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可曾想過此生將如何度過?我想過,但不是閃著金光的榮耀和未來,只是每一天該怎么活。 兩年前,經(jīng)反復(fù)斟酌,確定下三點: 第一、快樂是主題,不想悲悲戚戚過一輩子。 第二、不“好高騖遠(yuǎn)”,珍惜當(dāng)下每一天,珍惜身邊每一個人。 第三、盡量跳出他人的期許,依照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生活。 總之,就是向死而生,也向暖而生,在變老的路上,將余生過好。 ——努力珍惜每一天的古典君 人生如一場旅行, 沿途的風(fēng)景, 以及欣賞風(fēng)景的心情, 遠(yuǎn)比目的地更重要。 三毛說: “我來不及認(rèn)真地年輕, 待明白過來時, 只能選擇認(rèn)真地老去。”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 青春年華終會老去, 人力既無法抵御時間的流逝, 何不在變老的路上, 過好余生,不留遺憾。 01 變老的路上,以平常心生活 一人問慧海禪師:“您是有名的禪師, 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 惠海法師答:“有?!?/p> “是什么呢?” “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 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p> 這人不解:“這算什么與眾不同, 每個人都這樣,有何區(qū)別?” 慧海微微一笑,說道: “當(dāng)然不一樣! 他們吃飯時想著別的事,不能專心; 他們睡覺時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wěn); 而我該吃就吃,該睡則睡, 一心不作二用?!?/p> 惠海法師見此人依舊一臉疑惑, 繼續(xù)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 他們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華榮寵, 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 也因此迷失自我,丟了平常心?!?/p> 饑來食,困則眠, 熱取涼,寒向火。 一顆平常心即是順其自然, 一無造作,了無是非取舍, 只管行住坐臥,應(yīng)機接物。 人活一世,不必強求, 萬事隨緣,坦然面對生活, 名利心淡點,攀比心舍點, 將一顆心放平,人生才能從容。 02 變老的路上,有時要難得糊涂 寫下“難得糊涂”的鄭板橋說: “聰明難,糊涂亦難, 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 放一著,退一步, 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p>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抱樸守拙, 大事精明,不含糊, 小事上要難得糊涂, 學(xué)會以樂觀豁達(dá)的心態(tài)對待人事。 《紅樓夢》里精明能干, 八面玲瓏的王熙鳳,最終卻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而來自鄉(xiāng)村的劉姥姥, 卻深諳難得糊涂的處世智慧。 鴛鴦和王熙鳳為逗賈母開心, 故意捉弄她,事后二人向其道歉, 劉姥姥卻說:“姑娘說那里的話? 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 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 不過大家取笑兒。 我要惱,也就不說了?!?/p> 小事上不計較,大事則清醒, 賈府?dāng)÷?,巧姐被賣, 她想盡辦法將其救回。 糊涂是什么? 孔子說是“中庸”, 老子說是“無為”, 莊子說是“逍遙”。 而難得糊涂是, 一種心態(tài),一種修養(yǎng), 一種策略,一種智慧, 是謹(jǐn)言慎行、藏巧于拙。 人要看淡一點,糊涂一點, 快樂就會多一點。 03 變老的路上,過好當(dāng)下 寺院里,一小和尚, 每天清晨都要掃院中落葉, 秋冬之交,落葉紛紛, 增加了清掃難度, 這讓他很是頭疼。 后來,一大和尚出了個主意: “你在打掃前,先用力搖樹, 讓樹葉都搖落,這樣后天就不用掃了?!?/p> 小和尚一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猛搖樹枝, 賣力打掃,滿心歡喜的過了一天。 次日,他去院中一看, 滿地落葉,一如往日。 看著沮喪的小和尚, 老和尚開導(dǎo)道: “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 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這世上,好多事都不能提前, 惟有活在當(dāng)下,不計得失, 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 正如林清玄所言: “當(dāng)我們活在當(dāng)下的那一刻, 才能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 當(dāng)我們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 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p> 04 變老的路上,請善待自己 人生是一趟單行列車,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每一個當(dāng)下,都是唯一, 在變老的路上,請善待自己。 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清閑無事,坐臥隨心, 忘記煩惱,樂觀面對生活, 珍惜遇到的每一個人。 愿你在變老的路上,過好余生,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不計較,不抱怨,開心過好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