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毅聊財稅 2019-04-08 21:46:38 本次增值稅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方面就是對生產、生活服務業(yè)一般納稅人實施加計抵減政策,以確保所有行業(yè)納稅人稅負都有所降低,政策是非常有利于納稅人的,可是這個會計處理就有點麻煩了。 針對怎么進行會計處理,目前,各路神仙可謂是各顯神通,但是觀點也是莫衷一是,本人列舉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計提加計抵減時計入借方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貸方其他收益或者資產科目舉例如下: 某企業(yè)屬于加計抵減行業(yè),2019年5月不含稅銷售額為200萬元,購買辦公樓不含稅金額為100萬元(資產相關),購買物業(yè)服務不含稅10萬元,則考慮加計抵減,不動產一次抵扣,應繳納增值稅12-9.6×1.1=1.44萬元,其會計處理為: 取得收入: 借:銀行存款 212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2 取得進項: 借:固定資產-辦公樓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9 貸:銀行存款 109 借:管理費用 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0.6 貸:銀行存款 10.6 加計抵減: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 0.96 貸:其他收益 0.06 固定資產-辦公樓 0.9 同時,企業(yè)如難以區(qū)分則整體計入其他收益。 月末結轉: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 1.44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 1.44 次月繳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 1.44 貸:銀行存款 1.44 筆者點評:這種處理簡易,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是如果企業(yè)長期銷項與進項倒掛,那么實際很長時間,企業(yè)無從享受加計抵減的優(yōu)惠,那么過早計入其他收益科目,可能會使企業(yè)所得稅的過早繳納。第二,加計抵減一開始就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中核算,那么月底必須結轉至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中,如果出現不能實際抵減或者不能完全抵減的情況,會影響到下個月的增值稅核算。 二、增設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科目,核算計提的加計抵減稅額,同時計入其他收益科目,實際抵減稅額時,從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中轉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加計抵減)中 舉例說明: 善美智公司2019年4月份銷項稅額10.5萬元,進項稅額10萬元,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金額1萬元。 月底,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為0.5萬元,當月計提加計抵減額1萬元可以用于實際抵減0.5萬元,期末余額0.5萬元就是加計抵減結余金額。具體分錄: 計提: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1萬元 貸:其他收益 1萬元 實際抵減: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加計抵減) 0.5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0.5萬元 2019年5月,善美智公司進項稅額20萬元,銷項稅額25萬元,不考慮加計抵減應交增值稅5萬元。上月加計抵減余額0.5萬元轉到當月,本月可以計提2萬元加計抵減,可抵減總金額2.5萬元當月可全部抵減,抵減后應交增值稅=25-20-2.5=2.5萬元。 計提: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2萬元 貸:其他收益 2萬元 實際抵減: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加計抵減) 2.5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2.5萬元 筆者點評:第二種處理方式比第一種更加合理,可以準確核算計提的加計抵減的余額,結轉時在會計科目上也更加清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仍然沒有解決過早計入其他收益的問題。 三、增設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科目,但是貸方先行計入遞延收益中,實際遞減時在計入其他收益或者營業(yè)外收入 沿用第二種觀點例子 善美智公司2019年4月份銷項稅額10.5萬元,進項稅額10萬元,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金額1萬元。 月底,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為0.5萬元,當月計提加計抵減額1萬元可以用于實際抵減0.5萬元,期末余額0.5萬元就是加計抵減結余金額。具體分錄: 計提: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1萬元 貸:遞延收益 1萬元 實際抵減: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加計抵減) 0.5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0.5萬元 借:遞延收益 0.5萬元 貸:其他收益(營業(yè)外收入)0.5萬元 2019年5月,善美智公司進項稅額20萬元,銷項稅額25萬元,不考慮加計抵減應交增值稅5萬元。上月加計抵減余額0.5萬元轉到當月,本月可以計提2萬元加計抵減,可抵減總金額2.5萬元當月可全部抵減,抵減后應交增值稅=25-20-2.5=2.5萬元。 計提: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2萬元 貸:遞延收益 2萬元 實際抵減: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值稅加計抵減) 2.5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加計抵減 2.5萬元 借:遞延收益 2.5萬元 貸:其他收益(營業(yè)外收入)2.5萬元 比較了這三種處理方式,筆者感覺還是第三種最為合理,當然了還可以優(yōu)化,比如實際抵減時,不計入當期損益,可以沖減資產價值等。這就是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了。 總之,還是希望財政部會計司盡快出臺文件,規(guī)范處理,如果還沒有出臺,建議先行按照第三種處理方式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