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之前,蘋果公司的筆記本分為PowerBook和iBook兩個系列。它們當時搭載的是IBM的PowerPC處理器。PowerBook定位高端,配置較高;iBook則定位主流,配置稍低。 2006年1月11日,喬布斯在MacWorld 2006大會上發(fā)布了新一代采用Intel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產品——MacBook Pro,用來取代PowerBook G4產品線。到了同年5月,MacBook隨之誕生,自然而然的取代了iBook G4的位置。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MacBook的發(fā)展歷史。 2006年的MacBook Pro ![]() 2006年第一代的MacBook Pro所使用的Intel酷睿雙核處理器各可達1.83 GHz、2.4 GHz或2.5 GHz,80 GB、100 GB、或120 GB的硬盤;ATI Mobility Radeon X1600顯示卡;RAM最大可擴充至2GB;15.4英寸、1440*900分辨率的屏幕或17寸、1680*1050分辨率的屏幕;并內建iSight。 搭配Apple Remote、Mac OS X v10.4.4系統(tǒng)與iLife軟件。MacBook Pro并新增了電源裝置,可輕松收納的吸磁式的電源轉接器MagSafe,背光鍵盤,與觸控板。2.54公斤(15.4寸)或3.1公斤(17寸)的重量,如15寸PowerBook的外觀,但機身僅2.59厘米(1英寸)薄。 2006年的MacBook ![]() MacBook采用了Intel的1.83GHz酷睿雙核處理器,配備了13.3英寸、1280x800分辨率的屏幕,并用Mini-DVI取代了iBook上的Mini-VGA接口,同時首次采用鏡面屏,將金屬機身換為聚碳酸酯外殼。 ![]() 當時,如果你愿意的話還可以多出150美元買到黑色的版本,這是之前蘋果筆記本系列不曾使用過的顏色。 2008年初的MacBook Air ![]() 2008年1月16日,在 Macworld 2008發(fā)布會的最后,喬布斯抓起了一個信封,拿出了一款全新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時尚纖薄的MacBook Air ,最薄處0.16英寸(約4mm),最厚處為0.76英寸(約19.4mm)。 MacBook Air所營造的視覺上的美感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之薄主要源自于LED屏幕和特殊處理器的采用,它所采用的處理器是Intel專門為蘋果定制的,這種定制的處理器也屬于酷睿2系列,但是面積比標準的酷睿2處理器要小很多,功耗也要低不少,這種定制的酷睿2處理器的應用,不僅有益于筆記本電腦的輕薄,也為良好散熱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使它成為了Mac系列電腦中發(fā)熱量最小的電腦。 MacBook Air是并非注重性能的人們的首選,而且為了做到足夠輕薄,它的擴展性能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有1個micro-DVI、1個USB 2.0、1個耳機插孔、以及1個MagSafe電源接口。2008年末的MacBook Pro ![]() 2008年的時候,蘋果調整了MacBook產品線,并在同年10月引入了兩項重要性的設計:除了一體成型機身,另一個就是多點觸控板。 全鋁式一體成型設計的引入,使新的MacBook Pro擁有更加堅固耐震的機身。這種設計是將一整塊鋁合金材料切削成一體成型機身,與之前的設計相比,它減少了筆記本的拼接部件,使機身看上去更加完整。 MacBook Pro的多點觸控板在當時算得上一項重要的改進。蘋果將觸控板與按鍵融合了在一起,一整塊觸控板看上去更加簡潔美觀。更重要的是由于觸控板驅動在Mac OS系統(tǒng)下得到了較好的優(yōu)化,使得當時的觸控板有了更好的體驗。 這一年黑色聚碳酸酯機身的MacBook停產了。 ![]() 此外,該機還移除了13英寸MacBook Pro上的SD卡槽和FireWire 800端口,并且采用了難以更換的內置式電池。 2011年中的MacBook Air![]() 2006年后,蘋果筆記本一直有三個系列:主流配置的MacBook系列、注重輕薄的MacBook Air系列以及主打性能的MacBook Pro系列。11年之前MacBook與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一直處于和平共處狀態(tài),它在2011年7月份停產了。 在停產之前,MacBook也經歷過改進,比如09年末時用回聚碳酸酯一體成型機身,換用更快的CPU和性能更好的集成顯卡。但是由于與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有了產品重疊,還是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11年新推出的MacBook Air采用Intel酷睿i5處理器,2GB運行內存和64GB的固態(tài)硬盤,并配備了2個USB 2.0插口。這款設備被認為是取代了當時已停產的MacBook。 2012年中的MacBook Pro 2012年6月12日,蘋果在美國舊金山WWDC 2012大會發(fā)布了全新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新款分為13英寸、15英寸以及15英寸Retina(視網膜屏幕,意即用戶裸眼無法分辨出屏幕上的像素點)三個版本,其中,只有15英寸Retina為全新設計產品,其余仍舊為老模具配置升級機型。 此新設計使厚度接近MacBook Air轉軸處厚度,并不再內置Superdrive、Firewire及RJ-45以太網插孔,并全面改用SSD。重量及厚度比舊款13英寸MacBook Pro還輕薄,允許用戶自行擴充存儲器及硬盤,此新款MacBook Pro參考MacBook Air改用特殊規(guī)格的梅花型螺絲,一般用戶難以自行拆解。 ![]() 除了輕薄以外,15款MacBook還采用了USB-C接口以及Force Touch觸控板,通過Force Touch這項新的觸控技術,設備可以感知輕壓以及重壓的力度。 該機的重量僅為2磅、厚13.1毫米、并且配備了高分辨率的Retina顯示屏、以及全新結構的鍵盤。 2016年末的MacBook Pro ![]() 2016年10月28日,蘋果發(fā)布了新款MacBook Pro,外觀上:蘋果LOGO不能發(fā)光,有深空灰和銀色兩種配色可選,屏幕分為13與15英寸兩種規(guī)格,機身要比以往纖薄了17%。 在這次MacBook Pro的升級上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觸控功能按鍵區(qū)域的加入,它被蘋果命名為“Touch Bar”,以此替代之前的功能鍵,整體給人感覺非常炫酷,而且功能可以說非常強大,可以看出這次蘋果對于MacBook Pro大刀闊斧的改革。 Touch Bar的鍵盤面板其實為Retina屏幕條,而且支持多點觸控,控制區(qū)甚至可以將你的相冊顯示在上面,它能夠對手勢和輕觸操作作出反應,能夠根據使用的軟件,調整功能和UI,軟件自適應,比如Safari中可以顯示書簽、搜索、返回、以及新建標簽頁按鈕。 對于2016款的MacBook,蘋果原計劃為其增加Touch ID指紋識別和第二個USB-C接口,但最終出于成本考慮,蘋果只是在顏色上做了改變,以及常規(guī)的性能升級。 全面屏MacBook 2017年末,設計師Aurelien Salomon打造了一款無邊框的MacBook筆記本,概念上和目前的手機全面屏設計極為相似,整體觀感十分驚艷。 這位來自加拿大的設計師將MacBook屏幕的左、右和上邊框都進行了極窄風格的設計,甚至窄至接近無邊,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帶有圓角的矩形。 此外,隨著屏幕的變化,全面屏MacBook運行的MacOS系統(tǒng)也進行了一些優(yōu)化,類似iOS 11的設計讓界面看上去更加簡約。配合全面屏設計MacBook,可以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