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的文人才子,有些被我們所熟知,可還有一些有才卻未有名,至少不被現(xiàn)在的大眾所了解,比如說清代的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他與張問陶,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還與與遂寧人張問陶,眉山的彭端淑合稱“清代四川三大才子”。李調元在詩文和戲曲方面確實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于他在對聯(lián)方面的故事。 ![]() 李調元在七歲時作了一首詩《疏雨滴梧桐》:“浮云來萬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也是因為這首詩,李調元被稱為“神童”。曾經(jīng)有一次 ,李調元的父親指著屋頂上正在織網(wǎng)的蜘蛛出了一個上聯(lián)“蜘蛛有網(wǎng)難羅雀”,聽到上聯(lián),李調元很快就給出了下聯(lián)“蚯蚓無鱗欲變龍”。后來,父親又給李調元出了個上聯(lián)“曹子建七步成詩”,可是一時間李調元卻沒能想到合適的下聯(lián),就對父親說“李調元一時無對”。李調元本來想表達的是自己對不出下聯(lián),可是父親卻笑著說好對好對,這確實也是難得的好對子 當時的李調元尚且年幼,卻有如此才華,想想自己小時候在干嘛,這就是別人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的對比啊! ![]() 成年后的李調元踏入了官場,而且自己也是名聲遠揚。有一次,李調元到川中游玩,走到了一座山上的廟宇那,這座廟宇的方丈,很早就聽說過李調元的大名,得知他來到這座廟宇,就跟粉絲見到了偶像差不多,很是激動,先是帶他參觀寺廟的里里外外,又準備一桌好菜來招待他,當然沒有酒。在席間,方丈幾次欲言又止,李調元看出了方丈有事卻不知該如何開口,就主動詢問。原來是這座寺廟流傳有一幅畫,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是先前廟中的長老所畫,畫的是荷花,可能這位長老是希望自己也能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吧。 ![]() 正好當時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到此游玩,這位長老就請?zhí)撇⑿蕾p這副佳作,并且在此上留墨,唐伯虎也沒有推辭,大筆一揮,就在上面寫下了“畫上荷花和尚畫”七個大字,這明顯是一副回文聯(lián)的上聯(lián),但卻未見唐伯虎題出下聯(lián),長老正要詢問,唐伯虎就已經(jīng)放出話來,在他離開之后,若是有人能夠對出下聯(lián),他一定是當今的奇人。? ![]() 可是幾百年過去了,仍舊沒有人對出合適的下聯(lián),方丈聽聞過李調元文采出眾,此次又機會難得,便想讓他試上一試。李調元一聽,也有了興趣,就隨著方丈去取出了畫,果然看到了唐伯虎的真跡。然后,李調元就向方丈借了筆墨,并在上聯(lián)旁邊寫下了“書臨漢帖翰林書”的下聯(lián)。最后,這幅畫成了寺中的鎮(zhèn)寺之寶,一直懸掛在方丈的房中。
|
|
來自: 昵稱413468 > 《楹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