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3 詩詞君初讀這兩句詩,是在前日的午后。當時,窗外陽光煦暖,偶爾傳來一兩聲鳥鳴。不知怎的,身處鬧市的詩詞君,剎那間好像來到了一片幽林,甚至聞到了落花的清香,聽到了流水的叮咚……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短短十字,捧給人一個美好的春日。試問,除了古詩詞,還有什么能做到呢? 話不多說,來看全詩: 音樂版權屬原作者,僅供欣賞 闕 題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唐·劉昚虛 解析 “闕題”即“缺題”,詩本來有題目,但在流傳的過程中丟失了,故稱。 作者劉昚[shèn]虛,盛唐詩人,風情高逸,不慕榮華,與孟浩然交好,其詩風也與孟相似,“清微淡遠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闕題》即很好地體現(xiàn)出他的這種風格。 通讀全詩可知,詩人寫的是尋訪“讀書堂”過程中的所見所感。但詩一開始就結束了行程,言“道由白云盡”,意即爬到白云深處,道路便走到了盡頭,可見讀書堂所處地勢之高峻。 路雖然走完了,但詩心還在繼續(xù)。這一路,溪水蜿蜒而流,兩岸春景也隨之變換,真是“春與青溪長”。 那么,春景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以下二句“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即承上開始細細寫來。 落花飄流于水面,逐流水而漸行漸遠,清香自然也隨之遠去?!半S”字,有很強的感情色彩,花逐流水,本無意為之,但用一個“隨”字,好像是說落花有情,故意跟隨流水似的。其實,此刻追逐流水的不止有落花,還有詩人自己,他不是正在緣溪而行嗎?由此,他才一路皆能聞到花香,可以說是很愜意了。 這兩句的妙處不僅在于寫景如在目前,還在于它暗含的一種美好的感發(fā)特質(zhì)。 比如,一個女孩對你說“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那她是什么意思呢?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途中時而會遇到美好的人或事物,但這些美好畢竟只是路過,終究會消失的。不可否認的是,美一旦走進人的心里,就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經(jīng)年之后,當你回首走過的路,必定幸福滿滿,仿佛剛聞了一抹落花香…… 好了,就此打住,自己滿滿意會吧~ 接著看,“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二句,寫讀書堂周圍的景物?!伴e門”表明人跡罕至,“深柳”可見環(huán)境清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讀書,書堂主人才可專心致志研究學問。 最后二句“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進一步突出讀書堂之深窈。“白日”照應“春”字,“清輝”照應“幽映”,結構嚴謹。 需要注意的是,全詩看起來是一首五律,其實是五古,不用諧律,彌見古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