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準確來說并不是讀完的,而是“聽完的”,在這里向各位書友推薦這樣高效的閱讀方式。舉個例子,《三體》小說三部曲加起來大概90多萬字,作為硬核科幻大作,其中有大量晦澀難懂的天體物理知識和各種超現(xiàn)實的科幻理論,閱讀難度很大。我在讀這套書時的峰值閱讀速度大概每小時9萬字左右,但即便如此也斷斷續(xù)續(xù)用了近半年時間才讀完,而用“聽書”的方式,大概2個半小時就可以聽完。不過當然,“聽書”會錯過大量原書中精彩的故事和細節(jié),僅僅只能“了解”這本書,而無法“品讀”。以后有機會再向大家分享《三體》。 這里也向各位書友推薦兩個我一直在用的聽書APP,一個是“樊登讀書會”,一個是“得到”。樊登講書細致又精彩,即便沒讀過原書也會有很多收獲;得到里的書很多、很高產(chǎn),但講得點到即止,讓人意猶未盡。 聽書與讀書各有優(yōu)勢,“聽書”高效、節(jié)省時間但忘的也快;“讀書”靜心悅己但時間較長。兩者結合,聽完再讀,也不失為另一種好辦法。 好了,粹不及防打了個硬廣,讓我們回到本書。 《一平方米的靜心》,作者莎朗·莎茲伯格,美國知名的靜心導師,迄今已從業(yè)三十余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冥想導師。 從這本書的書名想到了什么?“一平方米”,差不多就是我們辦公桌這么大,在這里打造一塊靜心場所,豈不快哉。 本書一共八章,對應的是職場“八大支柱”,幫助我們轉化煩惱、抵達快樂。它們分別是:均衡、專注、慈悲、彈性、溝通和聯(lián)結、正直、意義、開放的覺察。 因為時間關系就不一一介紹,有興趣的書友可以自己聽書或購買閱讀。我跳開本書的章節(jié),就幾個自己的體會進行分享。 本書貫穿始終的就是“正念”,這是一切的基礎,而這又是最難做到的一點。 如果有讀過一行禪師的書就會知道,他的十多本書幾乎都是圍繞“正念”展開。到底何謂“正念”,這個話題太大,我們從一個故事來體會: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饑來吃飯困來眠?!睂Ψ秸f:“大家都是這樣的??!那他們都跟你一樣用功嗎?”大珠禪師說:“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一個簡單的故事正是上乘的正念力量。 我們吃飯的時候,咀嚼的往往不是飯菜,而是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和生活上的各種麻煩;我們睡覺時,往往不是休息,而是對過去的回憶、對現(xiàn)在的焦慮和對未來的擔憂。 陽明先生在《傳習錄》中說“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所以,看似簡單的“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已經(jīng)是一大修行了。 練習正念的第一步就是覺知。呼吸時,覺知自己在呼吸,去感受這次呼吸,感受肺部的充盈,感受呼出的二氧化碳,你會發(fā)現(xiàn)這次呼吸讓人舒適無比;吃飯時,覺知自己在吃飯,仔細去感受每一粒米飯的飽滿,細心的咀嚼后咽下,你會發(fā)現(xiàn)這粒米飯香甜無比;同樣的,在因為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生氣、惱怒、難過時,去覺知這樣的感受,不要阻止它們,去感受各種各樣的情緒在心里的翻騰,感受情緒的出現(xiàn)也感受情緒的消散,有過這樣的體驗,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會過去。 二、打造心靈的密室 給自己找一段獨處的時間,暫時拋開生活中的所有羈絆與牽掛,可以在睡覺之前或靜坐時,進入自己的內心,真誠面對那個被現(xiàn)實遺忘已久的內在自我。然后,做一些跟心靈有關的事情,比如靜坐,聽一些感動心靈的音樂,看一些啟迪人心的影片,閱讀智者哲人寫的書,嘗試著培養(yǎng)并加深自己對文學、藝術、美學、哲學、心理學、宗教等人文領域和精神事物的興趣和感悟力。久而久之,你就能給自己打造一個沒有實用性、沒有功利性的平靜而豐富的內在世界,從而再造一個嶄新的自我,重建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聽起來很玄幻是不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心靈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受到,那就用正念的力量去感受一下,試試也無妨。假如把心靈比作后院,很長時間不去,就會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雜草叢生,也許我們焦慮和煩惱的根源就在這里也說不定。 三、一平方米的靜心之地 我們工作中最長時間的所在之處,除了工地現(xiàn)場應該就是那小小的辦公桌了??粗郎蟻y糟糟的文件和資料,是時候把這里變成一個小確幸的地方了。收拾出一小片地方,養(yǎng)一株植物,偶爾給它澆澆水曬曬太陽,想想《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里昂,去哪都要帶著他的那盆植物,其實挺好的;或者在工作的間隙,給自己泡一杯茶或一杯咖啡,聞著那淡淡的香氣,看著窗外或下雨或晴朗,想一些小確幸的事情,再以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重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也許工作效率更高呢。 我的方寸間,就是辦公桌旁邊那2個巴掌大的小書架了,上面放著《美的歷程》、《心流》等等,看著挺舒服的。 你也可以試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我的分享完畢,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