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D門診故事》 撰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胰胃外科 主任醫(yī)師 田艷濤/醫(yī)學科普作家 子琳 繪圖:虞夏 我是不是攤上事兒了? 45歲的田麗是個會計。那天下午她連假也沒顧上請,直奔腫瘤醫(yī)院掛了個胃腸外科的號。她不停地在診室門口徘徊著,神色慌張,而且頻繁地出入診室希望大夫能馬上給她看病。田麗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兒? 原來就在那天上午,田麗剛剛拿到單位的體檢報告,查出幽門螺桿菌是陽性。這個結(jié)果把她嚇得不知所措。 其實不光是田麗,很多患者在拿到體檢報告后,看到幽門螺桿菌幾個字,都會感覺像到了世界末日。因為它幾乎成了有些人心目中胃癌的代名詞。然而也有很多人查出陽性根本就不拿它當回事兒,該怎樣還怎樣,不去就診也不去治療,置之不理。 對待幽門螺桿菌,我們到底應(yīng)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確是誘發(fā)胃癌的一個因素,或叫胃的癌前疾病。我們的胃里有一層黏膜,用來保護胃不被胃酸腐蝕。而幽門螺桿菌這匹“狼”,專門破壞這層胃黏膜,導致的后果就是胃酸和細菌會不斷刺激你的胃,甚至引發(fā)胃癌。 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發(fā)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除了幽門螺桿菌之外,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也都是胃的癌前疾病。總之凡是會導致胃黏膜發(fā)生改變的疾病,統(tǒng)稱為胃的癌前疾病。 你是怎么招上幽門螺旋桿菌的? 人群當中幽門螺旋桿菌的陽性檢出率占到50%甚至更高。幽門螺桿菌之所以很常見,跟我們的飲食文化、飲食習慣有關(guān)。 我們中國人熱情好客,但飲食上不是分餐制,喜歡會餐、吃火鍋,甚至是用自己筷子給客人夾菜。不像西方人吃西餐都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所以一旦和你同桌吃飯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你也可能被傳染,你同桌的人都可能被傳染。 其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既不要像田麗這樣過度驚慌,更不能放任不管。從正常黏膜的輕度不典型增生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再到早期胃癌,通常要經(jīng)歷數(shù)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啥叫“不典型增生”?這是一個病理上的說法,通俗點兒來解釋,就是指胃黏膜的狀態(tài),輕度、重度則代表它離胃癌還有多遠。輕度不典型離胃癌還有一定距離,但重度不典型則離胃癌不遠了,甚至也可以認為是早期癌或原位癌了。 如果再加上其它危險因素,如自身遺傳、較強易感性等,可能就會加速胃癌的發(fā)生。所以得了幽門螺桿菌不能不當回事兒,最應(yīng)該做的就是積極用藥治療,并通過相關(guān)檢查進行嚴密觀察。讓一切都在你的隨時掌控之中,不讓它進一步往前發(fā)展,直到幽門螺桿菌從你的胃里“搬走”。 將幽門螺旋桿菌趕走的辦法 能讓幽門螺桿菌從你胃里搬走嗎?原來經(jīng)常聽很多人說,幽門螺桿菌千萬別得,得了就慘了,因為這玩意兒不好除根兒,想讓它從你的胃里搬家非常難。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幽門螺桿菌很好治,若有感染,我們吃上三聯(lián)藥物(奧美拉唑20mg+甲硝唑50mg+克拉霉素250mg),一周后就可能根治了。這是一種短期的治療,一周后需要到醫(yī)院復查幽門螺桿菌。如果依舊是陽性,就需要遵醫(yī)囑使用四聯(lián)甚至是五聯(lián)藥物進行治療了。 根治了幽門螺桿菌之后,如果您還經(jīng)常到外面去吃飯,尤其是在抵抗力低的時候,它可能再度卷土重來。所以吃飯盡量分餐制,餐具一人一套,不要混著用。有條件的盡量自帶碗筷。家中筷子應(yīng)勤用開水燙洗,并三個月左右更換一次。 |
|
來自: 昵稱22998329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