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荊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克,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甘草5克。 加減:風(fēng)寒明顯者加麻黃3克,生姜10克;風(fēng)熱盛者加黃芩、牛蒡子、浙貝母各9克;咽癢甚者加僵蠶、蟬衣各6克;咳劇嘔吐者加枇杷葉、旋覆花各9克。兒童酌減。 主治:外感咳嗽,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癥見咽癢即咳,或咳必咽癢,甚者嗆咳連續(xù)不斷,以致面紅耳赤,努力咳出少許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熱,或異味刺激,或大聲說話即咽癢,咳嗽又作。經(jīng)胸部X線拍片和血常規(guī)檢查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 療效:治療276例,顯效178例(癥狀消失),好轉(zhuǎn)75例(癥狀減輕),無效23例(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