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容縣姓氏來源之歸德州記述

 百越書苑 2019-04-14

容縣姓氏來源之歸德州記述

 

粵西、桂東南一些姓氏族譜記載來源于歸德州、歸德府、歸德村、歸德、桂德州、桂德、貴德州、德州、果德等音近之地名。譬如在廣東信宜市,金垌鎮(zhèn)的和氏族譜記載其祖先是來自于貴德州之狼兵;農(nóng)姓原居于廣西南寧桂德州,奉令來信宜西部平定叛亂,遂與同來的韋、李、陳、鄧等共5 人入籍信宜;尹姓記載原居青海省貴德州勒鼓巷村。據(jù)信宜韋方榮調(diào)查,信宜高坡、金垌、東鎮(zhèn)等地農(nóng)、韋、李、陳、鄧、尹等姓氏宗族都來自于狼兵,顯然與明代狼兵之大本營歸德州脫不了干系。

正如像珠璣巷一樣,歸德州也成為粵西、桂東南移民的一個符號,大概與明代數(shù)量龐大(見我的《 廣西歸德州考》的研究)的桂西歸德州狼兵長期駐扎戍守并留居這里有關(guān)。但是我們看到,記載為狼兵后代的地方志、族譜、口述文獻資料非常罕見,大多是因為他們虛構(gòu)了新的來源史,或只保留與歸德州音近之來源地名記錄,諸如歸德府、歸德村、歸德、桂德州、桂德、貴德州、德州等都存在是“歸德州”的可能性,在缺乏文獻資料的情況下,是指引我們做進一步田野調(diào)查研究的有益信息。所以本文就是把這樣信息歸納匯總,以供大家做參考。

 

李明杰編著的《容縣姓氏源流》有非常詳細的容縣姓氏來源的記錄。容縣一直是我研究狼兵重點關(guān)注的一個地方,主要是清光緒《容縣志》有詳細的明代狼兵記載,同時與我的狼兵家族《韋氏族譜》有很多相同內(nèi)容,能夠互相印證。但是狼兵《韋氏族譜》記載有多個支系分布在容縣,《容縣姓氏源流》“韋姓”當中卻沒有任何關(guān)于狼兵或歸德州的記錄,本書肯定存在許多缺漏。

以下羅列《容縣姓氏源流》中歸德州、歸德府、歸德村、歸德、桂德州、桂德、貴德州、德州、果德等地名信息的記錄:

1)容廂鎮(zhèn)七里村李定新,六王鎮(zhèn)譚螺村李定相。李定新明代拔貢生,于明天啟九年(1629年)攜眷從廣東貴德州大朗鄉(xiāng)到廣西容縣任庫司(管理錢糧)之職,歷時十多年,年老告退,擇居廂里七里村。其弟李定相襲兄之職。至今傳世二十一代。

2)靈山鎮(zhèn)華埌村李柱魁。原籍廣東貴德州,為謀生計,約于清順治晚期(1656年)來桂務農(nóng)落籍。至今傳世十四代。

3)石頭鎮(zhèn)水口村鄭閏。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鄭閏奉旨從河南省貴德州帶兵到廣西容縣討伐叛亂,殺敵有功,為守城官,撥給沒收賊三十戶田,屯墾駐兵,伴民耕種,維持地方治安,遂安家水源里甘沖村。至今傳世廿五代。

4)容州鎮(zhèn)河南村陳習元。原籍廣東歸德州白石村人,于明宣德年間(1426年)行商來到廣西容縣,落籍容城下南街,傳世至今已十七代。。

5)縣底鎮(zhèn)泗關(guān)村陳貴仲。原系廣東歸德州合龍村五府社人,明初以軍功授正千戶,奉調(diào)為容州泗關(guān)守衛(wèi),于明天順七年(1463年)二月來容,其后落籍泗關(guān)東瓜村。至今傳世十代。

6)縣底鎮(zhèn)泗關(guān)村羅貴仲。祖籍廣東歸德州合龍村五府社,于明朝天順七年(1463年)入籍廣西容邑,初居羅面里冬瓜,后遷辛里四關(guān)(今縣底鎮(zhèn)泗關(guān)村雍塘)定居,農(nóng)耕落籍,至今傳世廿三代。

7)靈山鎮(zhèn)天堂村黃昭桂、六王鎮(zhèn)六王村黃昭祥、黎村鎮(zhèn)同心村黃昭偉。黃昭桂祖籍廣東貴德州勒竹村,明朝萬歷癸已(1593年)正月初九日,為避禍亂,與弟黃昭祥、黃昭偉各自攜妻共同出走,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廣西容縣,兄弟分開,各自務農(nóng)落籍,至今已有十八代。

8)楊村鎮(zhèn)踏田村梁道清。梁道清號谷盛,是梁甘兢七世孫,先祖梁貢周任長沙府湘靈縣令而落業(yè)湘靈縣炎陵村。明洪武十五年,梁道清隨父入桂征瑤,駐籍廣西象郡桂德勒竹村。其時容州瑤亂,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六月初八日,隨祖父離象郡率兵來容守御,奉令征橫山、東瓜山、六青山三大瑤、永樂帝封其為武略騎尉容縣守備,授屯田廿四畝立業(yè),隨建宅落籍于橫山踏田,傳世至今廿六代。

9)六王鎮(zhèn)譚和村梁用芳。梁用芳號鎮(zhèn)容,生于明成化辛亥,公元1467年,隨軍平定廣西瑤亂,由廣東歸德州來容,后落籍波里夾頭村(六王譚和),繁衍至今二十世。

10)黎村鎮(zhèn)溫泉村郭子龍。郭子龍?zhí)桒P翔,生于元順帝廿四年,原籍河南省歸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千戶職奉調(diào)容州,指揮督帶兵勇,平定土著部落之反叛,鎮(zhèn)守地方,保一方安寧,因而落籍容州。解甲后定居面里青軍垌帝舍村(黎村鎮(zhèn)溫泉暗底)。

11)楊梅鎮(zhèn)坡濟村陸振庚。先祖籍居云南歸德州(今廣西平果縣)。陸振庚字鶴年(出生于明朝宣德五年三月十九日)世襲狼總,居住武靖州扶綏縣南門樓。明天順七年,陸振庚奉命出征容北岑三地叛亂,平瑤有功,封授武顯將軍,賜絕戶拋荒及沒收叛亂瑤民之水田野地,由狼兵耕種開墾,用以養(yǎng)兵,由此鎮(zhèn)駐容邑,從而最終籍居羅龍一里楊梅鎮(zhèn)坡濟,至今傳世十九代。

12)楊梅鎮(zhèn)六居村陸承禮。其父陸德崇原籍居云南歸德州(今廣西平果縣),明天順八年,因地方亂事逃到廣州后,隨叔陸熊至廉州(今合浦),十五歲到高州做雜貨生意,十八歲到信宜水口。后陸承禮從軍,在總督陶臻屬下當百夫長,明天順至天啟年間到廣西平亂,因戰(zhàn)功封綬驃騎將軍。奉旨鎮(zhèn)守容邑面里六湖、六居、橫山、關(guān)垌一方土地,因駐六居而落籍,至今傳世廿四代。

13)黎村鎮(zhèn)滿垌村黎仕華。黎仕華祖居北流沙垌鎮(zhèn)六秀村,其祖奕泰,原籍福建貴德州石子灘,官拜武進士,升授玉林千總,由閩入桂落籍北流。仕華于嘉靖六年(1527年)偕妻攜子法緣等三子,入籍容縣黎村滿垌,傳世至今十九代。

14)石寨鎮(zhèn)石城村盤朝珠,六王鎮(zhèn)大公村大山盤朝相,靈山鎮(zhèn)六圖村盤朝琪,黎村鎮(zhèn)石羊山大河塘盤朝璉,六王鎮(zhèn)蓮塘村土柱盤朝清。盤朝珠同胞兄弟原來由粵東遷居廣西南寧府貴德州(今果德縣)馬江所白牛垌,明天順六年(1462年)李天枝作亂,因避亂而遷至桂平縣平天嶺鐵帽山蛤蛇塘。成化年間,地方亂事,無法安生,成化廿二年二月(1486年),兄弟五人與親鄰梁、李、韋、陸幾姓,得到地方官府允準,發(fā)給通行證照,共同搬遷至容縣石頭灘(今石頭鎮(zhèn)石頭圩)落籍耕種,以后人丁增添人多地少,各自外遷,傳世至今三十二代了。

15)靈山鎮(zhèn)華埌村關(guān)一世。關(guān)一世名字生終失記,原籍廣東歸德州石巷村勒社,因干戈擾亂,生計無著,逃入桂,流徙來到容縣靈山華埌新村塘邊,開荒種植,艱苦謀生立業(yè)。

16)岑德璋宗派世系。進居于黎村鎮(zhèn)之岑氏先祖名字岑德璋,為明代前期進駐廣西歸德州之武官,天順七年(1463年)閏七月,奉旨領(lǐng)兵至北流平定叛亂,其后即落籍于北流丹花村,清朝后世子孫分別遷徙黎村鎮(zhèn)務農(nóng)立業(yè)。

17)浪水鄉(xiāng)白飯村農(nóng)顏政。農(nóng)顏政祖先農(nóng)申欽為官廣西南寧果德縣。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奉命領(lǐng)兵到廣東信宜平亂,遂落籍信宜,傳至九代農(nóng)顏政,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兄弟分居,各自謀生,即遷移到容縣羅權(quán)村務農(nóng),至其孫農(nóng)瑞通遷居浪水鄉(xiāng)白飯村,至今傳世九代。

18)石頭鎮(zhèn)甘沖村賓汝莊。其先祖賓宥聚原居廣東省南雄府歸德村珠璣巷,元明交替戰(zhàn)亂,避亂遷居廣西潯州府平南會一里(今六陳)賓村開創(chuàng)基業(yè)。傳至九世賓汝莊于康熙年間(1708年前后)遷至容縣水源上里(今石頭鎮(zhèn))甘沖村務農(nóng)落籍,傳世至今十二代。

來源于這些地名的姓氏宗族,軍事原因所占比例最高(10個),其次為務農(nóng)(6個),剩余為經(jīng)商(1個)、為官(1個),而且有部分就確認為果德縣、平果縣?!度菘h姓氏源流》也有明代容縣衛(wèi)所的部分姓氏記錄,除了衛(wèi)所軍士,狼兵也是為軍事目的而來。據(jù)1996年版《平果縣志》記載:“民國48月,果化、歸德土州改流置果德縣。民國23年,思林縣治遷到榜圩,易名平治縣。1951年果德縣與平治縣合并置平果縣?!睔v史上,南宋到民國還存在有一個歸德州、歸德府,在今日河南商丘,不過正如信宜尹姓說其宗族來自于青海省貴德州一樣,其實也不過是狼兵一員,皆因同音字而牽扯到古代青海的貴德州去了,河南歸德州之類的想必也是如此。至于廣東、福建之歸德州,則是虛構(gòu)出來的了,歷史上并無此地名。這些地名的出現(xiàn),應該也是古代壯族人“漢裔”思想在作祟。當然其中的盤、黎、關(guān)姓是比較典型的瑤族姓氏,為何牽扯上歸德州,有待繼續(xù)調(diào)查。

《容縣姓氏源流》中與明代軍事有關(guān)的姓氏還有馮、陳、馬、杜、黃、鄧、洪、龔、劉、譚、覃、申、浦、鳳、尹等,其中陳、馬、杜、洪、龔、覃、申、浦、尹等為衛(wèi)所軍官,其來源福建、江西、陜西、安徽、湖南、浙江、廣東、廣西各省。而馮姓,在20185月的《玉林日報》“您貴姓”專欄的“馮姓”中介紹:“馮國材容縣馮氏入鄉(xiāng)始祖,原系福建省貴德州莆田縣胡連珠璣巷甘塘社下人士?!泵骱槲涠辏⒚T國材率兵馬前來討伐岑溪縣、容縣匪寇而定居,此又見有“貴德州”。而南方鳳姓多為瑤族姓氏。

我們在《容縣姓氏源流》卻幾乎看不到清朝光緒《容縣志》中記載的狼兵黃姓、韋兩個大家族的身影,更看不到來源于瑤族的姓氏身影。不過,作者在本書后附有 “容縣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狀況”一文,記述了歷史上的壯人、瑤民,據(jù)光緒志狼兵于明萬歷元年大部分已調(diào)回歸德州,只有少數(shù)人留居,比如楊梅鎮(zhèn)之平瑤狼總陸氏。瑤民的部族首領(lǐng)姓氏則有梁、黃、關(guān)、劉、張、曾、駱等。

文獻資料證明,容縣應該仍然有不少狼兵后裔,以我最熟悉、收集資料最多的韋氏宗族來舉例。

1)覃富鑫《大北流族譜》記載,北流附城橫石韋姓先祖十三兄弟,為避亂,于明末從福建貴德州大村榕木遷出,其中韋功恩遷容縣十里大南。

22012年容縣大萃漢朝丞相韋賢、明朝兵部尚書韋會國大將世系《韋氏族譜》記載其初世入容祖韋良靈將軍從信宜遷居容縣面里楊村,共有八子分居各縣,其子清朝進士文官韋永泰功成名就,從楊村遷居十里大南。

陸川、北流、化州、容縣韋姓編輯的《韋氏族譜——山濤系遠公分冊》(2014年秋?。┯涊d:“容縣靈山鎮(zhèn)黨中村中彩組石頭浪韋氏族譜原文如下:'始祖良靈生于明正德乙巳年七月初一日酉時。三妻妾:林氏、劉氏、續(xù)黃氏。吾祖乃自貴德州、珠磯巷新安土地,自帶響令白馬遷都來自廣東高州府、羅定州西寧縣石根寶崇善都、雞卵甲木桐村雷劈社新安土地,后遷往信宜五?甲庸垌村德亮都住址,耕讀為業(yè)、數(shù)載安居而天下太平也。后至隆慶年間,攜妻兒孫子遷至廣西梧州府容縣一里黎村平車垌嚴山堡永平村甘棠社安樂土地住地址安居?!?/font>

從韋良靈的事跡和來源“貴德州”上看,我認為這個家族也是狼兵。

3)關(guān)于容縣松山鎮(zhèn)松山村之韋氏,《容縣姓氏源流》記載:

韋會盟世系。韋五嗣,號耀光,字會盟,元末時人,由廣西宜州徙平南縣武林鄉(xiāng)勞莫里,明正德年間,其九世孫韋民育、韋民耕、韋民選、韋民明。

松山鎮(zhèn)儒地村韋應懷。韋應懷本姓覃,為韋一處抱養(yǎng)而改姓韋,是韋民耕之七世裔孫,約于康熙中后期1687年前后,由平南平山盧村遷居容縣水里儒地村,自稱“覃韋”。至今傳世十八代,裔衍同里臣村、柳村、柏木、下河等村屯。

根據(jù)桂平金田鎮(zhèn)理村《宗支部》記載:

至廣西梧州容縣立業(yè),后分上(至)潯州平南城,散入木棉、都興寨嶺居住。我始祖一新公由寨嶺遷上(至)桂平宣二里理村保安李護社處立宅居住,開墾田土立納(業(yè)),韋本宗戶遞年夫三抽一、五抽二,在世反亂,當夫不起,情愿送糧田歸與總兵,我先祖乞求總兵睇當夫勇,遞年納回租谷矣。

這些序言說始祖一新公從廣東到容縣,又到平南木棉、都興寨嶺,再遷桂平理村,原有“當兵馬夫田耕種”、“本宗戶遞年夫三抽一、五抽二”,后寧愿“送糧田歸與總兵”而當平民交租谷。實際上這些都表明理村韋姓是“留守各地,護民耕守”的狼兵。在唐曉濤的著作《俍傜何在——明清時期廣西潯州府的族群變遷》中,平南縣木棉村也是處在狼兵的大峽巡檢司里。松山,韋氏族譜》中韋一新、韋一處為同輩兄弟,松山韋一處家族顯然也屬于狼兵,而不是什么廣東來的。

另外,在《韋氏族譜——山濤系遠公分冊》中對“韋應懷”又有記載:“在上祖根源、祖業(yè)開基一文中已講到遠公三、四世孫等一行人帶兵平寇到粵西、桂東南等地。同時北流扶新族譜載有:'四世祖韋安——韋義四子特授容縣正堂,祖妣覃、封氏。覃氏生二子元慶、元葵,封氏生一子應懷?!北绷鞣鲂屡f族譜與《容縣姓氏源流》有天壤之別,究竟誰是誰非,有待我們?nèi)プ龈M一步的田野調(diào)查。

 

20181230日于茂名之桐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