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香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朝代的更迭而發(fā)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人之中開始盛行佩香的風氣,屈原曾“紉秋蘭以為佩”,來彰顯文人士大夫的高潔之氣。 沉香作為一種名貴的香料,自漢代起傳入中原,受到了皇室朝廷、王公貴族以及富豪巨賈的青睞,并在幾千年的香文化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始于漢朝 關于沉香的記載,較早的有東漢楊孚所著《交州異物志》,書中記載道:蜜香,欲取先斷其根,經年,外皮爛,中心及節(jié)堅黑者,置水中則沉,是謂沉香。 從漢武帝時期到三國可稱為沉香的引進期,在這300多年間,香的使用僅限于宮廷和上層貴族之中,用于重要的皇家儀式、重要節(jié)令乃至皇親國戚的奢侈日用。 漢代熏香用具名目繁多,程序繁復,十分精致、氣派。還有一種奇妙的賞香形式,將沉水香、檀香等浸泡在燈油里,點燈時就會有陣陣芳香散發(fā)出來,稱之為“香燈”。 二、用香揮霍的兩晉 魏晉時期,香從宮廷擴展到了文人士大夫,而且隨著佛道教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香文化的發(fā)展。 沉香作為貢品,首先還是被皇室所消費,特別在一些荒淫之王當政期間,沉香常常被揮霍無度。歷史上陳后主淫逸亡國的歷史悲劇常被后人拿來諷喻,在宋代洪芻所撰《香譜》中描述了陳后主奢侈的名堂很多,其中喜歡自制“帳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兩,甲香三兩,細研成屑,再取鵝梨汁蒸干而成的一種妙香。 三、盛極一時的唐宋 唐宋時期經濟繁榮,海路通達,加上佛教的興盛,推動著香文化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而且海外沉香也陸續(xù)進口,市區(qū)舶司對香料貿易的稅收甚至成了國家的一大財政收入,還規(guī)定了名貴香料由政府專賣。 唐朝的許多皇帝對香料十分鐘愛,在用香的品級和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了前代的帝王,還曾“各攜名香,比試優(yōu)劣,定期舉行斗香活動”。 宋代是香文化發(fā)展最蓬勃的時期,在《宋史.地理志》記載了皇室消費沉香等香料,地方有進貢的義務,“元豐貢沉香、甲香、詹糖香、檀香、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等。 四、沉香普及的明清 到了明清時期,繼承了香文化精致傳統(tǒng),同時也多元化發(fā)展,用香的形式更為多樣?;适乙琅f大量使用沉香,而且崇尚用沉香木制作各種文房器物,但同時也采取了關于沉香的采買政策和海禁政策。 與之前朝代使用沉香的揮霍不同,明代朝廷禁用外國香,違者處罰極為嚴厲,但允許使用本國香。 《廣東通志》中記載道:檀香、降真茄蘭木香、沉香、乳香、速香、羅斛香、粗柴香、安息香、烏香、甘麻然香、光香、生結香,并書名,不書番香,軍民之家并不許販賣存留,兄有者許三個月銷盡。 大清王朝雖日漸衰敗,在使用沉香上也有所節(jié)制,除了供奉先祖時使用上等沉香之外,皇太后、皇后及嬪妃等著則每月按照等級發(fā)放一定量的沉香。 但仍有鄰邦進貢沉香的記載,《清史稿.暹羅傳》記載了進貢品有沉香、冰片、犀角、龍涎香等,朝廷則以人參等回贈。 沉香香文化伴隨著歷朝歷代的進程而發(fā)展,見證了朝廷皇室的繁榮與衰敗。 |
|