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幫群四起,北有晉商,中有徽商,南有潮汕商幫。 現(xiàn)在,晉商、徽商的輝煌都寫進了歷史,潮汕老板就走南闖北,稱雄海內(nèi)外,遍布全中國。 深圳,與潮汕相鄰,現(xiàn)在汕頭的一部分又劃入深圳特別區(qū),因此,深圳就有很多潮汕人。潮汕人很少有人在工廠打工,打工也多在潮汕人的廠和店,打著打著就當老板了。因此,深圳遍地是潮汕老板。 深圳有個農(nóng)批市場。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突然開放來了全國各地的人,需要供給蔬菜,深圳市就請鄰近的潮汕人來深圳種菜??墒欠N了一季,他們就不種了,就開始擺攤賣菜。深圳市政府受啟發(fā)開辦肉菜市場。來得人越來越多,肉菜市場不能滿足,就搞了個農(nóng)批市場?,F(xiàn)在,全國各地都有農(nóng)批市場,但中國第一家農(nóng)批市場就是深圳農(nóng)批市場。它是國有企業(yè),第一任總經(jīng)理是潮汕人,叫林家宏。 據(jù)說。當時深圳的白菜到了10塊錢一斤,荷蘭豆20塊錢一斤,泰國榴蓮100多塊錢1斤。那可是1988年,市政府決心非要搞個農(nóng)批市場把物價降下來,商業(yè)部門找了三個人,都不愿意做這賣果賣菜的事情。當時的深圳可是遍地是黃金,沒人看得起果菜小生意。找從部隊轉(zhuǎn)業(yè)不久的林家宏談,他卻很高興。 林家宏很快就選中了布吉的一片魚塘,9萬平方米,有人說太大了,賣果賣菜要這么大塊地。林家宏說,不大,靠近市中心還要再建一個。 1989年一期建成,24小時營業(yè),每天4000多輛車、交易客商1萬多人進出,日交易客2600多萬元,在里面做果菜生意的多是林家宏的潮汕老鄉(xiāng)。 做果菜起家,潮汕人又到深圳的角角落落去開士多店。 白手起家,小本生意,逐步做大,潮汕人的商業(yè)傳奇就這樣從深圳起家。 比如,近年來聞名國內(nèi)的與王石爆發(fā)萬寶之爭的寶能公司老板姚振華最早就是在深圳農(nóng)批市場賣菜。 老徐曾經(jīng)向潮汕老板提出一個問題:潮汕人為什么不嫌棄賣菜開士多店這種小生意,并且能夠從小做大? 他們說,潮汕人吃苦耐勞,最重要的是守得住。 做這種生意,確實要守得住。有的人守了幾個月,看看不賺錢,就守不下去了,關(guān)門走人另找門路。而潮汕人經(jīng)歷過這個困難期,互相傳遞信心,就守得下去,度過瓶頸期,守得密云不雨,守得云開日出。 最讓人佩服的是,潮汕人不只是天天堅守、年年堅守,而且每天24小時堅守。早晨天不亮就開門,晚上街上沒人了才關(guān)門,好像他們從來不睡覺,并且一直在店里守著。 潮汕人為什么能如此久久堅守?并且永不知厭煩和疲倦?而且每一個潮汕人都是這樣? 有個老板對老徐說,你看出一個門道沒有,不論開什么店、做什么生意的潮汕老板,不論大老板還是小老板,他們的面前都有一個功夫茶盤,有一把功夫茶壺和茶杯。 這功夫茶就是潮汕人永不知疲的神丹妙藥。 困了累了,喝一杯功夫茶,立即精神清爽,頭腦清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