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丸,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胃功效。用于痰濕停滯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二陳丸”是一個古方。 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其是治療痰濕的要方,故有“治痰通用二陳”之說。
晚清醫(yī)家凌奐責(zé)令其子凌綬曾編校的《飼鶴亭集方》一書中,改為丸劑,名“二陳丸”。根據(jù)2005版《中國藥典》中二陳丸的處方,改橘紅為陳皮。由于陳皮和半夏是二陳丸中的主藥,方中又以陳半夏為最佳,因此稱此藥為二陳丸。
照例說一下組方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炙)
方中以半夏為君藥,取其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jié)。陳皮為臣藥,理氣燥濕,使氣順而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濕祛而脾旺,痰無由生。使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可潤肺和中。諸藥相合,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胃之功。
從二陳丸這個基礎(chǔ)方,可加減變化出不少類方,它們各具有不同的適應(yīng)證?,F(xiàn)從理肺化痰、和理脾胃、鎮(zhèn)靜安神三個方面加以歸納,列簡表如下:
理肺化痰
1.六安煎
二陳湯加杏仁、白芥子,具有宣肺、降氣、化痰之功效。
用于風(fēng)寒咳嗽,及非風(fēng)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2.杏仁散
二陳湯加杏仁、紫蘇、前胡、枳殼、桔梗、生姜、大棗。
具有宣肺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寒熱、咳嗽、痰多。
3.清氣化痰丸
二陳湯加杏仁、南星、枳殼、瓜蔞、黃芩。
具有清熱、宣肺、化痰之功效。用于肺熱、咳吐黃痰。
4.金水六君煎
二陳湯加當歸、熟地。
具有補腎、養(yǎng)肺、化痰之功效。用于久咳痰多,肺腎兩虛。
和理脾胃
5.香砂二陳丸
二陳湯加木香、砂仁
具有理氣、和胃、止嘔之功效。用于胃不和,脘痛,嘔惡。
6.平胃二陳丸
二陳湯加蒼術(shù)、厚樸
具有和胃、燥濕、化痰之功效。用于脘腹脹痛,嘔惡,舌苔白膩。
7.理中化痰丸
半夏、茯苓、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
具有溫中化痰之功效。用于脾胃虛寒,咳痰,嘔惡。
8.保和丸
陳皮、法夏、茯苓、六曲、山楂、萊菔子、連翹
具有和胃消食之功效。用于傷食、胃氣不和。
安神鎮(zhèn)靜
9.溫膽湯
二陳湯加枳實、竹茹、大棗
具有化痰、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虛膽怯,驚悸失眠。
10黃連溫膽湯
上方加黃連
具有瀉火、化痰、安神之功效。用于痰熱盛,驚悸,失眠。
11.導(dǎo)痰湯
二陳湯加南星、枳實
具有化痰、鎮(zhèn)痙之功效。用于痰厥昏仆。
12.滌痰湯
上方加人參、菖蒲、竹茹、大棗
具有化痰、開竅之功效。用于中風(fēng)、舌強不語。
13.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二陳湯加白術(shù)、天麻
具有化痰、熄風(fēng)之功效。用于風(fēng)痰眩暈。
中醫(yī)是,辯六經(jīng),識八綱,隨病癥而施藥,一人一方。任何方劑都有禁忌之處,還需在醫(yī)師辯證,不可自行盲目服用。身體諸多表癥皆發(fā)于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dǎo)致會導(dǎo)致諸多病癥從而五行失守,調(diào)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亂投醫(yī)一股腦的出現(xiàn)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單一調(diào)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diào),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