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劭 要編成一本小集倒還不難,難的是編成后要起一個集名,更難的是還要寫一篇序文,兩者常是使我傷足了腦筋的苦事,但是不起和不寫都又不行,只好未能免俗,照例行事。 起個名終究僅僅三四個字,但也很有講究,不說世界的,即在中國古往今來,文人學(xué)士所寫的書不知多少,也就有了恒河沙數(shù)的集名,我看也沒有什么特別了不起的,所以我只是隨便拈取四個字,叫作“向晚漫筆”。 前兩字有些蕭瑟之氣,年齡真的已經(jīng)“晚”了,連“向”字都不切實際,若是從此收拾筆墨洗手不再干這個勾當(dāng),那確是最后的一個集子了。看官們未必管這種心情,而我自己當(dāng)然是加倍珍惜的。 不知怎的,我特別歡喜李商隱的詩,倒并不欣賞他迷迷糊糊的七律無題詩,而傾倒于他的絕句,七言截句固好,五言的更好,“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倍嗝春玫那锾焓捝跋蠛?!估計義山寫這二十個字時,不久便就下世,一代才人,存世只有四十多年,而我則已多出了他一倍,“死無他恨惜我遲” 而已,毫無忌諱之意。 由書名說到內(nèi)容,所收文字,都是近二三年來為報刊雜志而作,一無宗旨與意圖,且非為出集子而寫,故羌雜無序,若是按時間編序倒還簡便,可惜須得編體,便麻煩得多。把它們硬行分類,勉強成為四輯,第一輯是說近代人物和掌故。第二輯為職官趣談。第三輯,不大在行地談?wù)勎淖趾瓦^去文壇情況。第四輯則是住了八十多年的上海一些老話。在第一輯的扉頁上,我弄了一些小狡獪,題為“Y.2K的人和事”,希望排校的時候不要忘掉“2 ”字前一個黑點的存在,因為“Y2K ”這個最新的符號是代表2000年,前面的Y 代表“年”,后面的K 代表“千”,中間的“2 ”代表二個千年,則我在“2 ”之前加上一個黑點,便是十分之一的二千年,正是稱為近代的二百年了。 這一輯所收文字涉及年代,上不逾道光季年,下限止于今日,二百年取其成數(shù)。 照例這篇小序到此可已告結(jié)束,但還要說些廢話。古今中外替別人作序或自行寫序的可謂多矣,但我看沒有一篇寫得好的,即使千古名作太史公《史記》的自序也嫌它太嚕嗦,但寫得最出色卓絕千古的,我以為只有施耐庵的《水滸》一篇自序。此序極短,從頭到尾沒有一字涉及《水滸》的內(nèi)容,只說晚上多有友人來談天,風(fēng)雨作時或來或不來,以及人生什么年齡應(yīng)該結(jié)婚,否則就不必再娶之類的閑話,更無一語說宋江如何如何,李逵、林沖如何如何,那真是天地之奇文! 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如我上面所寫,嚕嚕嗦嗦,只是一些廢話罷了。只可惜現(xiàn)今重印的《水滸》多把此序刪去,不知是何緣故? 寒舍倒有幾種近印的《水滸》,都不載此序,而有自序的都已付劫火秦灰,讀過已幾十年,記憶不清,姑記其大概,借以掩寫不出好序之陋云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