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實驗中學 呂建偉 荊閣軍 任真 【摘要】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推進,“電子書包”逐漸進入課堂,在這種信息化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以電子書包為載體,實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多向互動,實現多元信息交流,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問題。導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路線圖,學生要學什么、怎樣學,都由導學案來牽引,編制好導學案是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陔娮訒膶W案的編制與應用,就是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教材文本,有效選取適合個體學情的“電子書包”資源,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實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 導學案 編制與應用 電子書包 一、基于電子書包的導學案的特點 導學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案的編寫,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內容,注重的是學生知識性的傳授。導學案突出的是學什么,怎么學。導學案的編寫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注重的是學生的學。 基于電子書包的導學案是教師在鉆研了教材、研讀了課標、選擇或制作了微課之后,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編寫出的自主性學習任務單,強化自主學習指導、微課助學指導、合作互學指導、在線測學指導等。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以“導學”為支架,以電子書包為載體,引導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一份優(yōu)質的基于電子書包的導學案要能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問題導學是核心。“以問拓思,因問造勢”,幫助學生學會教材,將教材內化為個人的能力。 (二)導學指導是基礎。讓學生學會獨立自學教材,圈、點、批、畫,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微課助學是關鍵。微課針對學習中的困難來選材,針對性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節(jié)奏來學習;可操控性強,個性化學習得以實現。 (四)在線測學是依據。通過學習平臺在線測學,反饋自主學習效果,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疑難,突破重點難點。 二、基于電子書包的導學案的作用 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是教師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從而在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當下,電子書包進入課堂,學生如何有效利用電子書包的優(yōu)質資源完成自主學習、自主檢測,就需要導學案的引導和提示,所以基于電子書包的導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為學生高效地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導學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表,為學生高效地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 (三)導學案是課堂知識生成的文本呈現,為學生的課堂展示提供了備份材料; (四)導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記錄本,為學生的反思總結、復習鞏固提供了依據。 三、導學案編寫的備課流程 導學案的編寫采?。杭w研討、輪流主備、優(yōu)化學案、師生共用的模式進行。 1、集體研討 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召集全體組員,圍繞次周教學內容,分析學情,研討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點難點,微課制作。 2、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分工主備,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 3、優(yōu)化學案 組內教師根據主備學案,重點針對導學問題設計、學法指導、微課助學、分層教學等交流研討打磨,根據組員反饋意見,主備教師再次修改后并交學科組長審核,制成正式文本。 4、師生共用 印發(fā)導學案定稿,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根據學情不同,再次補充完善,實施個性化備課。 四、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課時化原則 注重課時劃分,一課時不能完成的內容需要教師根據實際,分課時編寫導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問題化原則 所謂的問題化就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釋,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導學問題的設計要能引導學生閱讀,啟發(fā)學生思維。避免多而碎,避免“填鴨式”問題,防止學生照課本填空,對號入座,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要善用啟發(fā)性語言,如:你認為是怎樣的?你判斷的依據?你的理由?你的發(fā)現?你能舉出生活實例嗎?等等。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3、導學性原則 “導”就是指導、引導。導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學法指導和自主學習要求。如: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明確、具體地告訴學生看教材哪一頁的哪一部分,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通過“電子書包”的那部分微課資源、文本資源來解決,自學完成后怎樣進行自測等; “學”不是講,也不是教,是以學生學為根本要求。所以“導學案”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不是知識、題目的簡單堆積。導學案的編寫要突出體現“導學”,重在引導學生學習,要通過由簡單到相對復雜的問題設置,階梯式學習內容的呈現和有序的學習步驟安排,引導、鼓勵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生成,要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疑,來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對教材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讓導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指南針”。? 4、層次性原則 導學案編寫時要將難易不一、甚至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因此導學案設計時的層次性非常關鍵。學案的設計要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還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5、規(guī)范性原則? ???? 導學案的編制在突出學科特點、課型特點的基礎上,要從編制流程、模式要求、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統(tǒng)一規(guī)范。 五、導學案的編寫模式及要求 我校在“電子書包”進課堂的教育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結合我校的學情、校情摸索出了一套導學案的基本操作模式,其基本要素如下: ——案頭部分:課題、課時、學習目標、重點難點。 ——主體部分:自主學習、合作互學、自學檢測、疑難突破、測學反饋、評價總結等。 (一)案頭部分 課題即為本課時教學內容,一般以教材章節(jié)標題為主。 課時即本導學案計劃課時數,一般為1—2課時為宜。 學習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評價學習成效和教學質量的依據。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它是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 學習目標的制定要求: 1、學習目標的制定要有導向性、激勵性、明確性、簡潔性、檢測性、易實現等特點。 2、每課時的具體學習目標3個以內為宜,同時可在目標中將學生自學中會涉及的重、難點以及易錯、易混、易漏等內容,凸顯考點熱點,單列設計以便引起學生高度重視。 3、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全面了解學情,按照預設的教學目標,準確地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學習目標既不能過低,使學生達不到基本的學習要求,又不能過高,造成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也很難達到。如果目標確定的不適度,學生很難實現高效學習。 4、學習目標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能記住”、“能說出”、 “會運用”、“會解決”、“會舉例”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 (二)主體部分 導學案的主體部分是核心內容,是決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否高效、能否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科應有其本質的學科特色,但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 我校自教育信息化課改以來,以“翻轉課堂”為主要教學模式,以“六步導學”為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導學案為引導,以電子書包為載體搭建智慧教學平臺,開展教育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在主張教學模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凸顯學科特色、課型特色、教育信息化特色。其具體編制和要求如下: ![]() 1、自主學習 該環(huán)節(jié)重點凸顯自學問題的呈現、教材自學要求及方法指導、微課助學指導、電子書包網絡資源的使用等。問題的設計應立足教材,注重基礎,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層次性、探究性、挑戰(zhàn)性,應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2、合作互學 該環(huán)節(jié)重點強化引導學生開展組內交流互學,核對自學答案,解決自學教材、微課助學之后的學習疑難, 引導學生能夠記錄列舉問題清單。 3、自學檢測 該環(huán)節(jié)是針對學生自學目標達成度的測試性反饋。自學檢測問題設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編制要求如下: 必做題的設計緊扣自學內容,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3—5道題為宜,客觀試題以智慧教學平臺自動評判、自動統(tǒng)計為主,主觀試題在導學案上作答,可通過拍照上傳后教師批閱。 選做題的設計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3—5道題為宜,該類題目重點針對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導學案原則上不呈現該類試題,全部通過學習平臺完成,自我檢測、自我更正為主。 4、疑難突破 該環(huán)節(jié)從兩個層面教學設計:即針對自主學習的疑難問題展示,是小組學習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互動性展示。重點難點預設探究問題的設計,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更深一層的拓展延伸,是對知識的拓展應用,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基礎知識的應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建議1—3個問題為宜。 5、測學反饋 該環(huán)節(jié)是針對學生自學目標達成度的測試性反饋。自學檢測問題設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編制要求: 必做題的設計要呈現本課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檢測。3—5道題為宜,客觀試題以智慧教學平臺自動評判、自動統(tǒng)計為主,主觀試題在導學案上作答,可通過拍照上傳后教師批閱。 選做題的設計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3—5道題為宜,該類題目面向尖優(yōu)生,導學案原則上不呈現該類試題,全部通過學習平臺完成,自我檢測、自我更正為主。 6、評價總結 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行方法規(guī)律總結。 ![]() 六、編寫、使用導學案應注意問題 ![]() (一)強化方法指導 在導學案設計中應強化滲透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領會理解,慢慢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 一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如:如何自學教材文本、如何圈畫文本重點、如何觀看微課資源、如何查看有用的網絡資源、如何做好批注、如何通過數字化學習平臺進行自測訓練等。 二是強化學法指導。一節(jié)課、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對本章所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梳理,將零散的知識點串成線、形成面,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歸納科學規(guī)范的解題規(guī)律。 三是強化微課助學指導。微課助學是為自主學習中難以理解的問題或學習能力弱的同學提供幫助,在什么環(huán)節(jié)提供幫助,在自學什么問題時提供幫助,導學案在設計時要有微課助學的說明,微課標題鮮明,恰如其分。 四是強化合作互學指導。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后疑難問題可以組內交流互學解決,如何開展組內互學,組長如何組織,如何交流,如何總結互學后的問題清單等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如:專心聽人發(fā)言,眼睛注視對方;努力聽懂別人的發(fā)言,邊聽邊想,記住要點;在別人發(fā)言時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如有不同意見,要耐心聽別人說完后再及時提出等。 五是強化學科研究方法指導。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或科學研究方法,在學生自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有步驟的滲透。如物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語文學科的閱讀技巧、作文寫作方法、做筆記的方法、糾錯的方法等。 這些方法技巧要在每節(jié)課中經過長期不懈的指導和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隨時校正,使學生的學習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二)把好學案質量關 導學案的質量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基礎,它能體現教師的“支架”作用。編制導學案時,教師必須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極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給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要能夠深入淺出,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次化,梯次漸進化。 (三)強化學生操作關 導學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chuàng)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導學案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欄目。 (四)凸顯學科及課型特色 應在主題框架模式不變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編制不同的學案,如新授課、復習課、專題性學案等。 (五)多一些激勵的話語 如: 試試你的身手,你能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過關! 七、學生使用“導學案”的要求 ![]() (一)根據“學案”的要求認真進行預習。學生必須基本解決“學案”中提煉知識點部分,通過獨學、對學和群學,70%的學生可以解決應用題,生疏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做好標記,并做好預習筆記,課堂上與同學交流或向老師質疑。 (二)課堂上注意做好糾錯記錄,養(yǎng)成標注重點內容的習慣,以便今后復習。學完一課后,要在“學案”的空白處寫上“學后記”。 (三)每一周將各科“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導學案設計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增長知識、形成能力。因此,編寫導學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此前提下尋求一些好方法。 |
|
來自: 張福濤lu70kpm9 > 《學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