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自述:我很好 大家好,我叫麥冬,學名叫麥門冬,也叫寸冬,我的藥用部分主要是根部,我具有滋陰、生津、潤肺、益胃的作用,主治體內水分不足。我既是一味可以和其他中藥朋友一起水煎的中藥材,也是一種可以直接用水沖泡、代茶飲用的日常保健品。 我屬于滋陰類的一種補益藥,主要歸在心肺和胃經當中,所以對陰虛有一定的補益作用。首先對心經來說,比如對于心陰不足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我有一定的作用;第二,對于肺經當中,由于肺陰虛導致干咳少痰甚至咳血,我也可以派上用場;第三,對于胃經,比如說人們由于熱病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導致的這個口渴、津虧,我也可以起到一個生津止渴的作用。 整體來說,我是屬于滋陰養(yǎng)血的一個藥物,我非常好,和其他的藥物配伍使用,可以治療很多陰虛疾病。 藥師:麥門冬和天門冬,注意二冬有區(qū)別 我們一般都會聽到“二冬”這個詞,其實就是麥冬和天冬,兩者都常作為“滋陰”藥材使用,所以會搭配在一起。要說起兩者的區(qū)別,其實更多在于天冬偏重于“清熱降火”,并有“滋腎陰”,“降腎火”的功效;而麥冬偏重于“潤肺寧心”,并有“養(yǎng)胃陰”,“止煩渴”的功效。 麥門冬飲子中的麥門冬又稱為麥冬,是一味歷史悠久的中藥。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已經將麥冬列為養(yǎng)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北宋藥學著作《本草衍義》中記載其能治心肺虛熱。清代著名中西醫(yī)結合專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麥冬能入胃以養(yǎng)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寧嗽。” 總的來說,中醫(y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癥。 麥冬和春天的約會 一年四季中,兩個季節(jié)最干燥,一個是春天一個是秋天,春季可以用麥冬嗎? 秋燥多是涼燥,因為天氣逐漸變冷了,秋燥是“干燥+寒涼”,潤燥的同時要注意溫養(yǎng),潤燥的藥物和春天不同。 而春天的干燥是“溫燥”,因為春天后面是夏天,氣溫逐漸升高,這個時候的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除了無痰干咳之外,一定有熱的征象,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簡單講,春天的干燥是“干燥+上火”,所以,這時候的潤燥藥物可以適當?shù)嘏浜锨鍩岬摹?/p> 春天最容易得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中醫(yī)里,肺對應的是白色,白色的食物也是春天潤燥的佳品,它們除了潤燥,還可以清熱作用,比如荸薺,藕,梨,甘蔗,銀耳,蘿卜,藥物里的麥冬,沙參,玉竹,蘆根, 白茅根等,都可以在春天用來潤燥。 春天的推薦:麥冬玉竹燉雪梨 麥冬玉竹燉雪梨,不僅清香可口,而且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 【原料】雪梨、麥冬、玉竹、百合 、銀耳、冰糖、枸杞 【做法】1、銀耳事先泡好,和麥冬玉竹一起放入鍋中文火煮; 2、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塊; 3、當銀耳煮到發(fā)粘的時候,放入百合、枸杞子和切好的雪梨塊,煮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 比如春季適用的:麥冬玉竹茶:用麥冬、五味子和玉竹適量,用水煎沸后,每日當茶飲,口干渴癥狀消失后即可停止。其中,麥冬味甘而微苦,能清養(yǎng)肺胃之陰,是中醫(yī)清泄肺胃,生津止渴的常用藥品。而《日華子本草》則稱玉竹可“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是麥冬滋陰生津的最佳搭檔。 麥冬泡水也是有很多禁忌的。 1、麥冬水不宜過量食用 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麥冬作為一種藥材,麥冬本身就是屬于藥性偏寒的草藥,我們如果的過量的服用或者長期的服用,是會對我們的脾胃造成損失。 2、麥冬不能和鯽魚或者木耳一同服用 我們要知道,麥冬是不能夠和鯽魚或者木耳一同服用的,因為這樣會影響藥效,尤其是木耳,同服不僅會失去藥效,而且會損害身體。 3、脾胃虛寒,以及脾胃虛寒導致的濕寒、濕痰患者,不能夠服用麥冬泡水 這也是和麥冬的藥性有關,所以,在喝之前最好是要經過醫(yī)生的診斷,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服用才能選擇服用。 4、未成年人禁止服用麥冬水 未成年人的身體還是沒有發(fā)育完全,脾胃也處于虛弱的階段,所以,服用麥冬水不利于未成年人身體健康。 5、出現(xiàn)異常停止服用。 |
|
來自: ll無為 > 《四季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