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國皇帝,想要擁有雄韜偉略,那肯定是要從小開始飽讀圣賢詩書,這樣長大以后才能夠?qū)W以致用,最后名垂青史,成為一個明君。在清朝歷史上,還是有著許多擁有治國之能的皇帝的,但是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皇帝比較特殊,因為他不但擁有著治國之能,而且一生作詩,那就是乾隆皇帝。 他平時閑來無事的時候也沒什么別的嗜好,就是很喜歡寫詩。其中他的詩僅僅是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就已經(jīng)有萬首之多了,更別說還有一些是未被收錄進(jìn)史料中的,簡直快要趕上《唐詩三百首》了。雖然他的詩作有非常多,不過卻幾乎沒有能夠一直流傳下來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自己都曾感嘆他的詩作數(shù)目之多,并且還認(rèn)為以后這必然會成為一段佳話一直流傳下去。 那么一生作詩如此甚多的乾隆,為什么沒能有幾首流傳下來的呢?來看看網(wǎng)上流傳著的一些所謂是他所作的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梅花都不見……”從詩的內(nèi)容也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詩作的水平確實是不高的,甚至是比較淺顯并且沒什么內(nèi)涵的。 除了熱愛作詩之外,他最喜歡的就是對對聯(lián)了,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他也特別喜歡用對對聯(lián)的方式來考察大臣們的知識儲備。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中國整個社會風(fēng)氣都是十分尊崇儒家思想的,因此在世人眼里,儒生的社會地位也要更高一些。后來科舉制便誕生了,一個人的文化程度的高低成為了能否為官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一旦能夠中舉,那簡直就是一下子揚眉吐氣了,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無數(shù)人為了科舉寒窗苦讀數(shù)載,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只為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官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官員和百姓完全就是不一樣的存在。 對于科舉選拔,朝廷自然也是很放在心上的,畢竟這是為朝廷自己選拔出優(yōu)秀的人才。正常來講,科舉三年可以考一次,而且也不是一場考試就可以決定的,是有一關(guān)一關(guān)的選拔的。所以有些人刻苦學(xué)習(xí)了幾十年,考了十幾次也未必能考上。相比現(xiàn)在的高考,那時候的科舉難度系數(shù)更大。 并且朝廷一般也不會養(yǎng)閑人,官府也不會為了你一個人而擴(kuò)招。所以,即使是考上了,也未必能謀個一官半職。不過,在乾隆時期,卻有一個沒有經(jīng)歷幾十年寒窗苦讀,也沒有經(jīng)歷五關(guān)六將的關(guān)卡就成為狀元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乞丐,他之所以能夠免去這么多辛苦就成為狀元,這還是要歸功于對對子。 無論是從書中還是從電視劇中,我們都可以了解到,乾隆是一個非常喜歡微服私訪的人。其實就是穿上便服,去民間亂逛。 有一次,他又穿上了便服,來到民間成為了百姓中的一員。路上過往的人流非常多,看著車水馬龍的景象,乾隆突然就來了興致,他隨口就想了一個上聯(lián),想讓隨行的大臣們對:“一條大道通南北?!鼻也徽f大臣們是否真的能滿腹經(jīng)綸,即使是能夠?qū)ι蟻?,但對得能否合萬歲爺?shù)男囊簿秃茈y知道了。 所以大臣們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下根本就不敢瞎對,他們都費力地思索著,同時還不忘奉承萬歲爺。就在大家陷入非常焦灼的狀態(tài)時,一個小乞丐走進(jìn)了他們的視線,并且還大聲與他們搭話道:“對聯(lián)而已,我能對?!?/p> 看著這個臟兮兮的小乞丐竟然大言不慚地說出這樣的話,乾隆身邊的大臣非常擔(dān)心這個小乞丐失口沖撞了萬歲爺,于是就想要將其趕走。但是小乞丐卻表現(xiàn)得十分自信,根本沒有要走的意思。那天乾隆的心情不錯,又見這小乞丐一臉自信,于是就對他說:“哦?如果你真的能對,我就賜你個狀元。” 小乞丐非常開心,確認(rèn)了好久以后,指了指兩邊的店鋪道:“這其實非常容易啊,答案就在店鋪里。”乾隆和大臣都感覺十分疑惑,頂著店鋪看了一會兒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小乞丐也就直接說出了下聯(lián):“兩邊小店賣東西。” 一聽到這個答案,乾隆感到十分的滿意。對小乞丐連連稱贊,不過周圍圍觀的人卻都覺得這個小乞丐純粹只是運氣好,所以誤打誤撞地對上來罷了。 乾隆興致也非常的好,于是就又說了個上聯(lián),又問小乞丐能不能對。哪知小乞丐張口就來,旁人也就相信他是真的能對上來了。對于這個小乞丐,乾隆也十分滿意,而且他貴為君王,自然是要一言九鼎的,所以之前答應(yīng)了小乞丐的事情他也不能違背。 后來,乾隆果然兌現(xiàn)了自己當(dāng)時在市井時所作出的承諾,賜給了小乞丐一個狀元。后來這個神童乞丐的事情也就在民間流傳了開來,不過這個故事也未必能夠全信,因為乾隆微服私訪一般都是比較低調(diào)的,不會引起那么大的軒然大波,而且在古代,狀元之位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資料: 【《九歲縣太爺》、《乾隆詩文》】 內(nèi)容來自騰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