;旱時調(diào)水灌溉萬頃良田,使五谷豐登。蓄水發(fā)電,為祖國綠色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項夸世紀(jì)工程,給世人留下了一筆巨額財富。 一陣江風(fēng)打斷了遐思,跟著導(dǎo)游近距離觀看大壩。壩高185米,壩長2309.47米,總庫容量393億立方米,年發(fā)電量可達1000億千瓦時。巍巍大壩,威震四方,是“國之重器”??偼顿Y達一千八百億元左右,是舉國之力。站在江邊,可遙望秭歸新城。江水映著棟棟高樓,今非昔比。在游覽中還看到了野營拉練部隊和守橋崗哨,他們是大壩的護衛(wèi)者。我們雖是近距離的觀察,但也一樣感受到了大壩的雄偉。來到大壩下游河道處。那巨大的水流,沖天的浪花,只有待到汛期才能見到。巍巍大壩似乎遮了半邊天,把曾經(jīng)的瞿塘峽和巫峽藏在水底。在暖陽中,大壩與紅日齊輝。 三、 觀三峽大瀑布 第三天清晨,從夷陵市出發(fā)前去看三峽大瀑布。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撐著雨傘跟著導(dǎo)游,隨著擁擠的人流走進了峽谷。 一條小河迎面而來,一池綠水倒映著青山,懸崖如刀削,壁上多苔蘚,巖逢多綠色。游人走在蜿蜒曲折的木制棧道上,因雨水流敞,需格外小心。雨大時,藏于巖下避雨。至“鴛鴦水車”處,巨大的木制水輪在溪水的推動下,吱吱呀呀轉(zhuǎn)動,水磨石永不停息地工作。這是巴人智慧和勤勞的結(jié)晶。景點多多,如桃花湖,聽瀑亭,晃晃橋,野人谷天橋,虎口瀑布,情人石……。 峽谷幽深,仰頭難見崖頂,寬處百余米,窄處四五米,隨山勢慢慢向上延伸。谷中植被茂盛,空氣清新,富氧離子含量高,呼之沁人心脾,神清氣爽,走路絲毫不覺累。行走約一小時后,轉(zhuǎn)過幾道彎,可遙見一道白色水簾掛在綠墻上,據(jù)說瀑布高102米寬80米。漸漸可聞水聲。走近瀑布,仰觀水從天降,直落水池,發(fā)出駭人的聲音,轟轟如驚雷;水花飛濺,水霧飄灑,濕涼之風(fēng)樸面而來。一位年壯者貼近崖壁凹處穿越水簾,狂風(fēng)掀起雨衣,暴雨打翻雨傘,盡管只走了四、五米,可衣服幾乎濕了。拍攝者,戲水者,驚呼者,游人完全陶醉。寄情山水,何來憂愁,樂哉樂哉,流連忘返。 水是自然之母,山是自然之子,億萬年來水雕琢了山川地貌,孕育萬物,是自然之靈;山是自然之骨,既凝聚自然之氣也匯集天然之水,還是萬物生存之地?!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相依,宛如母子之情?!爸钦邩匪?,仁者樂山”,讓我們珍愛大自然吧。 走出峽谷,雨停日出,陽光燦爛,青山更翠,游人更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