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歷朝歷代都是高度集權的結構,所以無論是做官,還是寫寫文章,還是深山當和尚,都無法脫離政治的羈絆而獨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即是。而商人,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滋生資貨財利”,自然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從呂不韋到胡雪巖,到后來的杰克馬,從他們這些“首富”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此中某些理路與軌跡,似乎還能聽見他們那聲無奈的嘆息。年幼的胡雪巖不但人品好,而且勤快、聰明。后來胡雪巖因為照顧生病的金華客商而被這位老板相中,將他帶去了金華火腿行當學徒。在金華火腿行胡雪巖人生第一次見到銀票,于是萌發(fā)了到錢莊做事的打算。 后來胡雪巖苦練算盤和記賬本領,終于在自己19歲時進入杭州的阜康錢莊做事。而阜康錢莊是他人生騰飛的第一站,在阜康錢莊工作期間,胡雪巖憑借勤奮和聰明做到了出店(主管), 胡雪巖見王有齡風流倜儻,又頗有文采。認為他將來大有作為,于是私挪了錢莊500兩銀子給他,讓他去奔遠大前程。 有銀子開道,再加上王有齡的確很有才干,所以他很快便升任浙江巡撫。王有齡投桃報李,利用職權為胡雪巖廣開便利之門。 胡雪巖借著王有齡的權力,從一個小小的錢莊做起,生意越做越大。 不僅開起錢莊分號,還涉足了許多別的行業(yè)。商號亦是越來越多,很快便成了浙江一帶有名氣的生意人。 原本胡雪巖還指望著靠左宗棠東山再起,但是這個夢想很快破滅了,因為左宗棠在征討法軍的時候生病去世了,而胡雪巖在絕望與無限怨恨中,生病去世。雖然胡雪巖不是李鴻章直接殺死的,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一代巨富胡雪巖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令人扼腕嘆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